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暖防流脑
近日,笔者在解放军304医院采访时,儿科主任余素明介绍了她去年春天接诊的一个病例。这个小患者叫明明,5岁,一个很可爱的小男孩。疾病初发时仅仅表现为咳嗽,有点发热的症状,到医院检查后说是,拿了点感冒药。过了两天病情加重,出现高烧、抽搐,家长急忙将小明明送到304医院。余主任询问了病史并做了认真检查,发现明明身上有散在的出血点,怀疑可能是。经过血液检查、出血点局部的细菌学检查和腰穿取出的脑脊液化验,果然是流脑。由于抢救及时,治疗方法得当,小明明才转危为安。
余主任说,流脑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冬春季节是高发期,尤其是三、四月份容易发生流行,一般多见于15岁以下的儿童,6个月~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据余主任介绍,流脑发病一般经过三个阶段。早期病菌在鼻咽部繁殖,临床上主要见到一些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流涕、咽喉疼痛、咳嗽等。第二阶段,病菌侵入血液,并在循环系统中大量繁殖,引起全身症状,出现高烧、寒战、头痛,有时皮肤上可以出现瘀点、瘀斑等,开始为玫瑰红色,很快变成紫红色,有的只有针尖大小,有的可有指甲大小,与常见的性疹块不同的是用手指按压后不退色。有些患者还可伴有四末不温,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甚至有晕厥、等情况出现,这时患者多是发生了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或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等。第三阶段,病菌进入颅脑和脊髓,引起化脓性脑脊髓膜炎,患者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颈项强直、抽搐、惊厥、昏迷、休克等一系列神经系统病理表现。流脑如抢救不及时,死亡率非常高,是一种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
余主任说,目前随着我国卫生条件的改善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流脑在我国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每年仍有数量不等的病例发生,所以决不能放松警惕。流脑防治的关键是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如果在发病早期能准确诊断,及时治疗,病情一般很快就可以得到控制。但由于其早期临床症状极类似感冒,往往容易被误诊为伤风、感冒或热惊厥而不为人们所重视,错失治疗的最佳时机。所以,她提醒孩子家长和医务工作者,在流行季节对流脑要保持高度警惕,一是要提高孩子机体的免疫力,给孩子接种流脑疫苗;二是家中要常开窗,常通风,勤晒枕头、被褥等,阳光中的紫外线有杀灭脑膜炎双球菌的作用,可以为家中用品消毒;三是在流行季节不要经常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参加过多的集体活动,以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四是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如果发现孩子有发烧,咳嗽,抽风等表现,特别是当发现身上出现用手指按压后不退色的瘀点和瘀斑时,要想到有发生流脑的可能,千万不要麻痹大意,应尽快到正规医院进行详尽的检查,必要时可做腰穿进行脑脊液的化验,严防误诊、漏诊,错过治疗时机,造成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