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

案一、张××,男,60岁,门诊:1997年4月,门诊号97-92020

1998年1月15日:发现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十天。查尿常规:RBC满视野。舌偏红、苔薄黄、脉细。治宜凉血止血。方拟小蓟饮子加减。

处方:生黄芪30g 赤芍15g 丹皮12g 小蓟草30g 地榆30g 侧柏叶15g 蒲黄12g 生地12g 水牛角30g。7帖。

服药4天后肉眼血尿消失,7剂服完小便转阴。

按:患者为急性发病,急则治其标,止血暂先。邪热下迫移于小肠、膀胱、迫血妄动,先宜清热凉血止血,以小蓟饮子加减,但患者高龄,本有气虚,气不摄血,间歇而发,加用黄芪、固气摄血,以共奏效。

案二、任××,男,66岁,1997年4月初诊。门诊号88/121-50352

糖尿病20余年,最高血糖15mmol/L,经降糖药口服后,现血糖控制在6.7mmol/L。但近半年来右足出现间歇性跛行,行走公交车1~2车站路程后即出现小腿疼痛,需休息5~6分钟后才能继续行走,近2月来步行路程所缩短,但趾端皮肤温度及颜色未见异常。舌边瘀、脉弦。右足背动脉搏动稍弱。

处方:黄芪30g 当归12g 鸡血藤15g 桑寄生30g 赤芍20g 川芎12g 桃仁10g 葛根30g 莪术10g 广地龙15g 水蛭10g 川牛膝30g 红枣7枚。14帖。

二诊:服药后右足行走时似较前轻松,但仍需间歇跛行,右小腿需保暖,舌脉如前。原方改鸡血藤30g 加桂枝9g。14帖。

三诊:四诊仍按上方加减,加红花6g 坚持治疗3个月后间歇性跛行明显改善,路程加长,可连续行走3~4车站路程。

按:久病气虚血瘀,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常属血瘀证,活血化瘀为常法,但其实质为气虚血瘀,以益气活血通络为主,瘀久易夹有寒凝,再加用回阳通脉,提高疗效,桂枝能散寒通脉。

案三、沈××,女,60岁,1997年5月门诊,门诊号87-361640。

素有肢麻,近三月来手抖、徽震颤状,西医怀疑早期震颤麻痹,胃纳可、大便欠畅、目赤、夜寐尚安、舌淡红、苔白,脉弦。证属肝肾不足,治宜益气补肾、平肝潜阳。

一诊:珍珠母30g(先煎) 牡蛎30g 白芍30g 全蝎5g 广地龙10g 枸杞子12g 木贼草10g 熟地10g 川石斛15g 制大黄10g 山茱萸肉10g 僵蚕10g。14帖。

二诊:两手震颤似有减轻,脉舌如前。

原方去木贼草加天麻10g 黄芪20g 党参15g。14帖。

按:热邪劫阴、累及肝肾,木劲生风,故以滋养肝肾、熄风去颤。患者素有肢麻,肢麻常属气虚,二诊时加用补气药参、芪之类,本证属气阴二亏,虚风内动,故宜为益气阴、平肝熄风。

案四、李××,男,76岁,1997年6月门诊,门诊号86-650857。

一月前早醒来发现右侧肢体偏瘫,后上肢活动有所恢复,但下肢不能着地、跨步。言语尚清、胃纳呆,大便欠畅,舌边瘀、脉弦。

处方:黄芪30g 川芎20g 广地龙15g 葛根30g 川牛膝30g 桃仁10g 桂枝9g 赤芍15,当归12g 红枣7枚。

本方以补阳还五汤加减,连续服用二月后右下肢渐能跨步着地、缓慢行走。

按:中风偏瘫系脉络瘀阻所致,古云: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故宜益气活血、温阳通络,阳生阴长、气旺血行,脉道自通。

案五、陈某,女,48岁,1997年2月就诊,门诊号86-430078。

因进食辛辣食物而致牙痛、牙龈肿痛、出血,入夜尤甚,大便数日一行,舌苔黄腻、脉细弦。西医诊断牙龈炎,治宜清热泻胃火。

处方:知母10g 生石膏30g 生甘草10g 牛膝15g 生地12g 细辛4g 丹皮12g 白茅根30g 黄连4g 竹叶10g 生茜草根15g。7帖。

3日后牙痛显减、出血止。1周后疼痛基本消失。

按:牙痛常为胃火之证,白虎汤能泻胃火。川牛膝苦泄下降、引血下行、降上炎之火,生地凉血养阴,细辛镇痛,再以黄连、竹叶清热,白茅根、生茜草根清热、活血止血。如对于虚火者尚需加强养阴药沙参、麦冬之类,兼有肾虚者尚可合知柏地黄丸治之。

案六、王××,男1998年1月初诊,门诊号85-008521。

患泌尿系结石12年,半年来尿频尿痛常作、并时有血尿发生,常服利水通淋排石冲剂无效。自觉神疲乏力、食少腹胀便溏,舌质淡、苔薄腻、脉细。X线提示右输尿管结石,尿常规RBC+++、WBC2~3,治以益气化瘀排石。

处方:生黄芪20g 仙灵脾10g 山茱萸肉10g 白芍20g 川牛膝15g 金钱草15g 海金砂10g 赤芍15g 丹皮10g 白茅根30g 生茜草根30g 小蓟草30g。14帖。14帖后尿血减轻,疼痛仍时有发作。

二诊:生黄芪30g 白术10g 仙灵脾10g 山茱萸肉10g 三棱10g 莪术15g 川牛膝15g 炙金钱草30g 赤芍15g 枳壳10g 白芍30g 海金砂30g 连服20帖,于次日右腰剧痛后血尿加剧,见有结石排出。

按:本方通塞参合、攻补兼施、相反相成,补气推动化瘀,攻不伤正。益气补肾之药有增加肾盂内压作用、活血化瘀之药有增加输尿管蠕动,再加利水排石之剂。

案七、林××,男,50岁,1998年1月门诊,门诊号84-677759。

患糖尿病6年,最高血糖19mmol/L,现口渴善饥已解,血糖控制在7.8mmol/L。但极其消瘦乏力,四肢麻木,伴针刺样疼痛难忍,背部发木,大便一日二解,舌苔薄白、脉细弦,宜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处方:生黄芪15g 赤芍15g 丹参30g 川牛膝12g 延胡索12g 广地龙12g 苍术白术(各)10g 炙乳香6g 蜣螂虫10g 葛根15g 地鳖虫10g 生首乌15g 制大黄10g 地骨皮15g 红枣7枚。14帖。

二诊:两上肢麻木消失,两下肢麻木减轻,仍有较轻针刺感,大便一日二解,舌苔薄白、脉弦。仍按原方加减。上方去制大黄,加淮山药15g。14帖。

加用蜈蚣粉2g 全蝎粉2g 另冲服。

三诊:下肢麻木基本消失,唯肢软无力仍有,复查血糖70mmol/L苔厚腻,脉细。方用生黄芪15g 党参15g 山茱萸肉20g 丹参15g 川牛膝15g 延胡索15g 广地龙12g 赤芍15g 炙乳香6g 蜣螂虫10g 葛根14g 肉苁蓉12g 14帖。

巩固治疗,继用蜈蚣全蝎粉治疗。

按:此例系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系气阴二虚、兼有血瘀,重用虫类活血化瘀药治疗神经病变,对缓解疼痛有奏效,方中有蜣螂虫、地鳖虫以活血破血为主,再佐以蜈蚣全蝎之摄内使其疗效更佳。蜈蚣全蝎以研末冲服为上乘。

案八、陶××,男,31岁,1998年4月门诊,门诊号88/2-17098。

慢性肾小球肾炎数年,尿常规尿蛋白+~++、伴红细胞+,近月前因感冒后,尿蛋增至++~+++,伴腰酸乏力、咽部不适、肢略肿、胃纳尚可、大便畅、舌淡红、苔薄腻、脉沉细。肾功能正常。治以益气补肾、化湿利尿。

处方:生黄芪20g 山茱萸肉10g 生地10g 淮山药10g 茯苓24g 泽泻30g 生米仁15g 蝉衣5g 僵蚕10g 白茅根30g 合雷公藤多甙治之。

二诊:肢肿退、咽部不适消失,腰酸乏力略有改善、苔腻化、脉细。黄芪增至30g 继治之。14帖。

三诊:尿蛋白减为+,原方中黄芪改用生、炙黄芪(各)20g 加用苍术白术(各)10g 仙灵脾10g。连服二十余剂中药,尿蛋白始终在±~+,前症明显好转。

按:慢性肾炎常为湿热未尽,外邪可再引动内湿,使湿热稽留不去,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腻不易骤除,久病都有脾虚见证,肾虚固藏失职。故治宜益气补肾,化湿利尿,但对于蛋白尿仍疗效欠佳。近代医学认为慢性肾炎与免疫有关,中药雷公藤及其制剂有调控免疫作用,配合益气补肾药合用可提高疗效。方中尚用蝉衣、僵蚕祛风药,有祛风利咽、消除蛋白尿作用。

案九、孙××,女,60岁,1998年5月,门诊号85-966791。

素有慢性肾盂肾炎,现尿感已控制,测得血尿素氮8.5mmol/L,Cr400mmol/L,面色苍白,轻度贫血貌,现乏力、腰酸,时有恶心感,胃纳尚可,大便秘结,舌苔白,质淡红,脉细。治以益气补肾,清热降浊。

处方:生黄芪30g 山茱萸肉10g 茯苓24g 泽泻30g 白术10g 巴戟肉10g 黄柏30g 地丁草30g 银花10g 忍冬藤30g 车前子30g 车前草30g 紫苏30g 制大黄10g 六月雪30g 赤芍30g 益母草10g。

按上方方意服用数月,尿路感染症状控制,持续半年尿感不发,血尿素氮、肌酐逐渐下降,继续服药一年后,肌酐降至120~140umol/L左右。中药方改为以补肾益气为主。

处方:生黄芪、炙黄芪(各)30g 山茱萸肉10g 茯苓24g 白术10g 巴戟肉10g 肉苁蓉10g 制首乌15g 黄柏15g 地丁草15g 车前子30g 车前草30g 熟地10g 桑寄生10g 川续断10g 杜仲10g 红枣7枚。

随访2年之久,病情稳定。

按:患者系慢性肾盂肾炎引起慢性肾功能不全,已达中等程度,对控制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至关重要,即使在缓解期主张仍需清热利水巩固治疗,重用黄柏、地丁草清下焦之热,并佐用银花、忍冬藤之类,清热需利水、利水利湿药亦需配伍应用,重用泽泻、车前子、草等利水渗湿,对尿路有冲洗作用,祛除肾前性因素对于治疗氮质血症非常重要。但慢性肾功能不全中医之病机为脾肾气虚,湿浊瘀阻,故常需按常法益气补肾,活血降浊治之,大黄有降浊活血作用,紫苏、六月雪有解毒、泄毒作用。待病情稳定后,再增加补肾药,以补肾益气为主,长期治疗,确实疗效显著。

案十、华××,女,20岁,门诊:门诊号097-645799。

患肉眼血尿,西医肾穿诊断为IgA肾炎,近周来由于感冒咽痛发作后二天,血尿又起,发热已退,现仍有咽痛,胃纳可,大便畅,舌尖红、脉细。扁桃体肿大++。治之清热利咽、凉血止血。合用青霉素肌注。

处方:银花10g 连翘15g 蒲公英30g 生地15g 丹皮15g 赤芍30g 水牛角30g 白茅根60g 马鞭草30g 乌梅炭10g 板蓝根10g 桑寄生10g 另血琥珀屑3g(冲服)。14帖。

二诊:服上方7帖后尿色转清,咽痛减,尿常规红细胞5~8、尿蛋白阴性,继用:生黄芪30g 益母草30g 生地15g 丹皮10g 赤芍30g 马鞭草30g 白茅根60g 桑寄生30g 生茜草根30g。

三诊:血尿消失,尿常规红细胞3~5,继以原方加减。

按:本证为邪热蕴蓄肾与膀胱,热损脉络所致,宜清热凉血止血,IgA肾炎与呼吸道感染常密切相关,感冒常为血尿发作诱因,故清热利咽治疗亦很重要,方中以犀角地黄汤为主方,合银花、连翘、蒲公英、板蓝根清热解毒;马鞭草清热活血;白茅根、血琥珀屑清热或清心止血;乌梅炭收敛止血;桑寄生补肾健腰。此方对血尿急性发作疗效显著。

案十一、黄××,男;,70岁,1997年9月门诊,门诊号87/11-64587。

原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史,血压以基本控制。近半年一发现腰酸、乏力、肿,尿常规尿蛋白,血肌酐210umol/L,舌苔白腻,边瘀,脉弦细。治以益气补肾泻浊化瘀。

处方:仙灵脾10g 生黄芪30g 山茱萸肉10g 制大黄10g 制首乌10g 肉苁蓉10g 黄精30g 巴戟肉10g 莪术10g 杜仲10g 桑寄生10g 紫苏10g 六月雪10g 茯苓24g 泽泻30g 红枣7枚。

二诊:肢肿稍有消退,精神亦有改善,大便欠畅,舌苔白腻、边瘀,脉弦细。原方改制首乌为生首乌30g 加用苍术10g 车前子、车前草各15g。并加用洛丁新控制血压。

守上方治疗达半年之久,舌苔渐化,加生地熟地(各)10g 乏力、腰酸皆有改善,肢肿消失,多次检查血肌酐下降至120~140umol/L。

按:本例患者已达氮质血症,症属脾肾阳虚,兼有瘀浊凝滞。故以培补脾肾、通腑泄浊,活血通络。温补肾阳药中部分药物已发现确有改善肾功能的作用,黄芪能调整免疫,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流,且有阻抑病变作用,大黄能使血中尿素氮、肌酐下降、增加代谢产物的排泄,且有去瘀阻现象。紫苏、六月雪、泽泻茯苓之类有去浊利湿作用,本方为攻补兼施,使肾功能稳定。

案十二、王××,男,12岁,1998年5月门诊,门诊号98-0233434。

半年前因眼睛浮肿查得尿蛋白+~++,晨起较轻,傍晚放学后测尿蛋白较多,与劳累关系较明确,常有咽痛,胃纳可,大便畅、血压正常,红细胞+,就诊时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1.96g B超示有胡桃夹现象,无肾下垂,舌苔白,脉细。

处方:党参10g 黄芪15g 白术10g 升麻5g 柴胡10g 杜仲10g 丹参10g 益母草10g 银花10g 泽泻15g 车前子、车前草(各)15g 白茅根30g 小蓟草30g 茯苓12g 红枣7枚。

二诊:仍有咽不适,检得咽部慢性充血,咽后壁滤泡增生。原方加蝉衣5g 玄参10g 连翘10g 改茯苓24g。

三诊、四诊:咽不适减,眼睑浮肿消退,尿蛋白+。仍按原方加减,改黄芪30g 加赤芍30g 川牛膝15g 继诊之。

半年后随访B超两侧肾胡桃夹现象显有改善,晨起尿蛋白阴性,劳累后及感染后尿蛋白反跳至+。一年后随访尿蛋白多次阴性,B超两则肾胡桃夹现象未显示(同一专家随访)。

按:“胡桃夹”现象,广义上是属于血管性现象,临床上可表现为血尿或蛋白尿。患儿遇劳即发,感冒后易发,抓住这二点,故选用补气提法,以补中益气治疗为主,加用清热利湿中药,似对病情有缓解作用,可惜的是本例未作肾穿刺,由于胡桃夹现象可发生在肾小球疾病患者。对本法值得今后继续扩大病例观察。

案十三、王××,男,16岁,1997年9月门诊:门诊号96-35434。

发热、高热不退3天,39.6℃,身无汗出,口干,大便畅,脑瘤术后3月,舌苔黄腻、脉细数。

处方:羌活10g 大青叶10g 板蓝根10g 薄荷3g 藿香10g 佩兰10g 蔻仁3g 生米仁15g 知母10g 山栀9g 连翘10g 3帖。热退。

按:患者本次发病虽在脑瘤术后三月,但急则治其标,当运用解表清热法。本证属卫分、气分发热,卫、气同治,解表清热与清阳明之热同用。舌苔黄腻,示有伏邪湿阻、湿热交阻、蕴蒸气分,故再加化湿、渗湿合治,湿去热退。

案十四、唐××,男,20岁,1997年3月入院,住院号304532。

入院前一月患者咽痛、扁桃体炎、半月后发热38℃伴右腕、膝、踝关节红肿疼痛、疼剧不能行走及胸闷、气急等。听诊心尖有Ⅱ型收缩期杂音、EKG示:Ⅰ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为0.34秒,左右心室肥大,诊断为风湿病。舌尖红、脉细数。

处方:生地60g 律草30g 知母10g 生石膏30g 秦艽12g 桂枝5g 川牛膝15g 延胡索10g 3帖。

6帖后体温降至37℃左右,EKGP-示:P-R间期0.20秒。

按:本案为热痹,多因风、寒、湿邪侵袭经络,郁而化热所致,发病较急,除关节肿痛外,且有全身发热,并以累及心脏。本方以清热化湿为主,重用生地,取其养阴清热,根据动物实验生地可能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再仿古方白虎加桂枝汤合治之。

案十五、董××,女,35岁,1998年5月入院,住院号317721。

入院前患右侧鼻前庭疖,局部红肿、疼痛。继而全身发热、咽痛伴颌下淋巴结肿大,经抗生素应用后热退而愈。一月前出现腰酸痛、检查尿常规,发现尿蛋白+++~++++,红细胞15~25/HP,舌尖红、脉细。经肾穿后诊断为IgA肾炎。

处方:生地30g 赤芍15g 丹皮10g 水牛角30g 连翘15g 马鞭草30g 白茅根60g 乌梅炭15g 赤芍15g 板蓝根15g。

服药1周后尿常规检查红细胞明显减少,生地剂量增至75~90,并逐渐减少止血中药,加用生黄芪30g 随访7月,尿常规转阴。

按:本例与例20相仿,重用生地之例,似对IgA肾炎亦有疗效。

案十六、程××,女,40岁,1997年8月入学,住院号308567。

4月前间歇性发热,呈弛张型,38-40℃,伴咽痛,全身关节酸痛,无红肿,尤以膝关节为甚而致行走困难,腹部皮肤反复出现斑丘疹,查得血白细胞计数2~3万,伴有毒性颗粒,多种抗菌纱无效,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效,高热汗出,稽留不退,口干不欲饮,胃纳尚可,舌苔白、数脉细。住院后给以生地为主的治疗。具体处方为:

处方:生地60~90g 土茯苓30g 仙灵脾15g 生甘草6g 菟丝子20g 秦艽12g 肉苁蓉10g 徐长卿20g 苍耳草15g 陈皮6g。

经用上方一个半月后开始递减强的松,递减为强的松7.5mg/日,上方应用3月,随访二月,未见复发。

按:本例与例20相仿,重用生地。

案十七、王××,男,60岁,1997年12月入院,住院号316321。

患者因患冠心病、窦性心动过缓入院。入院时胸闷、气短、心悸反复发作、动则汗出、怕冷、夜寐不佳,舌苔灰黑、脉沉缓无力。治宜温补心阳。

处方:附片9g 桂枝9g 白芍12g 黄芪3g 仙灵脾10g 熟地10g 丹参30g 龙骨30g 牡蛎30g 五味子9g 夜交藤30g 炙甘草30g。

7帖后畏寒出汗好转,心悸改善,苔仍灰黑、脉无力。原方加党参15g 茯苓12g 白术10g。

再服7帖后胸闷、气短、心悸、汗出明显有改善,苔转薄腻、脉稍缓。

按:本例系冠心病伴心动过缓,属心肾阳虚之症,心阳不振、心失所主,心阴不足、心失所养。舌苔灰黑,肾气不足。本方以益心气、补心血、养心阴、通心阳、补肾阳、宁神敛汗。方中附子为君药,附子、桂枝强心通阳,配仙灵脾、熟地、党参黄芪等温补肾阳,加龙骨、牡蛎、五味子、夜交藤宁神敛汗,丹参、白芍以补心血。

案十八、翁××,女,50岁,1998年2月门诊,门诊号87-865678。

口腔干燥难忍,二侧颊部白色损害似五分钱币大小,严重时尚有糜烂、溃破现象,历时数年之久。胃纳欠佳,干食难咽,口苦心烦,舌质干、中裂,尖红,脉细弦。西医诊断为口腔扁平苔癣。

处方:知母10g 生石膏30g 生地30g 川石斛15g 生山栀9g 当归10g 麦冬10g 白花蛇舌草30g 制大黄9g 柴胡10g 郁金10g 白癣皮10g 生甘草10g 14帖。

二诊:口腔难忍稍减,口腔稍有津液,白色损害处似有好转,大便畅。脉舌如前。原方加龙胆草10g 黄芩10g 龟版9g。

三诊:口腔白色损害显有好转、粘膜长平,舌质转润、脉舌如前。再加珠儿参10g。

按:口腔扁平台癣,与全身因素、免疫机能低下有关,口腔溃疡中医常认为与胃火有关,白虎汤为治疗胃火良方。患者正值更年期,口苦心烦,脉弦细尚有肝郁化火,故泻胃火与泻肝火同用。久热伤阴,故尚需加养阴药生地、麦冬当归、龟板、珠儿参之类,使滋阴助以泻火也,滋阴药对调整免疫功能亦有效。

案十九、陆××,女,82岁,1998年9月门诊。门诊号:85-433456。

患糖尿病10余年,最高血糖18mmol/L左右,经西药降糖药治疗后血糖能控制在7mmol/L左右,但近年来经常腹胀,食欲下降,血糖不稳定,时高时低,高时达10.7mmol/L左右,低时为5-6mmol/L左右,降糖药较难调整,最近二月来中上腹胀更着,且伴有恶心呕吐,有时还有到酸腐味,血糖更难调整使其稳定,舌苔薄腻,舌边有瘀、脉弦。素有气阴二虚,现兼有湿浊中阻。治以健脾消导为主。

处方:苍术白术(各)10g 枳壳10g 神曲10g 鸡内金6g 香附10g 莱菔子10g 焦槟榔6g 当归10g 郁金10g 姜半夏10g 川厚朴花9g 苏梗10g 白芍10g 7帖。

二诊:药后中上腹胀轻减,恶心呕吐消失。继原方,加制大黄6g。7帖。

三诊:腹胀基本消除,胃纳振,大便通,苔腻化。继用原方治疗。其后随访,血糖稳定,加用黄芪15g。

按:患者腹胀系糖尿病缺血性胃轻瘫和胃功能消化不良,属胃肠功能紊乱,而致消化不良,胃排空时间延迟,以致糖的吸收与降糖药物吸收不能同步,而影响血糖忽低、忽高。健脾消导为主的治疗具有调整胃肠功能和促进胃肠动力。枳壳有促进胃肠动力作用,小剂量的大黄亦有促进胃肠蠕动作用,方中以小承气汤为主的泻下剂,合健脾化湿、消导药。三诊时加用黄芪补气,更有助于胃肠气化功能,本人经验,要血糖稳定,尚需注意脾胃功能。

案二十、孟××,田,35岁,1998年10月门诊。门诊号87/4-758012。

发热咳嗽一年余,经多种抗菌素静滴治疗,热退,但痰黄脓,略带血丝,晨起为着,X片示左肺中叶有阴影,边缘欠清楚,肺CT示左中叶肺炎症可能为大,肺癌不能完全除外。舌苔白腻、尖红、脉沉细。

处方:鱼腥草30g 黄芩30g 野荞麦根30g 半枝莲30g 紫菀10g 杏仁10g 大贝10g 远志6g 枳壳10g 桔梗5g 侧柏叶15g 生甘草10g 白茅根30g 7帖。

三诊:痰中带血消失,晨起仍有咳痰、脓性减,但一日十余口。支气管镜检查诊断炎性可能为大,肺癌不除外,复查肺部CT,原阴影变化不大。患者要求停用抗菌素。继用中药。鱼腥草30g 黄芩10g 蒲公英30g 野荞麦根30g 瓜蒌仁10g 陈皮6g 枳实10g 桔梗6g 杏仁10g 桃仁10g 赤芍30g 干芦根30g 大贝10g。7帖。

四、五诊随访:肺CT及X胸片皆示左中叶阴影逐渐缩小,继而消失,咳痰初起增多,其后逐渐减少至消失。

按:左中叶肺部阴影,初起按痰热咳嗽,清热化痰治疗。仍难奏效,抗菌素消炎似乎疗效亦欠佳。三诊起加用排痰消痈法,按肺痈千金苇茎汤加减治之,痰出咳减,起到排脓消炎作用,痰出引流通畅,感染控制。

案二十一、安××,女,45岁,1998年8月门诊,门诊号89-556567。

素有白塞氏病、亚急性甲状腺炎,近二周来低热37.6~38℃左右,四肢关节(膝、肘、腕、踝)多处酸痛,明显乏力、疲劳,胸片示有胸骨后胸腺肿大,神经科怀疑重症肌无力,正在检验中,胃纳可、大便畅、夜寐欠安,舌尖红、苔薄白、脉细数。

处方:生黄芪20g 白术10g 茯苓12g 当归10g 羌活10g 威灵仙10g 秦艽10g 防风10g 细辛4g 乌梢蛇10g 桂枝9g 川牛膝10g 生甘草10g 7帖。

二诊:药后低热除,关节痛显减,效方续进。加赤芍30g 丹皮10g 紫草30g。

按:本例低热、关节痛系自身免疫性疾病所出现的症状可能为大,素有气阴二虚、近有风、寒、湿合而为痹,属风湿痹症。本方以温经散寒、调和营卫治之,7帖后有明显效果。方中桂枝细辛温经止痛,羌活、威灵仙、秦艽、川牛膝、乌梢蛇、防风祛风湿止痛,当归和营,黄芪白术茯苓健脾化湿。二诊时加赤芍、丹皮、紫草清热凉血,以治宿疾。

案二十二、沈××,男,65岁,1998年8月门诊,门诊号87/11-656812。

以往身体健康,近来腰酸、会阴部有垂胀感、排尿频多、排尿后有滴血现象,经泌尿科作B超检查,拟诊为前列腺炎血尿,胃纳可,大便畅,尿常规检查尿蛋白阴性,WPC5-8、RBC8-10,舌苔白、边瘀、脉弦。

处方:车前子、车前草(各)15g 泽兰叶15g 当归10g 丹皮9g 赤芍30g 小蓟草30g 生地15g 生地榆30g 蒲公英30g 生山栀9g 黄柏30g 生甘草10g 益母草15g 红花6g 7帖。

二诊:服药7帖后排尿后滴血现象消失,但仍有尿频及会阴垂胀感,原方加黄芪升麻5g 柴胡10g。

三诊:服上药后会阴部垂胀感显有改善,仍有尿频。但尿常规WBC3-5、RBC0-1。去小蓟草,继服7帖。

按:前列腺炎血尿,一般证属阴虚火旺、迫血妄行,常用滋阴清热、凉血止血。本病先以清热消炎、凉血止血急则治其标,但老年性前列腺炎之血尿,可因瘀热在里,肾阴亏损之故,尚需加用活血化瘀、消瘀止血,益母草、泽兰叶、红花、蒲公英之类有消瘀止血之功。

案二十三、王××,男,40岁,1998年2月门诊,门诊号85-564566。

头胀头痛、面部潮红、内热烦闷、夜寐欠安,舌质绛红、边有瘀,脉弦紧。血常规检得血红蛋白190g/L,血粘度增高,西医诊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曾给予羟基脲治疗,疗效欠稳定。

处方:龙胆草12g 生山栀12g 黄芩10g 柴胡10g 生地黄12g 泽泻30g 丹皮10g 知母10g 赤芍30g 川芎10g 莪术10g 桃仁10g 水蛭10g 郁金30g 生甘草10g 14帖。

二诊:面部潮红、内热烦闷似有改善,头胀头痛依旧,原方加制大黄10g 白芷10g 川牛膝30g 14帖。

三诊、四诊:头胀头痛减轻、烦热显有好转,四诊时血常规检得血红蛋白降至170g/L。继以原方加减。

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常表现为肝火旺症象,且伴有血瘀现象(舌质绛红、边有瘀,血粘度增高)。方用龙胆泻肝汤、血府逐瘀汤、抵当汤三方合治。奔赴且选用水蛭莪术加强活血化瘀作用,水蛭桃仁大黄为抵当汤中主要组成,逐瘀、破血力强。加用中药治疗后羟基脲减量为0.5g 每周二次维持之。

案二十四、丁××,男,70岁,1997年12月门诊,门诊号87-232345。

右下肢素有静脉曲张、劳累后易发丹毒,局部皮肤增粗、痒,近一月来呈湿疹样变、有渗出,伴右下肢浮肿、行走不便、胃纳可、大便欠畅,舌苔白,脉弦细。

处方:土茯苓30g 生甘草10g 地肤子10g 白癣皮10g 赤芍30g 丹皮10g 黄柏30g 苍术10g 川牛膝30g 丹参30g 蛇衣5g 蝉衣5g 苦参10g 蒲公英30g。

二诊:下肢湿疹处渗出显着改善,肿略退,痒减。原方加生地10g 当归10g。

三诊:上述的局部症状基本消退,唯仍有瘙痒、皮肤干燥,舌苔白、脉弦细。上方去苍术、白癣皮、蒲公英、加僵蚕10g 全蝎4g。

四诊:局部症状不显、痒减,唯皮肤粗糙,脉舌如前,续用前方,减量以巩固疗效。

茯苓30g 生甘草10g 地肤子10g 赤芍10g 丹皮10g 当归10g 黄柏10g 川牛膝10g 丹参10g 蛇衣5g 蝉衣5g 苦参10g 僵蚕10g 全蝎4g。

按:本病为湿热兼风,蕴藏皮下,宜以清化湿热、祛风止痒。一诊时以清热化湿、凉血祛风为主,待湿渐去、热渐退,而风更甚,久则化燥,四诊以养血祛风为主,兼以清化湿热。

案二十五、黄××,女,76岁,1997年5月7日初诊,门诊号86-058250。

有糖尿病史10年,最高空腹血糖为15.4mmol/L。目前空腹血糖控制在6-8mmol/L之间。近3月来,患者自觉肢体麻木冷痛,尤以双下肢为甚。行走十几分钟后需休息,呈间隙性跛行。并伴有腰膝酸炊,下肢浮肿。但二便调,睡眠可。舌红苔少脉细。下肢血管多普勒检查显示:右足背动脉血流减少,左右股动脉有阻塞或狭窄可能。

处方:黄芪30g 黄精30g 生地12g 牛膝12g 丹参30g 赤芍15g 当归12g 广地龙15g 红花6g 木瓜6g 桂枝6g 鲜石斛15g 14帖。

二诊:药后下肢冷痛症状好转,仍以前方续服。

三诊:连续服用上方45天,肢体冷痛基本消失、麻木减轻,原方加蜣螂虫1g 续服。

四诊:服药2个半月后肢体麻木冷痛消失,行走30分钟以上,下肢亦未出现麻木疼痛。再服14帖以巩固疗效。

按:患者为老年人,原本肾气衰弱,再加患有糖尿病多年,更是导致气阴二亏,气血不畅,气滞血瘀。方中重用补气,配以黄精益气养阴;生地、石斛等养阴生津;丹参、当归红花牛膝、木瓜、桂枝等活血化瘀,舒筋通络;外加广地龙、蜣螂虫等虫类药以加强方中活血祛瘀之功效。如此攻补兼施,使患者瘀血去而经脉通,气血畅而筋脉得以濡养。

案二十六、方××,女,45岁,1997年4月9日初诊,门诊号88/23305。

反复腹痛、腹泻十余年,日行4~5次。伴神疲乏力,始于痢疾,苔薄黄。脉沉迟。证属湿热郁结。脾虚不运,形成肠癖。治宜清热健脾,用芍药汤加味。

处方:白芍30g 当归12g 槟榔9g 木香6g 凤尾草30g 白头翁15g 焦神曲12g 炒麦芽30g 黄连炭9g 白扁豆12g 乌药6g。此方连服20余剂而愈。

按:本例为慢性腹泻十余年,用芍药汤加味治愈。方中重用白芍以缓急止痛,并佐以乌药使疗效更显;据报道当归有保护肠管粘膜的作用,凤尾草清热止泻,白头翁止痢,槟榔收敛下气而止泻,是调整肠道之要药。黄连炭能消炎止泻,神曲、麦芽、白扁豆能健脾止泻。

案二十七、钱××,男,75岁,1998年1月8日,门诊号93-88735。

反复咳嗽、咳痰、喘息二年余。加重一月、痰多而粘、难以咳出。舌红、苔薄、脉细而数。证属痰热壅肺、热盛伤阴,治宜养阴清热、宣肺化痰。方拟三拗汤加味:处方:蜜炙麻黄5g 杏仁6g 甘草6g 桔梗5g 枳壳10g 南沙参北沙参(各)12g 鲜石斛15g 广地龙30g 虎耳草30g 款冬花10g 7帖。药后症状好转,原方更进,7帖。

案二十八、朱××,男,75岁,1998年1月8日门诊号88/422264。

反复咳嗽、咳痰、喘息十余年。近一月来症状加重,且痰粘难咯。舌红苔少脉细。证属痰热壅肺、肺阴不足,治宜养阴化痰、止咳平喘。

处方:生地12g 玄参10g 黄芩10g 南沙参北沙参(各)12g 桔梗5g 枳壳10g 鲜石斛15g 象贝母10g 广地龙30g 竹沥半夏10g。药后症状好转,原方更进,14帖。

案二十九、黄××,男,76岁,1997年11月14日门诊号88-55373。

反复咳、痰三十余年,喘息十余年,双下肢浮肿三年。加深四月,痰粘、舌红、脉细。证属阴虚痰热,治宜养阴、清热、化痰。

处方:南沙参、北沙参(各)12g 鲜石斛15g 干芦根15g 前胡10g 枳壳10g 桔梗5g 生甘草5g 象贝母10g 远志6g 杏仁10g 野荞麦根30g 虎耳草30g 黄芩10g 7帖。药后症好转,原方更进14帖。

按:第27、28、29例均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都有痰粘难咯表现。但前者病程较短,以热盛为主;后二者病程较长,以阴虚为主。故前者以清热宣肺为主;后者以养阴润肺为主。三例都加用桔梗枳壳稀释痰液。

案三十、黄××,女,64岁,1997年6月11日门诊,门诊号86-86436。

有糖尿病史26年,长期接受胰岛素治疗。近十余年来反复腹泻,日行4~5次、甚则十余次。伴口干目涩、头昏无力,舌质干、苔薄黄、脉沉细。

处方:党参15g 黄芪15g 禹余粮12g 白术10g 淮山药12g 煅龙骨、煅牡蛎(各)30g 生葛根15g 炙附子10g 补骨脂10g 益智仁10g 石莲肉10g 五味子6g 大枣7枚,14帖。药后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原方更进14帖。腹泻止。

按:糖尿病日久气阴二亏,中气下陷,脾阳肾火不能营运精微,导致久泻不止。故以益气温中为主,佐以提升固涩。糖现所致肠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治疗理应健脾止泻,然急则治其标,故本方中兼以重镇固涩之品,对激惹的肠功能紊乱有良好的镇静作用。

案三十一、王××,女,76岁,1998年1月8日门诊,门诊号90-27091。

反复发作性脓样便2年,加重3天。里急后重伴上腹部痛,舌质瘀、苔黄腻。

处方:黄柏10g 黄连6g 秦皮10g 苍术白术(各)10g 川厚朴花10g 藿香10g 生米仁30g 木香6g 7帖。

按:本例属湿热郁结下焦,治宜清热化湿。方拟白头翁汤加减。_

施赛珠相关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