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用内治八法及施护:补法

  补法,亦称补益法。是指人体阴阳气血之不足,或补益某一脏之虚损的方法。

  1、应用要点

  (1)补气:适用于气虚病证,如倦怠乏力、呼吸短促、动则气喘、面色仓白、食欲不振,便溏、脉弱或虚大等。代表方为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

  (2)补血:适用于血虚病证,如头眩目花,耳鸣耳聋心悸失眠,面色无华,脉细数或细涩等。代表方四物汤归脾汤当归补血汤

  (3)补阴:适用于阴虚病证,如口干,咽燥,虚烦不眠,便秘,甚则骨蒸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代表方为六味地黄汤左归丸大补阴丸等。

  (4)补阳:适用于阳虚病证,如畏寒肢冷,冷汗虚喘,腰膝酸软,泄泻水肿,舌胖而淡,脉沉而迟等。

  2、施护要点

  (1)补益法适用于虚赢不足之证,根据“虚则补之”、“损者益之”的原则,护理上重在扶正。由于虚证有气、血、阴、阳之别,在用补法时适当辨明,然后进行调护。

  (2)由于阳虚多寒,阴虚多热,护理上应根据阴、阳之虚不同,合理安排生活起居护理。

  (3)煎服药护理:补益剂多质重味厚,煎药时要放水久煎才能出汁,采用饭前服下。对阿胶龟板红参、白参等贵重药品应品应另煎或冲服。

  (4)中医历来重视食补的重要性。在药补的同进应做好饮食调护。对阳虚、气虚证者可选用牛、羊肉和桂圆、大枣等温补之品,忌生冷瓜果和凉性食品;阴虚、血燥者应选用银耳淡菜甲鱼等清补等物,忌辛辣,炙煿之品。

  (5)情志护理:虚证病人大多处在大病初愈或久病不愈等情况,由于病程长,加上疗效不甚理想,常易产生急躁、悲观、忧虑等情绪,应做好开导和劝慰等工作。

  (6)虚证者,卫外功能低下,很易受外邪所侵,要做好气象护理。

中医大全

中医名词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