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技术突破保障中药材品质

  由解放军302医院牵头、全军中药研究所所长肖小河研究员领衔、军内外4家单位合作完成的《中药材三维定量鉴定与生产适宜性的系统研究》,日前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据了解,以军队中医药专家为主获得的最高奖项,从鉴定和生产角度,成功探索和建立了旨在保障中药材品质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其中,中药材三维定量鉴定现成为中药鉴定学的重要新方法,曾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大重点推广项目,已应用于110种常用中药材和药用植物;中药材生态适宜性区划与栽培规范化技术已成为中药材GAP发展的重要科技支撑,已在全国示范推广面积约10万亩。有关论文在国内外刊物上已发表60余篇。

  为了阐明道地药材的现代科学内涵,促进中药质量标准化和生产规范化,推动中药生药学科发展,肖小河研究员带领课题组历经20年联合攻关,运用包括生药学、生态学、生物学和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在内的现代科技手段,对道地药材的形成规律、鉴定方法和生产发展等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实现了五大技术突破:

  ——首次提出并论证了道地药材是该药材原物种在其种系和区系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长期受孕育该物种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而形成的特殊生物居群;生态主导型、物种主导型、技术主导型和人文主导型是道地药材形成的主要模式;居群变异与环境适应是道地药材形成的生态生物学机制。

  ——研制开发出国际上首个可视化中药与显微指纹图谱分析系统,实现了中药组织鉴定立体化、定量化和可视化,进一步增强了中药显微鉴定的直观性、全息性和准确性,同时赋予了性状鉴别以微观量化的组织形态学参数,实现了中药材经验鉴别定量化和客观化,使从组织形态学角度控制和评价中药材品质成为了可能,为中药真伪优劣特别是道地与非道地药材鉴定提供了三维定量鉴定的技术手段和图像资料。

  ——首次建立了道地药材生态适宜性评价与数值区划方法,为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提供了客观量化的评价技术平台,有助于避免盲目引种栽培以及由此产生的中药材品质下降和生产无序发展。已用于系列川产道地药材生产布局规划与基地建设。

  ——首次建立了川贝母等珍稀濒危中药材野生抚育生态产业化发展模式,有助于保证珍稀名贵药材的产地原生态性、品质优异性,促进中药材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促进山区农业综合开发与“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该模式已成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第三世界科学院(TWNSO)推广发展的范例。

  ——首次建立了中药材栽培农艺措施综合优化研究方法体系,为促进中药材栽培从经验型粗放式管理向科学型精细式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转变提供科学依据和手段。已用于10余种川产道地药材的规范化种植。

  (转载自“中国中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