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医本仁术。仁字系人与二所组成。此二即指医生和患者二人,可见没有医生就无患者,没有患者就无医生,医生治病就是医生和患者二个人之间,不可分割、密切相间的过程。因此,无论是中国古代自然哲学中的阴阳学说,还是唯物辩证法中的矛盾论均说明:医本仁术的哲学性、科学性和现实性的正确与重要。患者生病找医生天经地义,患者对医生的救死扶伤的成功抱着极大的希望、感谢,甚至终生难忘。可是医生给患者治好了病绝对离不开患者的密切配合;医生的技术不断提高绝对离不开给患者治病的实践,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因此,个别医生的思想观点根本不可取,相反要感谢广大患者给你的机会;爱病不爱人,爱人不爱病,追逐名与利等,均是不符合医生这一高尚职业的道德,相反要安神定志、无欲无求、一心赴救(孙思邈语)。因此,作为医生的我,自立的座右铭为:患者需要、精勤不倦; 病人需要、终生所求。

医三三制。旧的医学模式只是使医生仅仅停留在患者的病理状态上,而新的“医学――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使医生的视野扩大到患者的精神状态,以及围绕患者的环境上。因此,在卅余年的临床实践中,除了坚持新的医学模式,更继承中医学传统的六淫、七情致病学说,对患者,特别对癌症患者强调三三制:即三分之一为医生; 三分之一为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 三分之一为患者的休息、营养、锻练和工作。患者在刚得病时恐惧、怀疑、紧张较为多见; 病期稍长而不见好转则多见忧虑、期待、失望;晚期者则孤独、无助、遗弃等,这些不良心理状态实是疾病痊愈的极大障碍。不良心理状态亦必然会导致休息、营养、锻练和工作的康复手段受阻,绝对无助疾病的恢复,这在癌症患者中极为常见。因此,在初诊时必须万分强调三三制;每次药物治疗同时仍须时时强调三三制,即心理治疗,关心其休息、营养、锻练和工作情况。大量医疗实践证明:重视后两个三分之一并取得效果,前三分之一的药物治疗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医本仁术中“仁”字为医生与患者两人的合作,析患者中“患”字系“串”字与“心”字所组成,而串字表示医生与患者两人的口用“|”连结起来,因此患字是医生和患者必须心心相通,团结一起,才能在与疾病作斗争中取得最后胜利。

医哲求索。医学虽属自然科学范畴,但与哲学息息相通。从医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来看,哲学的深深烙印根本无法抹去。如历经3千年的中国医学理论,就是在中国古代自然哲学影响与指导下形成的,成书于先秦两汉的《黄帝内经》中,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学说、运气学说、病因学说等等,所包含的天人合一的理论,即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哲学思想的渗透、参与和融合。在中国古代自然哲学影响下的中医理论必然反映出其整体观、辩证观与系统观的特征。现代医学又称西医虽然其历史仅5百余年,但显微镜的应用,特别在机械唯物论的哲学思想指导下迅猛发展。尤其在近百年借助各种不断创新的仪器设备,对人类疾病的研究提高更快,定性、定位、定量已深入到人体分子水平。尽管治疗远远跟不上诊断水平,但其日新月异的变化是中医学无法比拟的。因此,究其哲学特征是强调个体,重视微观,注意实验,以辨病为目的。中国古代自然哲学虽然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法,但总不能与当代科学的唯物辩证法相比。西医的血液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学说、分子学说等虽已逐步摆脱机械唯物论的束缚,向整体观、系统观迈进,但与中医的哲学特征还有一段差距。当代医学同样需要哲学思想的指导,这个哲学必然是唯物辩证法。因此,必须以唯物辩证法来推动中医学、西医学,包括中西医学的边缘学科,中西医结合学的发展。既重视整体,又注意个体;既重视宏观,又注意微观;既重视辨证,又注意辨病;既重视经验,又注意实验等等,应该是唯物辩证法运用於当代医学的具体体现。因此,自觉地运用唯物辩证法来指导,是自己毕生医疗实践的追求。

医病三要。悉心服务病人,以唯物辩证法为武器,还必须有与之匹配的医病思路与方法。30余年医疗实践中总结为三要:病证诊断要明确,客观指标要可靠,简明治疗要有效。病证诊断要明确。西医靠先进仪器设备诊断疾病,但误诊有时难免。因此,对癌症不能仅仅停留在临床诊断,应千方百计明确病理诊断。即使非癌症同样需要明确何病,不能因为是中医而忽略辨病。中医的一方一药均为中医病证所设,因此,不通过望问闻切四诊后进行辩证,并确定证的类型是无法处方或不应处方的。常有人求治癌方,但如肝癌者单舌象有红绛舌、青紫舌之分,有黄腻苔、光剥苔之别,治疗清热或活血,化湿或养阴,不见病人,不辨证,如何选择方药。因此,西医任一个病,特别包括癌症的疑难病,以一病一方的中医治疗是无法取得满意结果的。创造条件任何一个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必会伴随着证的变化,证不变效方不变,证变方药亦要变,因此,证的复杂性、多变性,对中医辨证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中西医结合实践中提出微观辨证,是对中医证的发展和创新。总之,不但要尽早明确西医病的诊断,同时不断提高中医辨证水平,反辨病与辨证有机的、合理的结合起来,才能在临床治疗中取得满意疗效。客观指标要可靠。指标一般指西医诊断的手段,通过血液、尿、粪、景象、活检等取得的标本,从种种仪器上得出数字、照片、形态等静止指标,来判断属何型,以及病的轻重及转归。因此,明确诊断某一个病及其变化,指标是重要的。如临床治疗中,肺炎患者即使经过治疗基本恢复,但还必须由胸片证实是否完全吸收;尿路感染者虽然膀胱刺激症状已消失,但亦必须看尿检是否正常。不然仅满足于症状的消失,留下隐患,之后必然复发。我国30余年中西医结合科研成果中,均可见到指标的重要性,如肾的研究与内分泌系统三条轴的有关指标;血瘀证与血液流变性、微循环,以及扶正培本法与免疫系统功能等联系,均已得到公认。癌症同样如此,沈某某1987年患右肺中叶3×4cm肿瘤,丁×患脑瘤手术已20余年,但经CT证实有复发,两人均极度虚弱,明显恶液质,无法再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服中药几个月后,症状大为改善,能独自生活,沈某某还去居委会协助工作。10余年中每年CT复查,沈××的肺部肿瘤和丁×的脑部转移灶均依然存在。这种生存期延长、生存质量提高,但肿瘤无任何变化的中西医结合新现象----带癌生存,亦突出了客观指标的重要性。指标不仅仅指西医,中医亦有客观指标,如癌症防治中,舌象中青紫舌、舌脉曲张已引起人们极大重视。青紫舌对癌症初筛、辅助诊断、判断预后、指导治疗等具有极高价值的指标。当然指标必须可靠,指标检测时条件,如试剂、温度、仪器灵敏性,以及每项指标有其适应证和局限性等,均会影响其可靠性,不可不察; 至于中医指标的不定性、多变性,难以定量、定位,还有待继续研究。特别强调的是结合中西医各自指标的长处,弥补各自短处,才能提高客观指标的可靠性。简明治疗要有效。治疗要简明,简明不是简单而是指思路清晰、方法正确。有效当然是指取得满意疗效。但临床所见难尽人意,如一旦得了癌症,病人及其家属首先是寻找种种抗癌药物,只要市场上有的,报纸上登的,电视里放的,听旁人介绍的,均采用“拿来主义”,不论路多远。均是癌症治疗中的误区。目前虽然尚未攻克癌症,但近40年的癌症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的实践证明,已有长足的进步,特别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已被国内外所公认。当然中西医结合绝不是简单地中药加西药,必须认识到中西医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如何取长补短,有机结合是必须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如激素是西医不少疑难病治疗的王牌,其迅速控制病情发展、恶化是其长处,但其严重的副反应一柯兴氏症是其短处,而以中医补肾泻火的中药配合治疗,常常可以减少激素副反应,并且巩固其疗效。以手术、放疗、化疗来消除肿瘤,这是西医治疗癌症的指导思想,注射于局部,消除癌灶,抑制癌细胞是其长处,但手术创伤、化疗和放疗的毒副反应,如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免疫功能紊乱等,均给病人带来不少痛苦,是其短处。中药抑制癌细胞较弱,可是中医重视整体,重视正气这一内因,重视调整阴阳失衡,更有大量扶正祛邪的中药可供选用是其优势。因此,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正确辨证思路,应该在手术、化疗、放疗等同时,辨证地运用中药,并制定具体的取长补短、攻补兼施的方案和方法,才能达到简明而有效的目的。

医无止境。“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3年,才知天下无方可用”。可谓自已刚从医校毕业后工作头几年的真实写照。卅余年的医疗实践深深体会到:无书本知识是不行的,但单书本知识是不够的,书本知识只有通过医疗实践的应用,才能转化为真正的知识。中医辨证是其精华,但书本上典型的证在临证中很少遇到,多兼证、夹杂证,因此,代表方的应用必须化裁,多样性的证更具有多变性,证变治必须变,方药当然更要加减,正确的辨证,丝丝入扣地辨证实是不易。身处西医力量极强的华山医院,遇到种种疑难杂症,异病同治,同中求异; 同病异治,异中求同,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更是一个广阔需不断摸索的课题。旧的病种尚未攻克,新的病种又不断涌现,识病的要求接踵而来,真应接不暇。活到老、学到老,实践到老。医无止境,正如古人曰:“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陈健民相关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