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

案一、丁×,男58岁,工人。

初诊:91年4月23日。68年4月因脑瘤手术,术后放疗。90年10月因颈项板滞,头痛,行走不便等,行CT示:原发灶处有肿瘤残余,疑脑瘤复发。舌尖红中裂,脉弦。治宜补气活血,补肾养阴。

参芪活血冲剂,六味地黄丸。

复诊:1991年10月8日。诉药后情况好转,仅觉后枕疼痛,能独自1人来诊。CT复查示:与1年前CT片相比无变化。舌暗红,苔薄黄,脉强。治宜活血化瘀,化痰软坚。芎龙汤加减。

蛇六谷30g 川芎30g 地龙30g 葛根30g 牛膝30g 苍术15g 黄连4.5g 甘草6g

1992年6月30日。天阴则头胀,以后枕为甚。舌红中裂,脉弦。治宜活血化瘀,息风止痛。

蛇六谷30g 川芎30g 地龙15g 葛根30g 天麻6g 钩藤12g 牛膝30g 细辛3g 白芷10g 甘草3g

1992年10月27日。服芎龙汤加减1年,整体情况进一步好转,舌红中裂,脉弦。测血SOD为79.7oumg。

胡萝卜素胶囊,每次1粒,每日2次。

1993年1月5日。服胡萝卜素胶囊两月余,胃纳增加,精神转振。苔薄白,脉弦。复测血SOD为86.12umg。

胡萝卜素胶囊,每次1粒,每日2次。芎龙合剂,20ml,每日3次。

1993年12月21日。自觉症状不重,病情稳定。复查CT片示:肿瘤残余与1991年10月8日CT片相比,无甚变化。

按:脑瘤用手术切除较难彻底,复发率较高,故脑瘤术后必须再放疗及化疗。本例1968年虽经手术、放疗,但术后22年在原发灶又见复发,无法再手术,只得求助于中医中药。蛇六谷为化痰软坚药,与南星、半夏属同一科属,功效类似。经数十年临床使用,对头颈部肿瘤作用较好。芎龙汤对降低血液粘度,增加脑部血容量,扩张脑部血管,有利于增加人体正气,而改善全身情况。

SOD又称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氧自由基清除剂。现知体内氧自由基过多,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应激反应,而肿瘤、心脑血管病,先天愚型症,衰老等,均与氧自由基增高有关。曾统计癌症56例,非癌疾病74例,共130例,其SOD活力均低于正常人组。对48例癌症使用天然胡萝卜素,服药前SOD均值为67.08/10.76umg,服药后上升到72.27/9.80umg,P<0.01,有极显著差异。本例服用天然胡萝卜素胶囊两个月,同时停用其它中西药物,SOD亦有所上升,清除体内有害的氧自由基,可能是本例症状改善,病情稳定,“带癌生存”3年余的原因之一。

案二、王××,女,65岁,工人。

初诊:1997年5月29日。1994年11月1日因甲状腺淋巴肉瘤手术,术后化疗10次,放疗30次。化疗期间肝功能异常,经保肝治疗好转;面部带状疱疹发病2个半月经治疗而愈。目前测血TT332.0,TT465,TSH<0.05,FT37.9,FT414.5,r-T3 0.7。因声带麻痹至今仍嘶哑,舌红中裂,舌脉曲张,脉弦。治宜补气化瘀,佐以软坚养阴。

党参15g 黄芪15g 白术白芍各15g 玄参12g 川芎15g 葛根30g 延胡索15g 牛膝15g 夏枯草20g 莱菔子30g 黄药子15g 甘草3g

复诊:1997年8月7日。目糊,口干咽痛,肛门痛,血压偏高,舌红,舌脉曲张,脉弦。治宜清火活血。

龙胆草6g 夏枯草20g 黄连6g 槐花10g 川芎15g 葛根30g 牛膝15g 党参15g 黄芪15g 白术白芍各15g 枸杞子10g 甘草6g

1998年5月9日。血压仍偏高,胸闷,口干。复查肝功能诸指标均正常,肝、胆、脾、肾、胰及后腹膜等B超均正常,胸片见两肺纹增多,右中上肺微密影(可能系放疗所致)。治宜平肝息风,佐以补气。

天麻6g 钩藤12g 珍珠母30g 牡蛎30g 黄芩10g 夏枯草20g 杜仲10g 党参15g 黄芪15g 白术白芍各10g 枳壳10g 厚朴10g 甘草6g

1998年11月25日。甲状腺淋巴肉瘤术后4年,病情稳定,时值冬令,改服膏方。

生地熟地各10g 玄参10g 麦冬10g 杜仲10g 川续断10克 狗脊10g 桑寄生10g 牛膝10g 仙灵脾10g 党参10g 黄芪10g 甘草6g 赤芍白芍各10g 川芎15g 葛根15g 丹参15g 天麻6g 钩藤12g 珍珠母30g 牡蛎30g 阿胶10g 龟版胶5g 鳖甲胶5g 熬膏,每晚服一匙。

1999年2月3日。复查血CEA3.7。TT3 1.5,TT4 54.1,H-TSH17.4。TGA57,MCA48。头晕,耳鸣,目糊,血压偏高。舌红体胖,舌脉稍粗,脉强。

生地15g 知母10g 夏枯草20g 黄药子10g 川芎15g 葛根15g 牛膝15g 党参15g 黄芪15g 甘草6g 黄芩10g 麻仁10g

按:本例初诊时已是手术后二年半,加上化疗、放疗较为全面,故测血甲状腺诸激素均属正常,病情稳定。但证候仍不少,故予中药调理。辨证为气阴不足,瘀血为患。故以党参黄芪补气,玄参、白芍养阴,川芎、延胡、牛膝活血。因有高血压史,肝阳上亢证明显,故原法上加龙胆草、黄芩、天麻、钩藤珍珠母、牡蛎等药,病情稳定,证候改善。

案三、叶某某,1936年生,退休工程师。

初诊:1995年3月18日。1987年4月28日因左乳腺癌而手术,腋下淋巴结11尺均无转移,术后未化疗、放疗。服三苯氧胺二年后停服。日前自感右半身寒冷,右胸痛,无咳嗽,无痰血。胸片见右肺下叶有4.8cm占位。给予胸部CT片确诊。舌红、舌脉曲张、脉弦。证属阴虚血瘀。治宜养阴化瘀。

鱼腥草30g 南沙参、北沙参各15g 天冬麦冬各30g 黄精30g 柴胡10g 黄芩10g 蒲公英30g 杏仁10g 枇杷叶10g 甘草3g

复诊:1995年4月20日。经CT片证实右肺下叶占位而手术,病理为转移性腺癌,术后化疗,服三苯氧胺。中药原方加减。

1995年11月2日。化疗6次已结束。汗多失眠,周围血白细胞下降,舌紫暗,脉强。宜活血化瘀。并测血免疫功能,LC0.9;NBT0.52%;NK27.2%;C3 1.65;CPM10023.9;GI94.4%。大多属低值。

川芎30克,地龙15g 葛根30g 延胡索15g 牛膝30g

1996年2月27日。胃脘不适,嗳气、失眠、舌暗红、脉细。复测血免疫功能:LC5.44;NBT0.425;NK23.4;C3 1.52CPM10748.5;GI95.7%。相比无变化,仍处低值水平。

川芎15g 葛根30g 延胡索15g 牛膝15g 天冬30g 党参12g 生地12g 柏子仁10g 麻仁10g 甘草6g

1996年10月28日。CT片复查胸膜见转移灶而行右上肺转移灶切除。

1996年12月21日。术后恢复尚可。痰多,纳差,舌暗红苔黄腻,舌脉曲张,脉弦。以清热燥湿、活血化瘀。

苍术30g 黄柏10g 黄连6g 鱼腥草30g 杏仁10g 枇杷叶10g 川芎15g 葛根30g 延胡索15g 牛膝15g 天冬30g 甘草3g

1997年9月4日、1997年12月8日、1998年5月13日分别胸片、胸部CT片复查均属正常。

按:早期癌虽经手术切除,但转移、复发仍不少见。至今已见术后1至2年内复发者数例,并有2例术后8年后转移。本例亦系早期乳腺癌术后8年转移到肺部的。为何早期癌术后亦会转移呢?理由有三:早期癌尽管手术切除了原发灶,淋巴结虽无癌细胞,但血液中,淋巴液中必有残余的癌细胞,因此必须以化疗放疗、生物免疫治疗,特别须中医中药治疗。本例8年前早期乳腺癌手术后,仅服三苯氧胺2年,未经任何治疗;癌症发生和发展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虽然手术切除了原发灶,但其免疫功能紊乱仍须积极调整,而生物免疫治疗、中医中药均擅长於此,特别中医扶正补益法能调整癌症免疫功能紊乱已获得公认。本例8年中未坚持服用中药实为可惜。从1995年11月2日检测血免疫功能亦均属低值,经活血化瘀的芎龙汤,三个月后亦无提高。以至离1995年4月20日后一年半的1996年10月28日又行肺转移灶第二次手术,可以佐证;早期癌经手术后休息较短,大多一年之内即恢复工作进入患病前的工作节秦。如不坚持中药调理,本已虚弱的正气经手术创伤后,未及复原又超负荷工作与生活,导致体内正气无法与残余癌细胞相抗衡而转移与复发。因此,早期癌即使手术后,仍须化疗、放疗、生物免疫治疗、中医中药等综合治疗。特别中医中药须坚持服用2~3年。本例自第2次肺手术后(1996年10月28日)一直坚持中医调理已2年余,愿本例免受再转移之苦。

案四、××,女,30岁,会计。

初诊:1982年7月27日。1982年5月自摸左乳房有一肿块,经活检为浸润癌。6月26日行左乳癌根治术,病理为腺癌,腋下淋巴结阳性,均未见癌细胞。术后化疗已6次。舌尖红、苔薄,脉弦细,先予扶正为治,地黄汤主之。

生地30g 明党参30g 黄精30g 黄芪15g 扁豆30g

复诊:1982年12月28日。药后尚好,化疗已结束。查血粘度:除全血粘度4.64及血浆粘度1.11偏高外,余4项均正常。周围血白细胞3450,淋巴细胞18%,血小板数8万6千,稍偏低,仍以地黄汤扶正。胸片肺门处似小结节。

1983年3月1日。病情稳定。全血粘度3.62,血浆粘度1.04,均达正常范围。周围血白细胞4000,淋巴细胞24%,血小板数9万9千,均上升到正常范围。肺分层片无异常。

1984年2月14日。无甚不适,但闭经5月。舌尖红,脉弦。无怀孕指征。改以活血调经,芎龙汤加减。

川芎30g 地龙15g 延胡索30g 当归12g 丹参30g 益母草30g 香附12g

1984年2月28日。月经已来,但量少。右乳有多个小结节,约0.4×0.8cm,活动,边界清楚,无压痛。胸闷,咳嗽,舌红,苔腻,脉弦。

川芎30g 地龙15g 延胡索30g 牛膝30g 益母草30g 瓜蒌6g 薤白6g 枳壳6g 桔梗3g 甘草3g

1985年4月16日。左乳癌术后已3年余。查血粘度,周围血象、CEA等均正常,胸透(一)。血浆皮质醇14.1ug%(15~25ug%为正常值)稍偏低。要求成药。

复方胎盘片,每次4片,每日3次。丹参片,每次4片,每日3次。肿节风片,每次3片,每日3次。

1985年10月22日。怀孕6个月,自觉良好。周围血象均正常。仍以成药。肝B超弥漫性病变,验血均属正常。

人参健脾丸,每次12g,每日三次,六味地黄丸,每次12g,每日三次。

1986年2月25日。1月18日生一女儿,重2900g。查血粘度、周围血象、免疫球蛋白、血浆皮质醇均属正常。

丹参片,每次4片,每日三次。六味地黄丸,每次12g,每日三次。

1990年8月28日。右乳结节切除后,病理为小叶增生。

1999年2月23日。一般情况可,女儿已14岁很健康。

按:新婚不久的少妇,忽患乳腺癌,对她本人及其家属打击极大。可喜治疗及时,尚属早期,手术后进行小剂量化疗同时已服中药。本例爱人是独生子,且“几房合一子”求嗣心切,在坚持服用中药3年半后,根据检查结果,同意生育,结果顺利产下一女,母女平安,之后14年母女均较健康。另有一例20岁患早期乳腺癌,经中药治疗10年后结婚,亦顺利生育一女;一例早期肠癌患者,已有一子,经手术后服中药5年,又生一女儿。但有一例中期乳腺癌患者,腋下淋巴结已转移,虽经手术、化疗,但病情反反复复,30岁时结婚,未听医生劝告,即育一子,结果产后癌症转移、恶化而亡。可见癌症患者生育间是虽非“禁区”,但是即使早期癌症患者,必须在积极治疗后,病情稳定3~5年后才可考虑。当然,癌症女患者产后不要哺乳,这恐已被人们所接受。

本例手术后即行化疗确十分必要。以往对周围淋巴结未见转移的早期一般术后不作化疗,但仍见个别术后1~2年间转移、复发,其原因是淋巴系统虽未见癌细胞转移,但血液循环系统中必存在癌细胞,如血液高粘则易形成癌栓且引起远处转移。因此,早期癌症术后行预防性化疗是预防残余癌细胞转移、复发的必要治疗手段,这一思路已被越来越多的医生所接受与采用。

当然,手术创伤,化疗的毒副反应使不少癌症患者痛苦不堪,特别个别癌症患者化疗常半途而废。化疗又必须,反应又太大,如何办?同时服用中药,发挥中医调整阴阳,扶正祛邪,药物众多的优势,不但可减轻癌症患者的痛苦,而且坚持完成化疗的疗程。同样,中医中药可减少放化疗毒副反应,且见增效作用,被越来越多的西医同道所采纳与接受。本例术后周围血象偏低,血粘度6项中有2项偏高,经养阴补气的地黄汤治疗后得以改善(1982年12月28日1983年3月1日)。后出现闭经5月,改以活血化瘀的芎龙汤加减,半月后月经即临。怀孕前夕经检查,除血浆皮质醇偏低外,均属正常,因要求成药,故给复方胎盘片,得知怀孕后改以人参健脾丸、六味地黄丸,以健脾补肾卫护胎气、肾气。当然怀孕时内分泌系统的调动,故在产后20余天检查血象:周围血象、血粘度、免疫球蛋白、血浆皮质醇等均属正常,顺利产下一女儿。

癌症患者最怕转移。本例右乳小结节,肺门小结节、肝弥漫性病变等均使人担忧乳内、肺、肝等转移,但进一步检查均排除。充分发挥西医客观检查的优势是癌症中西医结合的重要内容。

案五、王××,1920年生,退休医生

初诊:1993年2月6日。咳血胸痛,痰不多易感冒,皮肤痒,失眠,便干。舌红体胖,苔薄腻、中裂,舌脉稍曲张,脉弦,摄胸片,胸部CT。证属气阴不足,热邪挟瘀。治宜养阴补气、清热化瘀。

鱼腥草30g 生地30g 黄精30g 黄芪15g 川芎15g 葛根30g 延胡索15g 黄柏10g 山栀10g 大黄6g 甘草6g

复诊:1993年3月10日。CT证实右肺中叶2.5cm占位,行手术切除,病理为腺癌。

1993年6月1日。术后2周即开始恢复服中药。乏力,头面部皮肤痒,舌红、舌脉曲张,脉弦,治宜养阴补气,活血祛风。

南沙参、北沙参各30g 天冬麦冬各30g 黄精15g 黄芪12g 川芎30g 葛根30g 延胡索30g 牛膝30g 鱼腥草30g 防风10g 蝉衣3g

1993年8月7日。大便干结,伤口痛,微咳有痰,舌红苔薄,脉弦。治宜养阴补气,活血通便。

南沙参、北沙参各30g 黄精15g 女贞子15g 当归12g 黄芪12g 川芎30g 葛根30g 延胡索30g 牛膝30g 鱼腥草30g 大黄6g 麻仁10g 枳实10g

1994年2月17日。偏左头痛,目赤,右肩及两膝关节疼痛,怕冷,舌红尖尤甚,舌脉曲张已不明显,脉弦。治宜养阴补气,养血祛风。

当归10g 生地12g 白术白芍各12g 党参12g 黄芪12g 枸杞子10g 菊花10g 潼蒺藜、白蒺藜各10克,羌活、独活各10g 鱼腥草30g

1994年10月23日。1994年3月8日术后一年复查胸部CT片属正常。胃胀不适、嗳气泛酸,腰痛、舌红、脉弦。治宜养阴补气,和胃止酸。

南沙参、北沙参各15g 天冬麦冬各15g 党参12g 黄芪12g 白术白芍各15g 甘草6g 黄连6g 吴茱萸6g 香附10g 狗脊12g 鱼腥草30g

1995年4月30日。1995年3月12日术后2年,复查胸部X线平片属正常。乏力,尿频,尿检有白细胞。舌红,脉弦。治宜补气利尿。

党参15g 黄芪15g 甘草6g 升麻10g 柴胡10g 枳壳12g 大黄6克,山栀10g 石苇12g 冬葵子10g 牛膝10g 鱼腥草30g

1997年3月25日。肺癌术后4年,胸片复查正常。肝、胆、胰B超:胆囊有泥沙样结石。治宜养阴补气,利胆排石。

生地20g 党参15g 黄芪15g 甘草6g 升麻10g 柴胡10g 郁金10g 黄芩10g 大黄6g 黄柏10g 金钱草30g 海金砂30g

1997年11月11日。近8个月因少服油腻,坚持服用中药,复查B超,胆囊结石已消失。

1999年1月2日。肺癌术后近6年,纳可眠安,每日上午外出访友,或去公园不觉疲劳。仍坚持隔日服用一剂中药。

按:本病例肺癌手术后,因病理诊断为腺癌,对化疗药物不敏感,故坚持中药治疗近6年,效果良好。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是重视整体观,强调辩证观。本例近6年来的中医治疗得到充分体现。本例手术后分析其正气为气阴不足是其基本证型,而其标为瘀热证(1993年2月6日)、风邪证(1993年6月1日)、胃火上炎证(1994年10月23日)、膀胱湿热证(1995年4月30日)、胆湿热证(1997年3月25日)等侵袭,均经辨证加减而愈。古训有“证不变效方不变,证变治亦变”之说,是辨证论治的形象,明确阐释。因此在癌症中“一病一方”、“一病一法”是不符合中医辨证观的原则,其疗效亦是可想而知的。

案六、沈某某,女,1914年生,工人。

初诊:1987年3月24日。咳嗽、胸痛、无痰、无咯血。经胸片、分层片及胸部CT片证实:于第三肋水平有约3×4厘米块影,边界毛糙,伴有分叶,拟诊右上肺周围型肺癌。舌红、体胖、苔薄白,舌脉曲张,脉弦。证属气阴不足,兼见血瘀。治宜补气、养阴、活血。以地黄汤合芎龙汤(自拟)加减。

生地30g 黄精30g 明党参30g 黄芪15g 川芎15g 葛根15g 延胡索15g 牛膝15g

复诊:1988年5月31日。胸片示:右肺门外方见圆形致密阴影,直径约2厘米大小,右肺门阴影增大,左下肺小片致密影,肋膈角失锐,右膈如常。谓右肺癌,纵膈转移可能。

生地30g 黄精30g 明党参30g 天冬麦冬各30g 黄芪15g 鱼腥草30g 杏仁10克 瓜蒌皮12g 枇杷叶10g

1989年3月8日。病程已二年,病情稳定,并在居住地居委会整日协肋工作。胸片与1988年5月17日片相似。

1993年9月11日。自觉情况尚佳,胸片示:右肺中野见3.5×3厘米圆形块影,右下肺小片状模糊影,余肺野清晰。谓右肺癌、右下肺感染。胸部CT报告:3×2厘米块影,谓右肺癌。

按:患者因高龄、体弱,无法通过手术获取病理诊断,但通过多次胸部X片、CT片,临床诊断右肺癌可成立。因不愿化疗与放疗,故单纯以中医中药治疗,从1987年3月24日到1993年9月,患者“带癌生存”达6年半,生存质量亦不低,可以肯定中医中药的疗效。临床中晚期癌症患者,以及癌症转移、复发的病例,经较长时期中医中药治疗,而出现“带癌生存”现象越来越多,这是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中的新现象。

本例中医辨证清晰,正虚为气阴不足,邪气仅见血瘀,无湿痰与肺热,故以地黄汤补气养阴,芎龙汤活血化瘀。经研究:地黄汤可提高癌症患者体外淋巴细胞转化率,即提高低下的细胞免疫功能;芎龙汤一可降低癌症患者血液高粘状太(从而防止其转移),二可提高低下的细胞免疫功能,三可见到反细胞突变作用。为本例使用中医中药取得疗效找到科学依据。

案七、周××,男,72岁,工人。

初诊:1997年6月23日。害胸痛、咳嗽数周未愈,胸片示左肺上叶占位,直径约4厘米。建议先手术治疗。

复诊:1997年8月14日。1997年7月7日手术,术中所见:左肺上叶紧贴肺门处,4×4×3厘米肿块,质硬。肺下叶支气管近端亦可扪及2×1×1cm肿块,因下叶肺内肿瘤有转移可能,不适於作肺上叶切除术、支气管成形及全肺切除术,故肿块未切除。术后月余,气急,胸痛,舌红中裂,舌脉曲张,脉弦。将放疗。治宜养阴补气,化瘀活血。

南沙参、北沙参各15g 天冬麦冬各15g 黄精15g 党参15g 黄芪15g 生地、熟地各15g 鱼腥草30g 桔梗6g 甘草6g 葛根30g 延胡索15g 牛膝15g 白茅根10g

1997年10月23日。放疗后乏力,胃不适,咳嗽痰中有血丝,舌暗红。体胖,脉弦,仍守原法。

南北沙参各15g 天冬麦冬各15g 生地15g 玄参12g 黄精15g 党参15g 黄芪15g 白术白芍各15g 葛根30g 牛膝15g 茜草10g 白茅根15g

1998年2月5日。易感冒,半夜胃嘈,咽痛,舌红中裂,脉弦。治宜养阴补气为主。地黄汤加味。

生地15g 明党参15g 黄精15g 黄芪15g 扁豆15g 鱼腥草30g 黄连6g 蒲公英30g 牛膝15g 桔梗6g 甘草6g

1998年9月22日。胸部CT复查示:左肺上肿块5cm,且左肺内多发性转移。左胸痛、咳嗽、咯血、舌红、脉弦。

南沙参、北沙参各15g 天冬麦冬各15g 黄精15g 明党参15g 党参15g 鱼腥草30g 葛根30g 延胡索15g 牛膝15g 枳壳15g 桔梗6g 前胡10g 枇杷叶10g 甘草6g

1999年3月4日,胸部CT复查示:与1998年9月22日CT片相似。仍守原法。

按:本例初诊时胸片显见占位,故建议争取手术切除,但剖胸探查无法切除。术后虽用放疗,但疗效不佳,只能使用中药。服中药19个月,证候虽有所改善,体重亦有所增加,能单独一人二周来一次门诊,生存质量有所提高,但CT片复查肺部肿块并未缩小,生存期延长,是典型“带癌生存”。

案八、谈××,女,56岁,工人。

初诊:1997年4月7日。咳嗽,气急,痰稠难咯,乏力,胸痛。胸片示:右肺中叶有2×3厘米、2×2厘米占位,左肺下叶有2×2厘米2只占位。经胸部CT片证实。经过胸外科会诊无法手术,放疗与化疗疗效亦难理想。舌暗红,体胖,舌脉曲张,脉弦。证属气虚血瘀,阴虚湿痰。治宜补气养阴、活血化痰。

党参15g 黄芪15g 南沙参、北沙参各15g 天冬麦冬各15g 黄精15g 葛根15g 延胡索15g 牛膝15g 鱼腥草30g 桔梗6g 半夏10g 甘草6克。

复诊:1997年9月15日。咳减,痰少,气亦不急,唯关节游走性疼痛,大便干结。舌红,苔白腻,脉弦。仍以补气养阴,活络通便。

党参15克,黄芪15g 南沙参、北沙参各15g 天冬麦冬各15g 黄精15g 鱼腥草30g 葛根30g 牛膝15g 杜仲10g 桂枝3g 秦艽10g 大黄6g 甘草6g

1998年1月5日。无咳、痰少,关节亦不痛,唯大便难,口干。舌红,脉弦。治宜补气养阴,清火通便。

党参15g 黄芪15g 南沙参、北沙参各15g 天冬麦冬各15g 葛根30g 牛膝10g 生地15g 知母10g 黄柏10g 大黄5g 枳实10g 甘草3g

1998年7月18日。1998年6月26日复查胸片示:左肺下叶2×2厘米占位2枚依然,右肺中叶仅存2×3cm占位,原2×2cm占位消失。近来咽痒,咳嗽,有痰,舌红,苔少,脉弦。治仍补气养阴,利咽化痰。

党参15g 黄芪15g 南沙参、北沙参各15g 天冬麦冬各15g 黄精15g 葛根15g 丹参15g 鱼腥草30g 杏仁10g 桔梗6g 枇杷叶10g 甘草6g

1998年12月14日。咳嗽依然,无痰,偶而有痰。夹有血丝,舌红,脉弦。治宜补气养阴,止咳止血。

黄精15g 南沙参、北沙参各15g 天冬麦冬各15g 葛根15g 牛膝15g 鱼腥草30g 川贝6g 百合10g 前胡10g 桔梗6g 甘草6g 白茅根15g 茜草10g

1999年3月15日。1999年3月3日复查胸片示:左肺下叶2枚占位、右肺中叶一枚占位大小与1998年6月26日胸片相似。咳嗽已无,唯目糊腰酸。舌红,脉弦。治宜补气养阴,滋肝育肾。

党参10g 黄芪10g 黄精15g 南沙参、北沙参各15g 生地、熟地各10g 枸杞子10g 杜仲10g 鱼腥草30g 知母10g 桔梗6g 甘草6g

按:本例经胸片及CT诊断,右肺中叶占位两处,左肺下叶占位两处,已属晚期,手术、放疗与化疗均无法进行,只得以中医中药治疗,治疗至今已近二年,经胸片复查:左肺下叶两处占位依然存在,大小无变化,右肺中叶仅存一处,另一处未见,仅存一处大小亦无变化,可谓典型的“带癌生存”。晚期肺癌生存两年可谓生存期大大延长,其主诉症状,即胸痛,咳嗽,厚粘痰等基本消失,体力与精神亦大为改善,故生存质量大有提高。两肺4次占位虽然消失一处,但余下3次大小均无变化,坚持中药治疗整整二年,应该认为中药直接作用癌细胞并非其长处,而扶正祛邪,阴阳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才是中医中药的伏势。

案九、陶××,女,62岁,工人。

初诊:1988年8月2日。1988年3月14日因胃痛,黑粪,大便隐血(++++),作胃钡餐摄片及胃镜检查,拟诊胃底癌。於1988年4月23日剖腹探查:术中所见肿瘤已不参切除,故作胃造瘘姑息手术。病理诊断:胃底低分化腺癌。胃癌术后食之仍梗。舌苔腻,舌脉曲张,脉弦。证属血瘀湿阻,治宜活血化湿。

川芎30g 地龙15g 葛根30g 延胡索30g 牛膝30g 苍术15g 黄柏10g 蒲公英30g 石打穿30g 甘草3g

复诊:1988年8月23日。服药22贴,精神好转,能食粥。上方出入。

上方去苍术黄柏。加三棱15g 莪术15g 鳖甲12克。

1988年12月19日。胃脘疼痛较剧,泛恶涎沫。痰湿血瘀胶结。治宜化痰湿,止疼痛。

生半夏15g 生南星15g 生川乌、草乌各15g 香附15g 延胡索30g 制乳香、没药各10g 赤芍白芍各30g 甘草6g

1989年1月31日。胃脘疼痛仍剧,且有定处,余症均减。改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川芎30g 地龙15g 葛根30g 延胡索30g 牛膝30g 大黄10g 赤芍白芍各15g 生蒲黄10g 川楝子10g 厚朴10g 甘草3克。

1989年6月24日。黑粪一周,胃脘疼痛。舌红,苔黄腻,脉弦。湿热瘀交阻,且损正气,治宜祛邪扶正。

苍术15g 黄柏10g 黄连3g 山栀10g 大黄6g 延胡索15g 香附10g 牛膝15g 党参10g 白术10g 甘草6g

1990年2月26日。食水则呕,腹水较甚,无黄疸。舌暗红,脉弦。治宜活血化瘀,补气利水。

川芎30g 延胡索30g 牛膝 30g 鳖甲12g 厚朴10g 大腹皮10g 黄芪12g 黄精15g 防己10g 半边莲30g 虫荀15g 葫芦30g 车前子10克。

1990年10月1日。食之不吐,肿稍退。造瘘口液体渗出,便血已有两周。舌淡红,苔薄,脉细。治宜补气止血。

党参15g 黄芪15g 白术10g 黄精30g 石打穿15g 蒲公英30g 牛膝30g 厚朴10g 枳壳10g 猪苓、茯苓各10克,二丑10g 甘草3g 侧柏叶10g 槐花10克。

1990年10月28日。便血虽止,但食之又吐,造瘘管口处已阻塞。脘腹疼痛较剧,于晨3时30分去世。

按:晚期癌症患者经手术剖腹探查,行姑息手术不在少数。术后虽可进行化疗或放疗,究以弊大于利,故大多服中药治疗。剖腹探查后坚持服中药,存活两年半,虽延长了生命,减轻了病痛,但终以肿块增大导致恶液质而与世长辞。

目前中药治癌若不经成分提取,仅取生药饮法10g、30g,甚至500g,对癌细胞难有直接杀伤作用。有人把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白茱萸、龙葵等清热解毒药称为“抗癌药”,这是无科学依据的,当然清热解毒中药用于癌症合并感染确有改善炎症效果,但对肿块缩小作用不大。体外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的以毒攻毒类,如砒、砷等植物药,蟾酥、斑蝥等动物药,倒有一定作用,但由于均有一定毒性,故内服限制大量,长期使用。蛇六谷、半夏、南星、黄药子等化瘀较坚药,个别药物体外对癌细胞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临床研究还不多。活血化瘀中药和扶正补益中药近30年来研究颇多,前者对癌症患者血液高粘状态确有改善作用,后者对癌症患者免疫功能紊乱亦有调整作用,但亦必须依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应用才能取效。以上中医治癌五大法,加上化湿、利水、泻下、理气、止痛、止血等类药物,是通过调整阴阳、扶正祛邪思想指导下来治疗癌症。特别与手术、化疗、放疗、生物免疫治疗相结合,使广大癌症患者在攻补结合的综合治疗中,延长生存期,提高了生存质量。本例亦说明单靠中药虽能对晚期癌症的严重并发症--发热、疼痛、腹水、出血等症候有所减轻,但肿块存在并逐渐增大,以致邪盛正虚导致生命的消失。当然中药数量众多,只要坚持实践,不断探索,特别发挥中西医各自长处,有机结合,中晚期癌症患者“带癌生存”会越来越多。

案十、朱××,男,71岁,研究员

初诊:1998年10月3日。因肉眼血尿而行膀胱镜拟诊为膀胱癌,於1997年10月28日手术切除,病理为乳头状移行细胞癌Ⅰ-Ⅱ级。术后化疗灌注26次。胃胀,忽冷忽热,夜尿多。舌暗红,舌脉曲张,脉弦。治宜养阴和胃,清热活血。

生地30g 玄参12g 白术白芍各15g 甘草6g 厚朴10g 枳壳15g 黄连6g 黄柏10g 葛根15g 延胡索15g 益母草15g 泽泻各15g

复诊:1998年10月2日。膀胱镜复查示:膀胱内有直径约3厘米结石2枚,数枚盐结晶。服药后呃逆减少,原有萎缩性胃炎史。舌暗红,舌脉曲张,脉强。仍守原法,佐以排石。

生地30g 玄参12g 麦冬10g 厚朴10g 枳壳15g 葛根15g 延胡索15g 益母草15g 泽泻各15g 金钱草15g 海金砂15g 甘草6g

1999年3月13日。膀胱镜复查示:未见结石。

按:膀胱癌手术后化疗灌注1年,膀胱内有3厘米大小的结石2枚,其成因令人不解。5个月后两枚不可能从尿路排出的大结石竟亦消失,令人惊奇。询问负责检查的泌尿科专家,两次膀胱镜检查均无误。若确有两枚3厘米大结石,且不论其成因,对突然消失作一探讨:从尿道口直径仅1cm,排两枚3厘米大小的结石是无法直接排出的,只有通过碎石、溶石后,体积小于1厘米,才可能排出体外。服用中药初诊时完全依辨证论治原则处方,养阴和胃、清热活血,3周后膀胱镜示有结石,在原法基础上佐以金钱草、海金砂排石。金钱草及海金砂治疗胆结石及尿路结石已人所周知,唯其排石、碎石、溶石的机理尚不清,但其临床疗效已被认可,在养阴、理气、活血的综合作用下,结石得以消失,当然,膀胱灌注化疗药物加生理盐水亦起到促进排石辅助作用。进一步研究中药对结石的作用是很有意义的。

案十一、魏××,男,72岁,一级演员

初诊:1998年6月16日。1998年4月28日验血PSA<258(正常值<4),F-PSA156(正常值0.3~0.5)PAD14.7(正常值(3),疑前列腺癌。1998年5月6日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示:全身多处骨放射性异常增高区,尤以颈、胸、腰椎、骨盆,右膝关节等处明显。1998年5月22日入院行前列腺穿刺术,病理证实为腺癌,分化中等,再行双侧睾丸节除术。1998年6月11日验血PSA下降至5.25,接近正常,F-PSA0.125,PAD1.9,均达正常范围。术后乏力,失眠,大便干结,舌暗红,体胖,舌脉曲张,脉弦细。证属气虚血瘀,方以芎龙汤加减。

川芎15g 葛根30g 延胡索15g 牛膝15g 益母草30g 泽兰泽泻各30g 当归10g 党参15g 黄芪15g 大黄9g 夜交藤15g 合欢皮10g 甘草6g

复诊:1998年12月4日。药后尚好,唯夜半口干,舌红,苔少,脉弦。治宜补气活血,养阴生津。

党参15g 黄芪15g 生地、熟地各15g 玄参10g 麦冬10g 石斛10g 当归10g 益母草15g 泽兰15g 泽泻15g 甘草6g

1999年2月10日。复查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示:颈、胸、腰椎、骨盆、右膝关节等处放射性异常增高区,与1998年5月6日相比有好转。

1999年3月2日。余无所苦,仅咳嗽。舌暗红,体胖,脉弦。仍以活血、补气、养阴、止咳为治。

益母草15g 泽兰泽泻各15g 当归10g 蛇床子10g 党参10g 黄芪10g 赤芍白芍各10g 生地10g 杏仁10g 枳壳10g 厚朴10g 甘草6g

按:从验血疑诊前列腺癌,又穿刺得到病理证实,特别骨同位素扫描又知骨已转移,诊断明确。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后,血象亦大有好转。虽然文献有切除原发灶,转移灶有所改善,但本例骨转移恐亦有中药疗效的体现。术后舌暗红、舌脉曲张、血瘀证存在,故以活血化瘀的芎龙汤加减治疗。证候改善明显。鉴於前列腺癌常与雄激素过多有关,故选用具雌激素作用的益母草、泽兰当归、蛇床子等药为君,以达阴阳平衡之目的。临床用于前列腺肿大、增生等数例,小便排泄障碍改善极其明显。可见选用中药既要求对证、理法方药要一致,但又考虑其药理功能,对提高临床疗效极有好处。本例虽切除多生雄激素的睾丸,但肾上腺亦能产生雄激素,故以上用药思路应该是合适的。

案十二、孙××,女,52岁,科技人员

初诊:1994年7月19日。1986年因左卵巢乳头状粘液性囊腺瘤手术,术后化疗六个疗程,近两年双乳小叶增生。时有双侧乳房胀痛,检血:AFP<20,CEA6.6,CA5019,CA15-3 345ur<l,CA12-5 64ur/L。舌红,体胖,脉细。试服自创方地冬合剂。

地冬合剂20ml,一日三次。

复诊:1995年4月11日。药后乳腺偶而疼痛,体检左乳轻度结节感,未及肿块。复血检:CA50<5,CA15-3 7.0,CA12-5 9.1ur/L,均在正常范围。仍服地冬合剂。

按:乳腺癌系多因素疾病,为激素依赖的肿瘤之一,文献报导糖蛋白CA15-3,CA12-5,CA50与乳腺癌有明显相关性。CA15-3为高分子糖蛋白,是乳腺癌的标志物之一; CA12-5是一类不均一的高分子糖蛋白,此抗原在上皮卵巢癌及患此种肿瘤的妇女血清中找到,虽对卵巢癌的特异性较高,但进一步发现不少非卵巢癌的恶性肿瘤也见上升,曾对17例乳腺癌患者测血CA15-3、CA12-5,其均数均远远高於正常对照组,经地冬合剂治疗6个月后,其CA15-3、CA12-5均有所下降,特别CA15-3降至正常范围。说明地冬合剂确为乳腺癌术后防止转移、复发的有效方药。本例卵巢腺瘤术后虽已8年,但检测CA12-5,CA15-3,CA50等糖蛋白仍处于高值范畴,虽原发灶尚无发现复发征象,但双乳腺小叶增生就不足为奇,因卵巢与乳腺同为性腺器官之一。故服地冬合剂后CA12-5,CA15-3,CA50等糖蛋白均有所下降,并均达正常范围,这对本例防止卵巢腺瘤复发,控制乳腺小叶增生显然有积极意义。

案十三、陈××,男,70岁,干部

初诊:1997年2月15日。半年前因胸痛,无外伤,二次发生肋骨骨折。经同位素骨扫描发现:肋骨多发性病灶,胸骨、坐骨、耻骨、两侧股骨也有病灶。周围血IgG正常IgA、IgM偏低,但免疫电脉示IgG单株峰G1亚型,K轻链。骨髓穿刺报告:符合多发性骨髓瘤骨髓象。尿本周氏蛋白ELISA法K阳性。以马法及强的松治疗,一月后骨痛减少,胸片无新的骨折部位。周围血白细胞8000至390间流动。除胸闷外,余无所苦,舌红体胖,边有齿印,舌脉曲张,脉弦。证属气阴不足,瘀血阻滞。治宜补气滋肾、活血化瘀。

生地30g 知母12g 甘草6g 骨碎补30g 透骨草15g 杜仲12g 党参15g 黄芪15g 川芎15g 葛根15g 延胡索15g 牛膝15g

复诊:1997年3月29日。经化疗与中药, 单株峰已消失,但IgG、IgA、IgM仍偏低。暂停化疗改用INF治疗。仍用中药,上方出入。

生地30g 黄精15g 明党参15g 黄芪15g 杜仲10g 透骨草15g 骨碎补30g 川芎15g 葛根30g 牛膝15g

1997年10月13日。复查免疫电泳,无单株峰出现,但IgA、IgM仍偏低,IgG正常,化疗已停半年。肋骨片为陈旧性骨折,无新病灶。加用干扰素治疗,续服中药,上方出入。

生地30g 黄精15g 玄参12g 麦冬12g 党参15g 黄芪15g 当归10g 杜仲10g 牛膝15g 枳壳15g

1998年2月14日。复查免疫电泳,仍无单株峰出现,IgG、IgA均恢复正常、IgM偏低。仍用干扰素合并中药。

生地30g 扁豆30g 黄精30g 黄芪15g 明党参15g 党参15g 白术芍各15g 当归10g 葛根15g 牛膝15g 陈皮6g 甘草6g

1998年4月4日。用干扰素治疗近5月,有发热、神萎、周身不适等反应。因外伤右肩胛及右胸锁关节处肿痛,摄片为病理性骨折。舌红体胖,舌脉曲张,脉弦。仍以补肾壮骨为治。

生地、熟地各15g 杜仲10g 续断12g 狗脊12g 骨碎补15g 透骨草30g 补骨脂10g 牛膝15g 丹参15g 党参15g 黄芪15g 甘草6g

1998年9月26日。昨日自觉胸骨柄部位隆起、疼痛、且有压痛。摄片示:溶骨性病变。免疫电泳未见单株峰,IgG、IgA均正常,IgM仍偏低。仍以补气滋肾,强筋壮骨为治。强的松10毫克,一日3次,服7天。

生地、熟地各15g 明党参15g 黄精15g 党参15g 骨碎补15g 透骨草15g 鸡骨草15、补骨脂10g 知母10g 甘草6g 葛根15g 龙骨30g 牡蛎30g

1999年3月25日。药后病情稳定。舌红,体胖,边有齿印,脉弦。仍以补肾强骨,补气活血。

生地10g 山茱萸肉10g 山药15g 骨碎补10g 透骨草15g 党参15g 黄芪15g 当归10g 益母草15g 泽兰泻各15g 甘草6g

按:容易全身性多发性骨折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主症之一。本例经检血和骨髓穿刺均证实为多发性骨髓瘤,虽以化疗和强的松治疗,但同时服用中药,其副反应极小,且病情稳定,体现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中医辨证本例脾肾两虚,兼有瘀血,以此治疗两年余,效果显著。

案十四、张×,女,45岁,职员

初诊:1997年6月3日。甲状腺B超示:甲状腺两叶弥漫性病变,同位素示:左叶凉结节。因不愿手术,先予中药保守治疗。怕热,大便干结,舌暗红,边有齿印,脉弦细。治宜养阴清火,健脾化湿。

生地20g 知母10g 夏枯草20g 黄柏10g 莱菔子30g 党参15g 黄芪15g 白术10g 山药30g 茯苓15g 防己10g

复诊:1997年9月2日。腰酸,脚肿,舌红,边有齿印,脉弦。甲状腺B超示:多发性小结节。仍以双补脾肾,佐以清火利水。

生地、熟地各20g 山茱萸肉10g 山药15g 补骨脂10g 党参15g 黄芪15g 白术15g 夏枯草20g 莱菔子30g 防己10g 泽泻15g

1998年6月21日。复查甲状腺B超示:多发性小结节。同位素示:正常。检血T3、T4、TSH、MCA、TGA,血粘度、血糖、血脂等均正常。面浮肢肿,尿少余无所苦。舌暗红,体胖,边有齿印,脉弦。仍守原法。

生地、熟地各15g 知母10g 夏枯草20g 川芎15g 葛根15g 党参15g 黄芪15g 白术15g 茯苓15g 防风、防已各10g 葶苈子10g 泽泻15g 车前子10g 大刺10g

按:甲状腺结节单个,无论是癌症、或是腺瘤,均以手术为最佳方案。当然单个腺瘤经同位素检查,有热结节、温结节、凉结节、冷结节之分,其中冷结节有恶变可能,故热、温、凉等结节有暂不手术而随访观察之可能,定期复查其变化再定治疗方案;不少甲状腺病者系两叶多发性结节,切除一个最大的结节仍遗留其余结节的治疗问题。因此暂不手术或不能手术为中医中药治疗多发性结节开拓了一个广阔的天地。本例两叶多发性小结节,虽在同位素示凉结节,但可暂不手术,服用中药年余,凉结节消失,多发性小结节虽存在,甲状腺诸激素水平均在正常范围,故中药疗效肯定。本例以养阴补气、清火为主法,生地、熟地、党参黄芪知母、夏枯草、莱菔子等为主药,而依证加减。生地、知母或调节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激素分泌,莱菔子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为本例治疗有效找到了其药理依据。

案十五、王××,女,61岁,干部

初诊:1996年8月29日。1996年7月31日因右乳肿块行手术切除,病理为右乳腺瘤,伴大汗腺化生,小区上皮轻一中度不典型增生。1975年患腮腺混合瘤,1980年左前臂血管瘤。母亲患子宫颈癌,姐姐患胃癌、肺癌。术后乏力、头痛。舌暗红,体胖,舌苔白腻,舌脉曲张,脉弦。予地冬合剂加味治之。

生地30g 天冬30g 葛根30g 黄芪15g 蒲公英30g 柴胡10g 延胡索10g 牛膝15g 党参15g 黄连6g 枳壳10g 甘草6g

复诊:1996年9月5日。药后尚好,唯夜尿较多。舌红,体胖,舌脉曲张,脉弦。仍守原法。

上方去枳壳,加菟丝子10g。

1997年4月3日。乳腺B超示:左乳晕下见数枚2厘米强光团。左乳钼靶片示:左侧乳晕后区见一局限性密度增高区,拟诊为左乳腺小叶增生。乏力,失眠,舌红,体胖,脉弦。仍以地冬合剂加味。

生地30g 天冬30g 葛根30g 黄芪15g 蒲公英30g 柴胡10g 黄连6g 灯芯2扎、茯神10g 夜交藤10g 合欢皮10g

1997年6月12日。因B超左甲状腺占位,故於1997年6月3日行左甲状腺肿块切除术,病理为左甲状腺滤泡型腺瘤囊性变。术后无不适。舌红,苔腻,脉弦。治宜养阴补气,清火燥湿。

生地30g 天冬30g 葛根30g 黄芪15g 蒲公英30g 柴胡10g 夏枯草20g 莱菔子30g 苍术30g 黄柏10g 甘草6g

1997年7月10日。因白带稀薄量多行妇科检查,子宫B超示:子宫左前壁见一低回声区15毫米,拟诊子宫小肌瘤可能。舌红,体胖,苔黄腻,脉弦。治宜清热燥湿。

苍术15g 半夏10g 黄柏10g 黄连6g 椿根皮10g 生地15g 天冬30g 葛根30g 夏枯草20g 莱菔子30g 甘草6g

1997年9月18日。白带减少,大便干结。舌红体胖,脉弦。仍以地冬合剂加味。

生地15g 天冬30g 葛根30g 黄芪15g 蒲公英30g 柴胡10g 夏枯草20g 莱菔子30g 大黄6g 麻仁10g

1997年12月25日。甲状腺B超示:左叶上部见术后遗留疤痕组织,左叶中部见两极低回声区5毫米大小。乳腺B超示:左乳晕处有3毫米回声区。肝B超示:轻度脂肪肝。舌红,体胖,脉弦。仍守原法。

生地15g 天冬30g 葛根30g 柴胡10g 夏枯草20g 莱菔子30g 黄药子30g 大黄6g 生山楂30g 泽泻15g 首乌12g 甘草6g

1998年6月25日。乳腺B超示:右乳未见占位病变。甲状腺B超示:左叶小结节4×3毫米大小。失眠,齿龈痛。舌红,体胖,苔黄腻,脉弦。治宜清火燥湿。

生地30g 石膏15g 细辛6g 白芷10g 夏枯草20g 莱菔子30g 蒲公英30g 大黄6g 柴胡10g 苍术30g 甘草3g

1999年2月4日。乳腺B超示:左乳内侧乳晕区有0.7×0.41厘米低回声区。甲状腺B超示:右叶峡部有0.35厘米低回声区,左叶内有0.31厘米、0.53厘米低回声区,峡部有0.29低回声区。

按:本例乳腺瘤伴中度不典型增生是名符其实的癌前病变。癌症易感者常见於以下5种情况:有家族遗传史;有良性肿瘤;有癌前病变;有免疫性疾病;有癌症史。本例竟占三项,母患子宫颈癌,姐姐患胃癌、肺癌;曾患腮腺混合瘤,左前臂血管瘤,左乳小叶增生,左甲状腺滤泡型腺瘤囊性变,子宫小肌瘤等良性肿瘤;右乳腺瘤伴中度不典型增生属癌前病变。故是典型的癌症易感者。从早预防原则出发,必须加以积极治疗,而中药是最佳选择。本例自始至终以自拟地冬合剂加味治疗,证候改善及自我感觉均佳,但乳腺及甲状腺B超肿块未能完全消失,有待方药进一步摸索。

案十六、林××,女,49岁,工人

初诊:1991年6月25日。6年前因子宫肌瘤手术,近日腹部B超示:右侧附件见42×40毫米液性暗区,边缘规则清晰,左侧附件见27×24毫米液性暗区,边缘规则。拟诊双侧卵巢囊肿。体胖,乏力,腹胀,舌胖,质红,舌脉曲张,脉弦细。治宜补肾活血,健脾利水。

生地、熟地各15g 杜仲10g 仙灵脾10g 知母10g 益母草15g 泽兰泻各15g 延胡索15g 牛膝15g 枳壳15g 厚朴10g 白术15g 茯苓15g

复诊:1991年10月22日。服上方加减4月,复查腹部B超示:右侧液性暗区26×24mm,左侧液性暗区26×22mm,有所缩小。仍守上法。

1992年1月24日。复查腹部B超示:盆腔、双侧附件均未见异常回声。

按:卵巢囊肿为女科常见病,除巨大者一般不进行手术,而除中药外适用药物尚无,故以中药治疗有广阔前景。本例已行子宫切除术,故於补肾健脾利水法上,加上活血化瘀法,4个月后囊肿有所缩小,7个月后完全消失。

案十七、姜××,女,44岁,工人

初诊:1997年3月2日。乙肝史数年,HAA阳性、Hbe阳性、Hbc阳性。半年前GPT、GOT均稍偏高,经药物治疗降至正常。但胃脘作痛、嗳气、多食更甚。胁胀,情绪不佳则重。纳差,大便溏薄等,服理气健脾药稍有轻减,细询之,中上腹痛喜按、喜食,腹泻多在五更。舌红,体胖边有齿印,苔黄腻,脉弦细。治宜温阳健脾、清热燥湿。

附子6g 党参12g 白术白芍各12g 干姜6g 甘草6g 扁豆12g 山药12g 木香6g 黄连6g 黄柏10g 苍术15g 柴胡6g

复诊:1997年4月10日。腹部CT检查发现:胰头肿大,并与邻近结肠分界不清、粘连,胰管、胆总管未见扩张,可能为胰腺炎后改变。中上腹疼痛确与饮食、情绪有关。喜热、喜按,黄腻苔已化,舌红,脉弦。仍守温运法。

附子6g 干姜6g 党参15g 黄芪15g 甘草6g 白术白芍各15g 枳壳15g 补骨脂10g 柴胡10g 延胡索10g

1997年7月19日。大便已成形,但月经未来,舌红。改以养血调经。方以过期饮加减。

当归12g 川芎10g 赤芍白芍各12g 生地15g 益母草15g 泽兰15g 党参12g 延胡索10g 香附10g 甘草6g

1997年8月2日。月经仍未来,下肢毛发渐粗,面浮,出汗。舌红中裂、脉弦。仍守上方出入。

上方去郁金,加仙灵脾10g 知母10克。

1997年9月13日。上药服后周月经来临。但右乳下胀痛,CT示:肝右叶肝内胆管结石可能大。舌红,苔黄腻,脉弦。肝胆湿热又显,故以疏肝利胆为治。

柴胡10g 郁金10g 延胡索10g 厚朴10g 金钱草30g 海金砂30g 白术白芍各15g 竹茹10g 知母10g 牛膝15g 葛根30g 甘草6g

1998年8月22日。胁肋隐痛,四肢皮疹,舌红,苔微黄,脉弦。皮肤科诊断为丘疹性荨麻疹。犀角地黄汤加味。

生地15g 水牛角30g 丹皮10g 赤芍10g 玄参12g 苍术15g 黄柏10g 大黄6g 麻仁10g 车前子10g 甘草6g

1999年2月20日。腹部CT复查:胰腺大小、形态如常,密度尚均匀,胰周围间隙清晰。肝左右叶比例失调,肝裂宽,脾脏大。舌红,苔白腻,脉弦。仍以疏肝化瘀。

柴胡10g 枸杞子10g 甘草6g 郁金10g 延胡索10g 三棱15g 莪术15g 葛根15g 苍术15g 黄柏10g 厚朴10g 党参10g

按:本例诊断明确,胰头肿大,并与邻近结肠分界不清、粘连。经中药治疗近1年,复查腹部CT,胰头肿大已消失,胰腺大小、形态如常,密度尚均匀,胰周围间隙清晰。中药疗效应肯定。胰腺炎急性发作多与饮食有关,食不慎以至湿阻中焦,郁而化热,黄腻苔是其外证,清热化湿是其大法。慢性胰腺炎则示脾气受损,失其运化,健脾补气、清热化湿,标本兼治则属基本治法。但本例虽有黄腻苔、胁胀脘痛之实证,但喜按、喜食,五更泻,舌胖边有齿印,脾肾阳虚证显见。仅健脾补气效果不佳是其必然。故以附子理中汤合二妙散加减,确见显效。本例有乙肝史,胆结石,胰腺发炎与之有关。胁胀加重与情绪不佳极有关连,可知肝失疏泄、肝火横逆,脾胃受困,诸症丛生。1997年7月19日大便已成形,脘痛亦止。但月经未来,此亦属肝失疏泄影响所致,故改以过期饮加减,特别年近更年期,再加仙灵脾、知母,而经临收功。1997年9月13日因胆结石而肝胆湿热又显,则以疏肝利胆为治而减。1998年8月22日出现四肢皮肤丘疹,亦系肝藏血,火旺血扰所致。故改犀角地黄汤加味,亦取得显效。可见虽是胰腺为患,但从中医理论分析,紧抓土虚木亢之环节,扶土抑木以利於胰腺恢复。但1999年2月20日腹部CT示:肝脾肿大。还当击鼓再进。

案十八、张××,女,62岁,工人

初诊:1998年4月5日。胃脘胀痛,且有下坠感,纳差,头晕,乏力,腰酸。胃镜示:重度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幽门螺旋杆菌(一)。证属中气不足,治宜升坠汤加味。

党参15g 黄芪15g 甘草6g 升麻10g 柴胡10g 枳壳15g 厚朴10g 葛根15g 黄连6g 蒲公英30g

复诊:1998年5月20日。药后尚好,唯头晕,失眠。上方加减。

上方去葛根,加枣仁6g 合欢皮10g 灯芯3扎。

1998年7月1日。腹胀,苔厚腻。改以燥湿畅中。六妙汤加减。

苍术30g 砂仁蔻仁各6g 半夏10g 木香6g 厚朴10g 枳壳15g 黄柏10g 黄连6g 蒲公英30g

1998年7月29日。药后苔化,舌胖,胃脘下坠感好转。改以补中益气法。仍守升坠汤主之。

党参15g,黄芪15g,甘草6g,升麻10g,柴胡10g,枳壳15g,木香6g,黄连6g,蒲公英30g

1998年10月25日。复查胃镜示:中度萎缩性胃炎,无肠化生及幽门螺旋杆菌。仍守上方。

按: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加上幽门螺旋杆菌阳性。为胃癌前期病变已被公认及重视。本例幽门螺旋杆菌虽为阴性,但防止其恶变仍极重要。癌症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等三原则已众所周知。防治癌前病变尤为早预防中重要课题。本例根据患者诸胃部证候中有下坠感一证,以自拟升陷汤补中益气,虽中间出现舌苔厚腻湿阻证,以自拟六妙汤治疗,苔化仍以升坠汤治疗。半年后复查胃镜示:原本重度萎缩性胃炎有所减轻,成为中等度。原肠上皮化生已消失。证明中药的疗效,当然治疗还需继续。

案十九、王×,女,50岁,干部

初诊:1998年6月25日。头晕目花、乏力、耳鸣,经脑血流图检查,结论为供血不足,血液流变性12项有8项偏高:全血高切值4.80(正常值3.32~4.17),全血中切值H5.52(4.31~5.12),全血中切值L6.41(5.02~6.13),全血低切值10.82(6.89~8.99),血浆粘度2.05(1.32~1.913),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3.12(1.0~2.5),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2.25(2.0~2.2),血沉方程K值137(0~93)。舌暗红,舌脉曲张异常,脉弦细,证属气虚血瘀,治宜活血化瘀,佐以补气养阴。自创芎龙汤加味。

川芎15g 地龙10g 葛根30g 延胡索15g 牛膝15g 黄芪15g 生地30g 柴胡10g 夏枯草20g 蒲公英30g 莱菔子30g

复诊:1999年1月30日。半年经芎龙汤加味治疗,诸症均大有改善,血液流变性复查12项中10项均恢复到正常范围,仅全血高切值4.20,血沉方程K值142等2项仍异常。仍守原法续治。

按:芎龙汤改善癌症患者血液高粘状态已较肯定。试用於血液高粘时其它病症同样有效。此为异病同治之义。

案二十、梁××,女,51岁,农民

初诊:1999年3月19日。月经延期三天,经临七天仍未净,量多,色暗红,有紫块。以往月经日期正常,经期5天。舌暗红,体胖,脉弦。治宜养血补气,化瘀固涩。

当归10g 川芎6g 赤芍白芍各10g 甘草6g 生地10g 党参10g 黄芪10g 白术10g 益母草10g 延胡索10g 茜草10g 生蒲黄10g

复诊:1999年3月24日。服药3剂,经量大减,后偶有见红。仍守原法。

当归10g 熟地10g 赤芍白芍各10g 川芎6g 党参10g 黄芪10g 白术10g 茯苓10g 甘草6g 益母草10g 泽兰10g 枳壳10g

按:本例以往月经日期、色量、经期均正常,但年已近绝经期,故月经紊乱实属必然。月经紊乱给患者带来极大恐慌。因经济困难,处3剂,煎4汁,服6天。辨证正确,效果明显,复诊处方去活血止血的茜草、生蒲黄,以熟地易生地,增加加强子宫平滑肌收缩的枳壳,又3剂而痊愈。

案二十一、葛××,女,49岁,技术员

初诊:1987年6月11日。口干甚,舌红绛,干燥,有裂纹,苔光,食干物难咽。右腋下淋巴结肿大。目干涩,结膜发炎,两侧腮腺肥大。舌腹二侧淋巴结样肿块。验血GPT<40,TT13.5,ENT22.5,AKP12,血清粘蛋白40.7,血沉32,IgG35.0,IgA7,IgM0.7。拟诊干燥综合征。曾服大量养阴补气药,效果不显。改以活血化瘀法。芎龙汤加减。

川芎30g 地龙15g 延胡索30g 牛膝30g 三棱30g 石斛30g

复诊:1987年10月8日。药后口干稍好转,舌润、质红、脉弦。治以活血养阴。

川芎30g 葛根30g 延胡索30g 牛膝30g 生地30g 石斛30g 黄连3g

1988年6月9日。复查血象GPT<40,TT12.5,ENT24.5,血沉29,抗“0<250,IgG31.0,IgA7.75,IgM1.3。化验稍有好转,舌红脉弦。仍守原法。

川芎15g 地龙15g 葛根15g 牛膝15g 石斛15g 花粉15g 玉竹15g 山药15g

1988年7月7日。右侧腮腺化脓性炎症,体温37.8~38.7℃,压痛明显,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腮腺造影示慢性腮腺炎改变。左侧腮腺区亦扪及淋巴结肿大两只,轻度压痛。大便干结,舌红绛,无苔,脉弦。治以养阴清热。

生地30g 玄参30g 麦冬30g 川芎30g 葛根30g 银花10g 黄芩10g 连翘10g 蒲公英15g 板兰根15g 生甘草3g

1988年7月30日。经抗菌素及中药治疗,腮腺肿痛消失,淋巴结亦未扪及。仍改以活血养阴。

川芎30g 地龙15g 延胡索30g 牛膝30g 柴胡6g 郁金10g 生地30g 玄参15g 麦冬15g 甘草6g

1989年9月9日。坚持服药至今,病情稳定,无特别不适,舌红苔润,脉弦,仅胁隐痛,B超:肝右前小囊肿。验血:IgG52.0,IgA8.4,IgM1.25,A

川芎30g,地龙15g,葛根30g,延胡索10g,牛膝30g,柴胡10g,郁金15g,龙胆草6g,赤芍白芍各10g,甘草3g

1999年2月20日。复查IgG24.7,IgA6.01,IgM0.92。胁痛已无,无其它不适,舌红,脉弦。仍以活血化瘀,养阴补气。

川芎15g 葛根15g 延胡索15g 牛膝15g 生地30g 玄参10g 党参15g 黄芪15g 山药15g 扁豆15g 甘草6g

按:本例诊断干燥综合症确定无疑,而口干甚为病人主要的痛苦。虽以往曾用大量养阴补气药,效果不显。根据病人免疫球蛋白异常,即体液免疫亢进,试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经过2年余坚持服药,取得一定疗效,特别主观症状口干及客观体征红绛舌,均有极大改善。而免疫球蛋白G从35.0到31.0到52.0到24.7,有所好转。尽管病人极其满意,但IgG还未降正常,还有待努力。

案二十二、钱××,女,47岁,工人

初诊:1994年6月16日。因面部皮炎,双前臂湿疹,手指皮肤肿胀,关节肌肉疼痛。血检ANA1:640,高滴度RNP抗体(+),诊断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已一年。服激素后好转,现仍每日服强的松20mg。面部红疹、手部皮损仍较明显,乏力、面部浮肿、舌红、舌脉曲张、脉弦。治宜养阴清火,凉血化瘀。抗柯片加味。

生地30g 知母10g 甘草6g 赤芍白芍各12g 丹皮6g 川芎15g 葛根30g 延胡索10g 牛膝30g

复诊:1994年7月21日。服药月余,诸症好转,强的松已减至每日15mg。唯舌红刺痛、脉弦,仍宗上方加减。

生地30g 知母10g 甘草6g 玄参12g 黄连3g 黄柏10g 竹叶10g 川芎15g 葛根30g 牛膝30g 山栀10g

1994年9月10日。强的松已减至每日10mg。仍守上方加减。红细胞沉降率23,ENA(一)。

1994年11月19日。强的松已减至每日5mg。月经二月未至、舌红、脉弦。

生地熟地各15g 知母10g 甘草6g 当归10g 赤芍白芍各15g 川芎10g 益母草15g 泽兰15g 葛根30g 党参12g 黄芪12g

1995年7月6日。强的松已减至每日2.5mg。口干,乏力,皮肤绷紧,但无皮损,大便畅,舌红,脉弦。

生地、熟地各15g 知母12g 甘草3g 山茱萸肉10g 山药15g 牡蛎30g 玄参12g 龙胆草6g 黄柏10g 川芎15g 葛根30g 延胡索15g 牛膝30g

1996年6月6日。强的松已减至每日1.25毫克。服西洋参后面部红疹又显,舌红、脉弦。治以养阴清火、凉血。

生地30g 知母10g 生甘草3g 黄连6g 黄柏10g 水牛角30g 丹参6g 赤芍白芍各15g 紫草10g 牛膝15g 银花10g 灯芯3扎

1996年10月3日。强的松已全减。唯牙龈肿痛、失眠、舌红、脉弦。

生地30g 知母10g 牛膝15g 石膏15g 细辛6g 甘草3g 黄连6g 灯芯3扎 夜交藤12g 党参15g 黄芪15g

按:混合结缔组织病是具有类似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皮病和多发性肌炎的综合临床特点,血中有高滴度抗RNP抗体,对皮质激素治疗良好。但激素长期使用其不良反应亦显而易见,如本例月经不调、牙齿损坏达8只。因此,在服激素一年后开始服用中药,坚持2年4个月,在保持病情稳定情况下,从每日20毫克强的松逐步抽减成功。本例中药辨证为阴虚火旺,瘀热交积,故以养阴清火,凉血化瘀为治,通过肾的研究,抗柯片有减少长期使用激素所产生的柯兴氏综合症副反应,其中以生地、知母甘草所组成。本例2年多来始终以上三药为君,再根据各兼证进行加味,如1994年7月21日舌炎加导赤散;1994年11月19日闭经加四物汤;1996年6月6日面部红疹加犀角地黄汤;1996年10月3日牙龈肿痛加玉女煎等等。1999年1月21日随访,自激素停用3年余,病情稳定。

案二十三、莫××,男,37岁,职员

初诊:1994年4月28日。银屑病确诊已二年半,经西药及大静脉无明显效果。全身皮肤发硬、色红作痒、搔之出血、大便稍烂、舌胖、质红、苔薄、脉细。血热为患,当以凉血为宜。犀角地黄汤加味。

水牛角30g 生地30g 丹皮6g 赤芍15g 土茯苓30g 律草30g 当归12g 苦参12g 黄柏10g 甘草6g

复诊:1994年5月26日。天热皮肤红痒、出血、舌红、脉弦。仍守上方加减。

水牛角60g 生地30g 丹皮10g 赤芍白芍各12g 当归10g 丹参10g 紫草10g 地肤子10g 苦参12g

1994年6月9日。药后病情稳定,无新的皮损出现。

水牛角60g 生地30g 丹皮10g 赤芍白芍各15g 当归10g 紫草15g 律草15g 地肤子10g 苦参12g 乌梅10g 金钱草15g 甘草6g

1994年11月15日。经治半年多,皮损已消退,且无新病损出现,故处膏方。

生地900g 山茱萸肉300g 山药360g 丹皮180g 茯苓360g 泽泻300g 玄参360g 女贞子360g 旱莲草360g 当归360g 黄芪360g 川芎180g 首乌360g 党参360g 黄芪360g 苍术白术各360g 甘草180g 水牛角1800g 紫草300g 阿胶360g 鳖甲胶360g 龟版胶360g。熬膏

1995年3月2日。膏方服完后停药1月,局部皮疹又小发,舌戏,脉弦。仍守原法。

水牛角30g 生地30g 丹皮6g 紫草10g 黄柏10g 苦参12g 党参15g 黄芪15g 苍术白术各15g 甘草3g

1995年10月26日。服药半年余,皮疹未见复发。

按:银屑病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皮肤病。一般分寻常型、红皮病型、关节炎型。脓疱型、本例属寻常型,二年半来因全身包括四肢皮损明显,夏天不敢穿短袖、短裤。经中药治疗一年,二年夏天均可穿短袖短裤,引起邻居惊讶。本例以犀角地黄汤加味(以水牛角代犀角)疗效确切。特别膏方中以犀角地黄汤加四物汤、四君子汤,以阿胶补血、鳖甲胶和龟版胶补阴,以冬令进补,应属急者治标,缓者治本之举。

案二十四、章××,女,56岁,科技人员

初诊:1997年5月10日。因肝区疼痛经检查,血甲胎蛋白310,1996年5月10日行MRI摄片发现:肝右叶巨大占位灶8×10×7cm大小。12月13日入院行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化疗药物有5-Fu、MMC、CDDP等。1997年1月31日及3月19日又行两次介入治疗。反应较大,头晕乏力、胸闷、心悸,周围血白细胞降至2600。舌胖、质青紫、苔黄腻、脉弦。化疗反应明显,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肝胆湿热。治宜清热燥湿,活血化瘀,佐以补气。

苍术30g 黄柏10g 黄连6g 米仁15g 葛根30g 三棱15g 莪术15g 柴胡10g 枸杞子10g 党参15g 白术30g 甘草3g

复诊:1997年7月12日。6月25日又行第四次介入治疗,副反应不大,仅周围血白细胞仍偏低。舌暗红、体胖、中裂、脉弦。仍以疏肝化瘀、气阴双补。

柴胡10g 枸杞子10g 甘草6g 三棱15g 莪术15g 牛膝15g 鳖甲12g 生地15g 党参15g 白术30g 陈皮6g

1998年8月8日。1997年9月29日及1998年6月26日又行第五、六次介入治疗,肿瘤有所缩小。一般情况较好,唯咳嗽有痰,耳鸣,舌暗红,舌脉曲张,苔黄腻,脉弦。

柴胡10g 枸杞子10g 甘草6g 三棱15g 莪术15g 苍术15g 黄柏10g 黄连6g 党参15g 白术15g 茯苓30g 桔梗6g 磁石30g

1999年3月20日。行第八次肝癌介入治疗后MRI摄片后示:肝前缘T2w低信号为脂肪组织,未见肿瘤复发征象。仍守上法。

按:本例为肝右叶巨大肿块,27个月中进行介入治疗同时中药治疗23个月,经MRI复查肿块消失。开始2次介入治疗未配合中药治疗,故反应较大,自服用中药后,余6次介入治疗副反应大大减轻,这亦说明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所致。柴胡、枸杞子、甘草等经药理得知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三棱莪术等活血药,历代用之腹部症瘕,故又作为肝占位专用药。“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之古训,故健脾补气类白术党参茯苓等必用。当然,在以上基本用药基础上,还须辨证加味,如本例舌苔黄腻时加苍术黄柏黄连等;咳嗽加桔梗;耳鸣加磁石等。

案二十五、范××,男,49岁,干部

初诊:1998年11月7日。慢性结膜炎已2月,内服及外用西药效果不显。目赤干涩,迎风流泪,口干,大便干结,舌红,苔薄,脉弦。患病虽久,但风热未除,里热又甚,治宜祛风清热、泄热通便。

枸杞子10g 菊花10g 蔓荆子10g 白蒺藜10g 川芎15g 生地30g 黄连6g 山栀10g 大黄6g 牛膝15g

复诊:1998年11月28日。药后目赤好转,但舌下口腔溃疡又起,舌红,脉弦。改以玉女煎加味。

生地30g 知母10g 石膏15g 黄连6g 竹叶10g 牛膝15g 川芎15g 枸杞子10g 菊花10g 大黄6g

1998年12月12日。口腔溃疡已愈,但两目仍糊,舌边尖红、舌体胖、脉弦。

生地10g 枸杞子10g 党参10g 黄芪10g 菊花10g 潼蒺藜、白蒺藜各10g 蔓荆子10g 木通10g 黄芩10g 黄连6g 甘草3g

按:慢性结膜炎易反复发作,治宜扶正祛邪,初诊时辨证为风热未除,里热又甚,方以表里双解,服药7帖即见好转,后又见口腔溃疡,重用玉女煎收功。眼结膜红赤消退维持多日,则以党参黄芪补气扶正巩固之。病虽小疾,仍须中药理论,特别是辩证观的指导。

陈健民相关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