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病因病机辨证
皮肤病的辨证同疮疡一样,包括全身症状辨证和局部症状辨证两个方面。全身症状的辨证和内科相同,故不再赘述。局部症状的辨证又分为自觉症状辨证与他觉症状辨证。其中他觉症状是认识皮肤病的主要依据,是皮肤病辨证的重点。
1.自觉症状辨证
(1)瘙痒
①风痒:起病急,变化快,游走不定,或遍身瘙痒,时作时止,多为干性。如瘾疹。
②湿痒:多发于人体下部,多为局限性瘙痒,常有肿胀、水疱、糜烂、渗液、*浸淫成片,缠绵难愈。如湿疮。
④虫痒:常奇痒难忍,痒如虫行或蚁走感,浸淫蔓延或痒有定处,遇热或夜间尤甚,且多具有传染性。如疥疮、癣。
⑤血虚痒:多为阵发性瘙痒,常昼轻夜重,皮肤干燥脱屑,病久皮肤粗糙肥厚,呈苔藓样变。如牛皮癣。
2)疼痛: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气血凝滞不通所致。一般痛有定处多为血瘀;痛无定处的多为气滞;.皮色不变或皮色苍白,得热痛减,遇冷加剧多为寒痛;皮肤掀红灼热,得冷痛减,遇热则重多为热痛。
(3)麻木:即麻木不仁,不知痛痒。是由于气血不运,经络阻塞所致。如麻风。
2.他觉症状辨证
皮肤病均有明显的皮肤损害,简称皮损,亦称皮疹,是皮肤病辨证的主要依据。皮肤损害一般分为原发性损害和继发性损害二大类型。
(1)原发性损害:指皮肤病在其病变过程中,直接发生及初次出现的皮损。
①斑疹:为局限性皮肤颜色改变,一般不高出皮面,也不凹陷于皮肤。面积大而成片的称斑片。有红斑、紫斑、白斑、黑斑等。红斑:色鲜红,压之褪色,多为血热所致,如丹毒。紫斑:色紫红,压之不褪色多为血热夹瘀或脾虚不能摄血,如紫癜。白斑(色素减退斑)多因气滞或血虚风搏为患,如白驳风。黑斑(色素沉着斑)多为肝郁或肾虚所致,如黄褐斑。白斑和黑斑也可见于一些慢性皮肤病后期,多因气血失和所致,此时其为继发性皮损。
②丘疹:为高出于皮面的实质性丘形小粒,直径一般小于0. Scm,触之碍手。急性者其色红多为血热、风热所致;慢性者色淡或深暗为气滞或血瘀。若丘疹继发于红斑之上,则称为斑丘疹;丘疹顶端有小水疱或脓疱时,称丘疱疹或丘脓疱疹;丘疹顶端扁平的称为扁平丘疹,如牛皮癣、扁平疣等。
.③风团:为暂时性局限性水肿性隆起,大小不等,形态不一,时隐时现,退后不留痕迹。多由风邪引起,色白者属风寒,色红者属风热,色紫暗者属血瘀。如瘾疹。
④结节:为高出皮面或隐于皮下的实质性损害,大小不等,边界清楚,质较硬。多因气血凝滞或痰湿凝聚所致,如皮肤肿瘤、硬结性红斑等。
⑤疱疹:为具有腔隙的突起,腔内含有液体,高出皮面的损害。疱疹又有水疱、脓疱和血疱之分。腔隙内含有水液的称水疱,小者如针尖或米粒大的称小水疱,直径大于0. Scm者称大水疱,水疱继发于丘疹之上者称丘疱疹,总由湿热或热毒所致,如手癣、足癣、湿疮等;腔隙内含脓液的称脓疱,多由热毒所致,夏令则多为暑热,如黄水疮等;腔隙内含有血样液体的称血疱,多由血热或外伤所致。 h.i
(2)继发性损害:由原发性损害演变而来或因机械性损伤而引起的皮损。
①鳞屑:为表皮角质层的脱落物,大小、厚薄不一,有糠皮状,落叶状,鳞片状等。急性病后见之,多为余热未清;慢性病见之,多为血虚风燥;油腻性多为湿热内蕴。
②糜烂:为局限性表皮缺损所显露的湿润面,愈后不留疤痕。多系由疱疹破裂后形成。由水疱破裂引起者为湿热;由脓疱破裂引起;者为热毒;由血疱破裂引起者为血热。
③溃疡:为深达真皮及其以下的组织缺损,愈后留有疤痕。多系疮疡、外伤染毒等溃烂后形成。急性溃疡伴有红肿热痛,脓液稠厚者为热毒;慢性溃疡脓液稀薄者属寒湿,或气血亏虚;伴有青筋盘曲者属血瘀。常见于皮肤结核、深部脓疱疮、静脉曲张综合征等。
④痂:为皮损表面的渗出物如滋水、脓液或血液与脱落组织及药物等混合干燥后凝结而成。滋痂为湿热;脓痂为热毒未清;血痂为血热或血燥。
⑤抓痕:为搔抓所引起的皮肤线状损害。多由风盛、血热或血虚风燥所致。
皲裂:为皮肤组织顺皮纹方向的线状裂隙。多因血虚风燥或寒邪侵袭所致,或与职业有关。常发生于掌跖和指(趾)缘,可由手足癣继发。
⑦苔藓样变:皮肤增厚粗糙,皮纹增宽、加深呈席纹状,干燥似皮革。常为某些慢性皮肤病的主要表现,因血虚风燥或长期搔抓刺激而成,如牛皮癣等。 ;’
⑧瘢痕:由修复溃疡面的新生的结缔组织形成,缺少皮肤纹理,表面光滑。凹陷于皮面者为萎缩性瘢痕,多由肝肾亏损所致,如红蝴蝶疮;高出于皮面者为肥大性瘢痕,多由特异性体质及气血不和所致,如瘢痕疙瘩。
3.辨皮肤病的性质
(1)急性皮肤病:大多起病急,皮损表现为红斑、丘疹、疱疹、脓疱、糜烂等,多由风、湿、热、虫、毒所致,多为实证。
(2)慢性皮肤病:大多起病缓慢,皮损表现为鳞屑、皲裂、苔藓样变、色素沉着等,或伴有脱发、指(趾)甲改变,多由血瘀、血虚风燥或肝肾不足、冲任失调所致,多为虚证或虚实夹杂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