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病因病机分析

  小儿禀赋不足,久病体虚,外邪人里,致肺、脾、肾三脏亏虚是发生本病的主要因素。而肺、脾、肾三脏功能虚弱,气化、运化功能失常,

  封藏失职,精微外泄,,水液停聚则是本病的主要发病机制。

  人体水液的正常代谢,水谷精微的输布、封藏,均依赖肺的通调,脾的转输,肾的开阖与三焦、膀胱的气化来完成,若肺、脾、肾三脏虚弱

  ,功能失常,必然导致“水精四布”失调。水液输布失常,泛溢肌肤则发为水肿;精微不能输布、封藏而下泄碘譬少《《白尿。正如《景岳

  全书·肿胀》说:“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

  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可见肾病的病本在肾脾,其标在肺。

  外感、水湿、湿热、瘀血及湿浊是促进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环节,与肺、脾、肾脏虚弱之间互为因果。

  若肺、脾、肾三脏气虚,卫外不固则易感受外邪,外邪进一步伤及肺、脾、肾,从而致水液代谢障碍加重,病情反复。水湿是贯穿于病程始

  终的病理产物,可以阻碍气机运行,又可伤阳、化热,使瘀血形成。水湿内停,郁久化热可成湿热;或长期过量用扶阳辛热之品而助火生热

  ,并易招致外邪热毒入侵,致邪热与水湿互结,酿成湿热。湿热久结,难解难分,从而使病情反复迁延难愈。肾病精不化气而化水,水停则

  气滞,气滞则血瘀,《金匮要略·水气病脉症并治》云:“血不利则为水。”血瘀又加重气滞,气化不利而加重水肿。水肿日久不愈,气机

  壅塞,水道不利,而致湿浊不化,水毒潴留。

  《景岳全书·肿胀》云:“凡欲辨水气之异者,在欲辨其阴阳耳。”肾病的病情演变,多以肺肾气虚脾肾阳虚为主,病久不愈或反复发作

  或/长期使用激素者,可阳损及阴,肝失滋养,出现肝肾阴虚或气阴两虚之证。

  总之,肾病的病因病机涉及内伤、外感,关系脏腑、气血、阴阳,均以正气虚弱为本,邪实蕴郁为标,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证。

  (七)预防与调护

  1.尽量寻找病因,若有皮肤疮痒疹龋齿或扁桃体炎等病灶应及时处理。

  2.注意接触日光,呼吸新鲜空气,防止呼吸道感染。保持皮肤及外阴、尿道口清洁,防止皮肤及尿道感染。

  3.水肿明显者应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可逐渐增加活动。

  4.水肿期及血压增高者,应限制盐摄入,并控制水入量。

  5.水肿期应给予清淡易消化食物。蛋白质摄人量应控制在1.5-2.0g/kg,避免过高或过低。

  6.水肿期,每日应准确记录病儿的饮水量及尿量,测体重1次,了解水肿的增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