国药尽显神威神—威药业成立十六周年

  人类健康至上 国药尽显神威

  8月9日,是神威药业集团十六周年的生日。

  十六年前,神威药业在行业内籍籍无名,如今,神威是中国医药行业响当当的名字,国内管理水平一流、综合实力名列前茅的现代中药集团;

  十六年前,神威药业还只是生产一些简单的西药产品,如今,神威是国内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现代中药注射剂、软胶囊、颗粒剂生产企业,拥有五福心脑清软胶囊、参麦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等多个超亿元现代中药大品种,参麦注射液和清开灵注射液占据了国内60%以上的市场份额,五福心脑清软胶囊每年为上千万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带来健康,藿香正气软胶囊等产品家喻户晓。

  一家从校办工厂发展起来的小厂,而今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现代化大型医药企业集团、业界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神威走出了一条跨越式发展之路,书写了一段中药行业的传奇。神威成功的秘诀在哪里?神威药业董事长兼总裁李振江总结了三点:首先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其次在于神威人勇于创新的精神,最重要的是因为神威人把制药作为一项崇高的责任,以一种神圣的使命感,默默求索,孜孜不倦。

  改革创新,奠定现代中药发展基础

  企业就是一盘棋,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纵观企业发展历程,神威人顺势而为,紧随改革大潮完成企业改制;因势而变,洞察产业趋势进行战略转移;据势谋势,开拓企业发展万里碧空。

  谈起企业的发展,李振江满怀深情: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神威药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是与改革的节拍紧密相连的,神威药业发展的每一步都得益于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没有持续的改革就不会有今天的神威药业。

  神威药业成立于1992年,它的前身是一家校办工厂。企业规模小,机制僵化,产品无竞争力,到1984年,由于管理落后和质量问题,被主管部门勒令停产整顿,濒临破产的边缘。当时社会上刚刚兴起承包制,28岁的李振江经过激烈竞争承包了工厂,打破了“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强化了企业管理,增强了企业活力,当年就扭亏为盈,使企业起死回生。

  1992年,李振江先后两次到深圳、珠海进行股份制考察和学习。回来以后在企业实施了股份制试点工作,成为河北省首批规范化股份制试点企业,石家庄神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通过改制,实现了投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基本分离与制约,产权关系更加清晰,建立健全了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实行了新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和灵活的劳动用工制度。1995年,神威药业再次进行改制,买断了国有股权,成为一家完全由员工持股的现代股份制企业。

  随着股份制改革的推进,李振江做出了一个在神威药业历史上至关重要的调整产业战略的决定:从西药生产转入中药制造。这不是拍脑袋的鲁莽之举,而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中药是国粹,具有广泛的用药基础和发展前景,与化学药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蕴含着巨大商机。经过反复研究,李振江决定上中药,而且要高标准、高起点地瞄准现代中药,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生产。在确定了战略转移之后,神威人开始了创新之路。

  李振江带领神威人打破了中药“丸散膏丹,神仙难辨”的老传统,将软胶囊、注射液、颗粒剂等现代剂型引入中药生产,实现了中药的创新,使神威产品达到了“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现代标准。不仅便于携带、服用、保存、运输,而且做到了良药不再苦口,与现代生活同步。

  通过改制和战略调整,神威药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1997年,神威药业进入全国中成药行业五十强行列,2004年跃居全国中成药企业十强。同年12月,神威药业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第一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现代中药企业,并很快进入香港主板市值最大的200家上市公司之列,成为其中市值最大的医药企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