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病因病机辨证治疗

  皮肤病虽发于人体体表,但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即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因此,皮肤病的治疗与疮

  疡一样,除某些皮肤病可单独用外治法收功外,一般情况下必须是内治与外治并重。

  1.内治法

  (1)祛风法

  ①疏风清热:用于风热证。代表方为消风散银翘散等。

  ②疏风散寒:用于风寒证。代表方为麻黄汤桂枝汤麻桂各半汤荆防败毒散等。

  ③祛风胜湿:用于风湿证。代表方为消风散等。

  ④驱风潜镇:用于风邪久羁证、顽癣类皮肤病。代表方为天麻钩藤饮等。

  (2)祛湿法

  .①清热利湿:用于湿热证。代表方为龙胆泻肝汤、萆蘚渗湿汤茵陈蒿汤等。

  ②健脾化湿:用于脾湿证。代表文为除湿胃苓汤参苓白术散等。

  ③滋阴除湿:用于渗利伤阴证。代表方为滋阴除湿汤等。

  (3)清热法

  ①清热解毒:用于实热证。代表方为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等。

  ②清热凉血:用于血热证。代表方为犀角地黄汤、化斑解毒汤等。

  (4)润燥法

  ①养血润燥:用于血虚风燥证。代表方为当归饮子、四物汤等。

  ②凉血润燥:用于血热风燥证。代表方为凉血消风散等。

  (5)活血法:用于气滞血瘀证。代表方为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通络活血方等。

  (6)温通法

  ①温阳通络:用于寒湿阻络证。代表方为当归四逆汤独活寄生汤等。

  ②通络除痹:用于寒凝皮痹证。代表宇为阳和汤独活寄生汤等。

  (7)补肾法

  ①滋阴降火:用于阴虚内热证或肝肾阴虚证。代表方为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等。

  .②温补肾阳:用于脾肾阳虚证。代表方为肾气丸右归丸等。

  (8)软坚法

  ①消痰软坚:用于痰凝结聚证。代表方为二陈汤海藻玉壶汤等。

  ②活血软坚:用于瘀阻结聚证。代表方为活血散瘀汤等。

  2.外治法 ,

  (1)外用药物的剂型

  ①溶液:又称湿敷剂、水剂、熏洗剂。是药物有效成分的水溶液,或药物的煎出液、浸出液。具有清洁、

  止痒、消肿、收敛、清热解毒的作用。用于急性渗出性皮肤病,或伴有轻度痂皮损害的皮肤病。常用苦参

  、黄柏等的煎出液,或1 0%黄柏液、3%硼酸水、生理盐水等。可直接先熏洗、洗浴后,再作湿敷。湿敷方

  法是将5-6层消毒纱布置入药液中浸透,稍挤至不滴水为度,敷于患处,一般一天湿敷2-3次,每次30分钟

  。注意大疱性皮肤病及表皮剥脱者不宜使用。

  ②粉剂:是将单味药或复方研成极细粉末的制剂。具有保护、吸收、干燥、止痒的作用。用于急性无渗出

  性或亚急性皮肤病。常用的有青黛散六一散二妙散滑石散、止痒扑粉等。用法直接外扑患处,每天

  3-4次。

  ③洗剂:又称水粉剂、混悬剂、振荡剂。是药粉与水混合在一起的混悬液。具有保护、干燥、清凉止痒、

  消斑解毒的作用。用于急性无渗出性或亚急性皮肤病。常用的有三黄洗剂炉甘石洗剂颠倒散洗剂、痤

  疮洗剂等。用法为使用前充分摇匀,直接外搽患处,每天3-5次。

  ④酊剂:是将药物浸泡于75%酒精窃浓度的白酒中,密封7—30天后过滤而成(也有用醋浸泡的醋剂)o具

  有收敛散风、杀真菌、止痒作用。用于鹅掌风、脚湿气、牛皮癣、斑秃等。常用的有复方土槿皮酊、皮炎

  宁酊、补骨脂酊等。用法为用棉棒蘸药液,直接抹患处,每天1-3次。急性炎症性皮肤病有破皮糜烂者及

  头面、会阴部皮肤嫩薄等处禁用。

  ⑤油剂:是将药物放在植物油中煎炸的油剂或药油与药粉调和成糊状的剂型。具有润泽保护、解毒收敛、

  生肌止痒的作用。用于亚急性皮肤病中有糜烂、渗出、鳞屑脓疱溃疡的皮损。常用的有蛋黄油、紫草

  油、青黛散油、三石散油等。用法为每天搽2-3次。

  ⑥油膏:又称软膏。是将药物研成细末,与凡士林、羊毛脂、猪脂、或蜂蜜蜂蜡等基质调成均匀细腻半

  固体的剂型。具有保护、润滑、杀菌、止痒、去痂的作用。用于慢性皮肤病中有结痂、皲裂、苔藓样变的

  皮损。常用的有青黛膏疯油膏硫黄软膏、黑豆馏油膏等。用法为直接外搽患处,或涂于纱布上敷贴于

  患部再加压包扎,去痂时宜涂得厚些,每天2-3次。

  (2)外用药物使用原则

  、根据皮肤损害的表现来选择适当的药物和剂型。

  ①根据病情阶段选择剂型:一般认为,芝肤炎症在急性阶段,主要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而无明显渗液

  时,可选用洗剂、粉剂;如有大量渗液或明显红肿时,宜用溶液湿敷。亚急性阶段,渗液少、红肿减轻,

  以鳞屑、结痂为主,则用油剂为宜。慢性阶段,皮肤浸润肥厚、角化£度明显,则用油膏为宜

  ②控制感染:皮损继发感染时,先控制感染,然后再针对原来皮损选用药物。

  ③用药宜先温和后强烈:先用性质较温和的药物。尤其是儿童或女性患者不宜采用刺激性强、浓度高的药

  物。面部、外阴部皮肤慎用刺激性强的药物。

  ④用药浓度宜先低后高:先用低浓度制剂,以后根据病情需要逐步提高用药浓度。顽固性慢性皮损可用刺

  激性较强和浓度较高药物。

  ,/⑤随时注意药敏反应:一旦出现过敏现象,应立即停药,或改用其他药物治疗,并给予及时处理。

  (3)针刺

  针刺包括体针与耳针,有止痒、止痛、镇静、安眠、消炎、促进毛发生长、调节血管舒缩、调节内分泌等

  作用。体针取穴:上肢为曲池、列缺、合谷等;下肢为血海、阴陵泉、三阴交等;躯干为肺俞、脾俞、心

  俞、膈俞等。耳针取穴:肺、皮质下、神门、肾上腺、交感等。其手法为:体针可提插重刺激,留针15—

  -20分钟;耳针可捻转后留针20分钟,均每天1次。

  3.西医治疗

  (1)抗组胺类药物

  ①生理性组胺拮抗剂:如肾上腺素、麻黄碱、特布他林等。常用于过敏性休克、急性喉头水肿、严重荨麻

  疹等。一般用肾上腺素0. 3-0.5mg,肌肉或皮下注射,必要时再注射o.3mg。

  ②竞争性组胺拮抗剂:传统的Hi受体拮抗剂,如氯苯那敏(扑尔敏)、苯海拉明、茶苯海明、赛庚啶、羟

  嗪、去氯羟嗪、异丙嗪等,用于治疗各型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皮肤划痕征、异位性皮炎药物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及其他伴有瘙痒性皮肤病。常见的副作用有倦怠、头晕嗜睡口干、胃肠道反应、 排尿障

  碍等,也可致敏出现皮疹。禁用于昏迷状态或已服用大量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者,青光眼、狭窄性胃溃疡

  、幽门、十二指肠梗阻及对抗组胺药过敏者。司机、高空作业、注意力需高度集中者,及肝肾功能不全、

  患有癫者应慎用。新型Hi受体拮抗剂,如特非那丁、美喹他嗪、西替利嗪、氯雷他啶等,适应证与禁忌

  证与传统的Hi受体拮抗剂基本相同,但抗组胺伯较强,且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无镇静作用

  或镇静作用很弱。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对全身性疾病、恶性淋巴瘤引起的皮肤瘙痒

  明显的止痒效果。与Hi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治疗人工荨麻疹、慢性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较好。此外该

  药尚有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及抗雄性激素样作用,减少皮脂分泌,可用于治疗带状疮疹、女性多毛和痤疮

  。副作用有头痛眩晕呕吐腹泻便秘、血清转氨酶升高及药疹等。年老或肝肾功能障碍者易引起精

  神失常,宜减少用量;孕妇及哺乳妇女禁用;男性长期大量应用可致阳痿及精子减少。

  其他如多塞平、酮替芬亦有抗组胺样作用。

  (2)皮质类固醇:如氢化可的松、泼尼松、曲安西龙、甲泼尼龙、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具有抗过敏、

  抗炎、抗毒、抗休克、抗核分裂和免疫抑制作用,此外,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应激性,影响蛋白质O,

  、碳水化合物、脂肪的代谢,影响水和电解质的代谢,影响血细胞的生成,增加胃蛋白酶及胃酸的分泌等

  。全身用药,主要用于过敏性休克、急性荨麻疹、重症药疹、接触性皮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局部用药

  ,主要用于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扁平苔藓、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斑禿、囊肿性痤疮等。其副作用有水

  肿、满月脸、血压升高、尿糖、色素沉着、骨质疏松、股骨颈坏死、白内障精神障碍月经不调、痤疮

  、多毛、皮肤萎缩、并发或加重感染等。禁用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活动期结核病、糖尿病、孕妇、

  胃、十二指肠溃疡、严重的精神病及骨质疏松等。

  (3)抗病毒药

  ①阿昔洛韦(无环鸟苷):为抗疱疹病毒药。在细胞激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三磷酸无环鸟苷,后者对病毒

  DNA多聚酶具有强大的抑制作用,从而干扰疱疹病毒DNA的合成。用于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等。副作用可有

  注射处静脉炎和暂时性血清肌酐升高。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②利巴韦林:又称病毒唑,为广谱抗病毒药。主要通过干扰病毒DNA合成而阻止病毒复制。用于疱疹性口

  炎、带状疱疹等。副作用可有口渴、白细胞减少等。妊娠早期忌用。

  ③干扰素:具有抗病毒作用,对DNA病毒和RNA病毒均有抑制作用。此外还有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用于

  病毒性皮肤病和肿瘤。副作用可有发热流感样症状肾损害等。

  ④干扰素诱导剂:如聚肌胞,能与病毒聚合酶相结合阻止病毒复制,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及抗肿瘤和免疫

  抑制作用。用于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扁平疣寻常疣及肿瘤等。副作用可有轻度发热。孕妇忌用。

  (4)抗真菌药

  ①灰黄霉素:是一种窄谱抗真菌药,对皮肤癣菌有抑制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头癣。与高脂肪饮食同时服用

  ,可增加其吸收率。 副作用可有胃肠道反应、头晕、光敏性药疹、白细胞减少及肝损害等。

  ②二性霉素B:对多种深部真菌如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皮炎芽生菌、着色真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等均有

  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对皮肤癣菌无效。副作用较大,可有寒战、发热、胃肠道反、眩晕、肾损害和低血钾

  等。

  ③制霉菌素:对白色念珠菌和隐球菌有抑制作用。主要用于皮肤、黏膜念珠菌病。副作用可有轻微的胃肠

  道反应。

  ④唑类药物:为人工合成的广谱抗真菌药,对酵母菌及丝状真宦如念珠菌、隐球菌、曲霉菌及皮肤癣菌等

  均有抑制作用。外用的有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等;内用的有伊曲康唑、氟康唑等。伊曲康唑

  、氟康唑常有胃肠道反应及肝肾功能损害。

  ⑤特比萘芬:对皮肤癣菌、丝状菌、双相型真菌均有性。主要用于甲癣和角化过度型手癣。副作用可有胃

  肠道反应和皮疹。

  (5)维生素类

  ①维生素A:能调节人体皮肤的角化过程,用于维生素A缺乏时所致的皮肤干燥等。维生素A过量时可出现中

  毒反应如头痛、恶心疲乏毛发脱落、皮肤干燥及脱屑症状加重、情绪不稳定、肌痛骨痛肝肿大

  血清转氨酶升高。

  ②维生素C:具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的作用,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细胞问质的形成,胶

  原蛋白的合成及肾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和解毒作用。常用于过敏性皮肤病。

  ③维生素E:有抗氧化、抗衰老、抑制胶原酶的活性、改善结缔组织的代谢,减轻毛细血管的脆性,减少

  渗出,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常用于红斑狼疮冻疮血管炎雷诺氏病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等。,副作用

  可有轻度恶心,大量长期应用可致血脂升高,妇女可引起月经失调

  (6)免疫增强剂

  ①转移因子:用于带状疱疹、寻常、扁平疣、复发性单纯疱疹等。副作用有注射处胀痛、全身不适、眩

  晕、短暂肾功能损害和皮疹。

  ②胸腺素:用于红斑狼疮、复发性顽固性口腔溃疡、病毒感染等。副作用有注射处红肿、硬结和瘙痒,偶

  有全身发热、头痛、眩晕和肌痛等。

  ③左旋咪唑:用于带状疱疹、复发性单纯疱疹、寻常疣、跖疣、红斑狼疮、恶性黑色素瘤。副作用有恶心

  、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有时可引起瘙痒和皮疹,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7)免疫抑制药

  ①硫唑嘌呤:用F红斑狼疮、血管炎、慢性湿疹银屑病等。副作用有白细胞减少、肝肾功能损害。

  ②环磷酰胺:用于红斑狼疮等。可单用或与皮质类固醇并用。副作用有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出

  血性膀胱炎、迟发性膀胱纤维化膀胱癌肺癌、部分或完全不育、致畸。

  i③氨甲蝶呤:用于银屑病、荨麻疹等。副作用有呕吐、骨髓抑制,少数可引起慢性纤维化间质性肺炎

  肝纤维化和肝癌

  :④雷公藤:具有免疫调节、抗炎、抗肿瘤及抗生育等药理佣。用于红斑狼疮、银屑病、掌跖脓疱病、湿

  疹、皮肤血管炎、斑秃等。副作用有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乏力、嗜睡等,精子活力下降、

  月经量减少及闭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