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合治浆细胞性乳腺炎109例临床研究总结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7(12):35~37

摘要:浆细胞性乳腺炎,又名粉刺性乳腺炎、化学性乳腺炎、闭塞性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症等,是一种非细菌性感染的以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慢性乳腺良性疾病。临床以非周期性乳痛、乳头溢液、乳晕下肿块、乳晕旁脓肿及乳晕部瘘管为特征。西医治疗多作单纯乳房切除或区段切除或导管切除,于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较大的创伤,且有复发之虑。我们采用中医药内外合治,不仅手术简单、损伤范围小、痛苦少、疤痕小,治疗彻底,而且可完整保持乳房外形,维持其正常生理机能,患者易于接受。自1986年8月~1996年9月共收治了109例,均取得较好的疗效。

治疗方法

(一)内治法

1.肝经郁热型 乳晕旁结块红肿疼痛或脓成未熟,伴发热、头痛、苔黄腻、脉滑数。治拟疏肝清热,活血消肿。常用柴胡当归赤芍、丹参、生山楂、虎杖、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全瓜蒌、忍冬藤、仙灵脾、肉苁蓉等。乳头溢液呈水样者,加生米仁、泽泻白果;溢液呈血性者,加仙鹤草、茜草、生地榆;局部红肿者,加银花、半枝莲、鹿含草;脓成未熟者,加皂角针、炮甲片、生米仁。

2.余毒未清型 脓肿自溃或切开后久不收口,脓水淋漓形成乳漏,时愈时发,局部可有僵硬肿块。治拟益气和营,清化托毒。常用生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当归、丹参、生山楂赤芍、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虎杖、皂角针、全瓜蒌、山茱萸等。

3.痰瘀凝滞型 创口愈合,局部残留硬结肿块。治拟疏肝活血,软坚散结。常用柴胡当归赤芍、丹参、桃仁、生山楂、蒲公英、山慈菇、全瓜蒌、象贝母、夏枯草、炮山甲片、姜半夏、生黄芪白术茯苓等。

(二)外治法

1.肿块初起可用金黄膏外敷,每日换药1次;脓成在局麻下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创口用药线蘸八二丹引流,红油膏盖帖,每日换药1次。

2.已形成瘘管者,待急性炎症消退后,可用切开法、挂线法、拖线法、乳头劈开法、乳头矫形法、垫棉绷缚法、祛腐生肌法等,具体操作和外用药如下:

(1)切开法:适用于较浅的瘘管。常规消毒、麻醉(单纯性瘘管用局部麻醉,复杂性瘘管用硬膜外麻醉)下,在银丝球头探针引导下,用剪刀剪开管道;复杂性瘘管有多个外口及空腔者,均需剪开以暴露创面。切开后用刮匙搔刮已变性、坏死的脂肪组织。

(2)挂线法:适用于较深的瘘管。在常规消毒、麻醉下,以银丝球头探针从溃口轻轻探入,顺管道由乳头孔穿出,再取丝线或橡皮筋系于银丝球端,然后由溃口徐徐退出银丝,将溃口与乳孔端的浅表皮肤切开,拉紧线线或橡皮筋,以丝线结扎固定,并应逐日收紧,产生慢性切割瘘管的作用,直至溃口端与乳头孔之间的皮肤完全挂开为止。

(3)拖线法:适用于多发性瘘管。在常规消毒、麻醉下,以银丝球头探针探查后,将4号丝线4~6股贯穿瘘管腔道,每天搽九一丹于丝线上,将丝线来回拖拉数次,使九一丹拖入管道内,10~14天后拆除拖线,加垫棉绷缚法7~10天,管腔即可愈合。

(4)乳头劈开法:适用于通向乳头孔的瘘管。在常规消毒、麻醉下,以银丝球头探针自溃后探入,向内陷的乳头方向探入,直达乳头上闭锁的盲端,可见乳头上盲端被顶起,或有皮脂样分泌物被顶出,探针自乳头孔顶出后,沿探针切开皮肤及乳头,抓刮瘘管管壁。每日换药,直至创口愈合。近愈合前将劈开的二瓣乳头合拢,使乳头保持完整愈合。

(5)乳头矫形法:适用于伴乳头凹陷或内缩的瘘管。在上述手术基础上切开瘘管后,将乳头拉起,剪刀分离乳头及乳晕下组织,保护乳导管,切断引起凹陷的肌纤维,切除多余皮肤,由乳头向外作错位的间断缝合,使乳头突出,经5~7天乳头不再回缩后拆线,开放创面换药。

(6)祛腐生肌法:管道切开、挂开后,均须每日换药。在开始5~7天内,创口内予八二丹药棉填塞,腐蚀管壁,外盖红油膏纱布。后改用九一丹提脓祛腐,拔毒生肌。待腐脱新生时,用生肌散生肌收口,直至创口愈合。

(7) 绷缚法:适用于深层瘘管、空腔。在使用提脓祛腐药后,创面脓液减少,分泌物转纯清,无脓腐污秽,脓液涂片培养提示无细菌生长,可用棉垫垫压空腔处,再予加压绷缚,使患处乳房压紧,每天换药1次,促进腔壁粘连、闭合。7~10天管腔收口后,继续垫棉加压绷缚10~14天,以巩固疗效,避免复发。

3.创口愈合,局部残留僵块者,予冲和膏外敷,每日换药1次。

疗效:109例患者中,痊愈105例,好转4例。

体会和小结

(一)浆细胞性乳腺炎相当于中医“粉刺性痈”,在历代中医文献中未查阅到与本病相类似病证的记载。我们的研究表明,周期性激素分泌失常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导管排泄不畅是本病由溢液期发展到肿块期的重要因素;导管内类脂质分泌物及其分解产物的积聚和溢出所引起的导管扩张、管壁及导管周转组织的化学性炎症是局部症状发生的主要原因。中医认为,乳头属肝,乳房属胃,本病患者素有乳头凹陷畸形,复因肝气郁滞,营气不从,气滞血瘀,聚而成块;郁久化热,蒸酿肉腐而为脓肿溃破成漏。治疗上多用疏肝清热、活血消肿法,以促使肿块消散,防止病变扩大、加重,为手术创造有利条件。常用柴胡陈皮、八月札、当归赤芍、丹参、桃仁等疏肝活血,软坚消肿;忍冬藤、留行子、路路通、丝瓜络等疏通乳络,促进乳管排泄畅通;仙灵脾、肉苁蓉、巴戟肉、山茱萸等补肾调冲,调整激素分泌,对抑制导管上皮分泌、导管扩张有治本作用;蒲公英、虎杖、白花蛇舌草、鹿含草、黄芩、半枝莲、银花、红藤等清热解毒消炎;生山楂、白花蛇舌草、虎杖、丹参、生米仁、桃仁、山慈菇等祛脂,从而抑制炎症发展。并可配合双黄连、清开灵等中药制剂静脉滴注;瘘管期应重用生黄芪、丹参等益气养血,并可配合黄芪、丹参等中药制剂静脉滴注,以助托毒透邪,促进创面早敛,避免复发;残存僵块时方药中重用化瘀软坚散结之品,配合黄芪、丹参、脉络宁等中药制剂静脉滴注,促进肿块消散。

(二)“外科之法,最重外治”。合理、及时的外治对浆细胞性乳腺炎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主要是手术疗法及换药。手术疗法是彻底根治病灶的主要手段,其关键在于探查管道时必须细致、耐心、轻巧,动用忌暴力、粗糙,防止形成假道;必须切开通向乳头孔的瘘管及扩张的乳导管,切开自浅层至深层所有坏死空腔病灶,切除变性坏死组织。术后须每日换药,创面填嵌红油膏纱布强调均匀,早期宜紧,冀创面脓腐彻底清除,不遗留病灶;中期既不宜过紧,也不宜太松,可使创面肉芽从基底部长起,勿使桥形愈合;后期宜松,创面可迅速愈合。

(三)乳头凹陷是本病发生及愈合后复发的关键。凹陷者经乳头劈开等手术疗法后,乳头更形凹陷,乳头下乳导管仍有扭曲、粘连、梗阻,因此必须在手术时纠正乳头凹陷,换药时注意使乳头外翻,以避免复发。

(四)本病有一定癌变可能性,对疑有癌变者宜先作病理学检查,以免误诊而行根治术,或疏忽漏诊延误病情。本病病理变化易与结核混淆,必须与之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