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实验:临床意义(四)

  反映的标志

  肝细胞癌的血清标志可分为:

  ①特异性较高的,有甲胎蛋白(afp)、谷氨酰移换酶同工酶Ⅱ(ggtⅡ)、碱性磷酸酶1(alp1)、羟基凝血酶原、α-l-岩藻糖苷酶、醛缩酶同工酶a等;

  ②非肝癌特异,但对消化道癌有诊断价值的,有谷胱甘肽-s-移换酶、5'核苷酸磷酸二酯酶v、α1抗胰蛋白酶、α1抗糜蛋白酶、铁蛋白和酸性铁蛋白等。

  1.afp迄今,血清afp仍为肝细胞癌最重要的标志,阳性率60-70%,如血清afp>400μg/l(ria),持续4wk,转氨酶正常,应高度怀疑肝细胞癌。

  对非癌性肝病引起的血清afp升高,可以借afp变异体检测进行鉴别。刀豆素a(cona)结合型afp升主主要见于肝细胞癌和,cona非结合型afp多见于胚胎癌和转移性肝癌扁豆凝集素(lca)非结合型afp多见于肝硬化和慢性肝炎,而lca结合型afp多见于肝癌。

  2.ggtⅡ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梯度电泳,血清ggt可分成11-13条区带,其中Ⅱ带即ggtⅡ对肝细胞癌具有诊断价值。笔者等发现ggtⅡ对肝癌诊断敏感性达86%-90%,特异性97.1%;afp<50ng/ml的病人ggtⅡ阳性率也达70.8%,提示两者联合检查具有互补价值;对ggtⅡ阳性而无肝癌其它依据的病人随访年,发现24.2%发展为肝癌;直径<5cm的小肝癌,ggt阳性率达78.6%,提示ggtⅡ对肝癌具有早期诊断意义。现认为,ggtⅡ为除afp以外的肝癌最佳标志。但检测方法较为复杂为其缺点。

  3.alp1在琼脂电泳中,血清alp可分为7条带,其中alp1对肝癌具有特异性,可惜敏感性差,阳性率仅16%。

  4.α-l-岩藻糖苷酶(afu)据报告,以血清afu≥10mmol/ml/min为诊断界限,其诊断肝癌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90%,准确性84%。afp阳例afu也可显示阳性。

  5.羧基凝血酶原(des-γ-carboxylatedprothrombin,dcp)约近70%肝癌病例血清dcp高达300μg/l以上,而良性肝病时不超过40μg/l。

  6.醛缩酶同工酶a(ald-a)ald同工酶有三种:a、b和c,分别来自肌肉、肝和脑。正常人血清ald主要为b型。肝癌时a型增加,b型减少甚至消失。ald-a对肝癌诊断敏感性大致80%左右。

  7.α1抗胰蛋白(α1at)和α1抗糜蛋白酶(α1ac)笔者发现,肝癌组血清α1at和α1ac升高者分别占74.5%和68%,两者的平均血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各种良性肝病组。两者联合测定同时升高者在肝癌组占60%,如将两者中单独一项或两项同时升高均列为阳性结果,则对肝癌总阳性率达80%。α1at和α1ac与afp具有互补价值,如同时检查三项,则96%的肝癌可建立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