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观察与护理

  病毒性脑炎系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组以精神和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起病急,临床表现复杂。我院对近3年来收治的9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做了全面系统的观察与,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92例,由肠道病毒感染18例,呼吸道感染55例,腮腺炎病毒感染15例,疱疹病毒感染4例。其中年龄最大15岁,最小3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烦躁、抽搐嗜睡、幻视、肢体活动障碍、昏迷等。

  2观察

  2.1意识的观察意识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它能准确反映大脑功能状态。如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嗜睡、双目凝视、感觉、脑膜刺激征等,应及时通知医生做相应处理。

  2.2瞳孔的观察主要观察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灵敏等。如患儿瞳孔出现忽大忽小,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并伴有意识障碍加深等,则提示有脑疝形成,应通知医生积极抢救治疗。

  2.3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观察发热患儿应按时测量体温,并观察热型做好记录。轻型患儿脉搏、呼吸、血压多无变化或有轻度改变,但重型的病毒性脑炎患儿,如测得血压升高、恶心、呕吐、脉搏增快、呼吸深慢,则提示颅内压升高,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脱水降颅内压处理,防止脑疝的发生。

  2.4颅内压增高的观察除脉搏、呼吸、血压变化提示颅内压增高外,如患儿出现头痛、恶心、喷射性呕吐,则为颅内压增高症的典型表现。而对不能诉说的患儿,一旦出现脑性尖叫、频繁呕吐、抽搐等,也提示颅内压增高,应采取降颅内压措施。

  3护理

  3.1高热的护理高热时应绝对卧床休息,鼓励多饮水。对体温>39℃的患者,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可行人工冬眠,减少机体的消耗。

  3.2脱水疗法的护理应用脱水药物时,需严格执行医嘱,滴速宜快,并应观察有无脱水过度造成的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情况,如发现应及时通知医生。在应用脱水药物时,防止深入皮下,造成局部组织水肿和坏死。

  3.3呼吸道的护理主要用于昏迷的患儿,保持呼吸道通畅,去枕平卧位,肩下垫一小软枕,头稍后仰并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及分泌物吸入气管引起坠积性和窒息。对分泌物多、痰液黏稠的患儿,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利于排出,必要时吸痰。

  3.4惊厥的护理除采用呼吸道护理的主要措施外,应同时给予大流量吸氧,因惊厥时呼吸暂停、脑细胞缺氧易导致脑水肿,造成恶性循环而加重病情。置牙垫,防止舌咬伤。手掌内放棉花团,防止抓伤皮肤。

  3.5瘫痪的护理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清洁,每2h翻身1次,并按摩骨隆突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特别是大小便失禁者,每次排便排尿后,用温水洗臀部并用软布沾干,及时换洗尿湿的衣裤、被褥,保持其干燥,减少物理性刺激,以防发生臀红和褥疮。同时,保持瘫痪肢体于功能位置,病情稳定后,及早督促患儿进行肢体的被动或主动功能锻炼。活动时要循序渐进,加强保护措施,防止碰伤[1]。

  3.6精神异常的护理向患儿介绍环境,多与之接触,以减轻其不安与焦虑。纠正患儿的错误概念和定向力错误,如患儿有幻觉,应询问幻觉的内容,给予采取相应的措施[2]。

  3.7口腔的护理对于清醒患儿,鼓励其经口进食,要勤漱口以防发生口腔炎及口腔溃疡。对于昏迷患儿,每日进行2次口腔护理。对已发生溃疡者,用2%的龙胆紫涂患处,口唇干裂的涂石蜡油。

  3.8的护理对昏迷不能进食的患儿,除静脉补给正常的生理需要量外,应及早鼻饲,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的全流饮食。

  3.9眼睛的护理昏迷患者两眼不能闭合时,应用油纱布或生理盐水纱布遮盖,以免角膜干燥受伤或眼内落入异物,造成损伤。

  3.10输液及心理护理保持静脉通路通畅,控制液体输入量,保护血管。输液应从远端小静脉开始,并根据病情及药液的不同掌握好输液速度,以防出现心衰及肺水肿

中医大全

中医名词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