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人村

  麻风病是一种古老而复杂的传染病,人们往往谈“麻”色变。其实,经科学证明,麻风病的传染性很小,并不可怕,已经治愈的麻风病康复者也是没有传染性的。然而,可怕的是人们对麻风病的误解和歧视。近日,笔者走进我市目前尚有的4个麻风病人村之一———南丹县八圩乡甲坪村,零距离接触这个曾一度令人望而生畏的群体。

  南丹麻风病人村的期待

  实习生 夏军

  大学生与麻风病人村村民合影。温 闻 摄

  当人们都在悠闲地享受着“十一”长假时,南丹县八圩乡甲坪村的韦家明却格外忙碌,家里的蚕种已经到“五龄”,是需要桑叶最多的时段,他必须马不停蹄地去采桑叶。这批蚕养成后,他想亲自拿到县城卖掉。

  如果是前几年,韦家明想亲自销售自己种养的东西,几乎是不可能的。不仅是他,全村人的东西都不可能拿到外面去卖。每逢赶集,甲坪村的人去镇上也买不到任何东西。

  这一切只有一个原因———他们是麻风病康复村的人。

  饱受歧视的过去

  1991年,籍贯在金城江的韦家明还是一个刚20岁出头的毛头小伙,在感染上麻风病后,他来到南丹县八圩乡甲坪麻风病康复村。而现在,韦家明已是麻风病康复村的村长。

  韦家明听村里的老人说,早在上世纪50年代,这个麻风病村便开始存在了。现在村里共有50多口人,其中22个是麻风病康复者。他们住在一些简陋的房子里,屋子被火烟熏得漆黑,里面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全村没有一台电视机。

  在韦家明的记忆中,多年以来麻风病康复村除了他们的亲人进来以外,几乎没有任何外人来过。邻村的人要经过甲坪村,都宁愿走很远的路绕过去,“他们甚至认为这里的空气都会传染麻风病。”

  麻风病是一种古老而复杂的传染病,人们往往谈“麻”色变。其实,经科学证明,麻风病的传染性很小,并不可怕,已经治愈的麻风病康复者也是没有传染性的。然而,可怕的是人们对麻风病的误解和歧视。近日,笔者走进我市目前尚有的4个麻风病人村之一———南丹县八圩乡甲坪村,零距离接触这个曾一度令人望而生畏的群体。

  南丹麻风病人村的期待

  实习生 夏军

  大学生与麻风病人村村民合影。温 闻 摄

  当人们都在悠闲地享受着“十一”长假时,南丹县八圩乡甲坪村的韦家明却格外忙碌,家里的蚕种已经到“五龄”,是需要桑叶最多的时段,他必须马不停蹄地去采桑叶。这批蚕养成后,他想亲自拿到县城卖掉。

  如果是前几年,韦家明想亲自销售自己种养的东西,几乎是不可能的。不仅是他,全村人的东西都不可能拿到外面去卖。每逢赶集,甲坪村的人去镇上也买不到任何东西。

  这一切只有一个原因———他们是麻风病康复村的人。

  饱受歧视的过去

  1991年,籍贯在金城江的韦家明还是一个刚20岁出头的毛头小伙,在感染上麻风病后,他来到南丹县八圩乡甲坪麻风病康复村。而现在,韦家明已是麻风病康复村的村长。

  韦家明听村里的老人说,早在上世纪50年代,这个麻风病村便开始存在了。现在村里共有50多口人,其中22个是麻风病康复者。他们住在一些简陋的房子里,屋子被火烟熏得漆黑,里面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全村没有一台电视机。

  在韦家明的记忆中,多年以来麻风病康复村除了他们的亲人进来以外,几乎没有任何外人来过。邻村的人要经过甲坪村,都宁愿走很远的路绕过去,“他们甚至认为这里的空气都会传染麻风病。”

  在村里,多数患过麻风病的人眉毛都已脱落,有的面部、四肢扭曲变形。一些人身上溃烂,即便是好了,也结成块状的痂,一些老人的双脚已烂掉。韦家明的眉毛也已脱落,两只手如爪般弯曲伸展不开。这种肢体和面容的变化,让人很容易把他们“区分”开来,很多人都谈“麻”色变。

  “我到镇上去买东西,人家一看见我就摆手说‘这里不卖东西’。坐车时人家也不卖票给我。有了钱却不能坐车、买东西!”韦家明激动地说着。

  让韦家明记忆最深的一件事,发生在1993年的一天晚上。那天晚上,韦家明在镇上肚子饿了,便到一家米粉店去吃粉。当时光线很暗,当韦家明吃完粉去付账时,粉店的老板看到了韦家明的脸,立刻就把碗扔掉,并把手中的钱和筷子一起烧掉。“我当时一转过身去,眼泪就唰唰的流下来。这么多年了,这件事我一直都记得。”韦家明痛苦地说。

  韦家明如此,甲坪村里的其他人也是如此。甲坪村如同一滩绝望的“死水”———流不进来,也放不出去。

  58岁的黄常凤来甲坪村已经近10年,以前她也曾把自己养的猪牵出去卖,把自己种的玉米挑到镇上去卖,但“没有一个人问一下”。让黄常凤感到更痛苦的是,不仅附近的村民歧视他们,连自己的父母兄弟、亲朋好友都“害怕”他们。黄常凤说,她已经好几年没有回过家了,她的弟弟和孩子都不让她回去。弟弟还对她说,你回来干什么呢,只会把别人吓跑。

  为了帮助甲坪村民换取一些生活用品,南丹县皮防院工作人员龙仁友担起了该村的“买卖中介”———专门替村民们买卖东西。

  韦家明一直以为医生是不会“害怕”他们的,因为医生知道麻风病患者只要吃了药是可以防治的。然而事实却让他很失望,2002年,韦家明与两个医生去南宁学习护理溃疡的知识,其中一个医生竟拒绝与他同桌吃饭。

  据黄常凤说,南丹县皮防院的一个医生也很“怕”他们,每次说话都站得远远的,只要是村里人碰过的东西,他绝对不会再碰。“只有他递给我们东西,不会有我们递给他东西,他从来不接。”

  经历过这些事后,村里人已经没有了太多的感觉,甚至也没有怨,没有恨。

  韦家明说:“这就是命!”

  麻风病给村民留下了残疾之手。资料图片

  情况正慢慢变好

  直到2001年,甲坪村突然来了一批人,情况开始有所转变。

  据悉,来访者是一个来自广东的公益性组织,叫“汉达康福协会”,其目的是帮助各地的麻风病人重返社会。汉达康福协会会员来到甲坪村,主要是帮助村民护理溃疡处。虽然很多村民溃烂处脓水直流,而这群人却连手套都不带,直接帮助村民进行护理。

  这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在活动开展的同时,县皮防院的工作人员也向广大群众宣传,麻风病康复者是不会传染麻风病的,即便是现在还患有麻风病的人,吃了药也是可以防治的,跟他们接触,传染性很小。

  为了表达谢意,韦家明尝试邀请“汉达”会员吃饭,没想到对方竟很爽快地答应了。这让甲坪村人欣喜若狂。

  对此,附近的村民觉得很匪夷所思:这些人竟然敢同麻风病人吃饭!

  从那以后,甲坪村的环境渐渐得到改善,附近村民尽管还是不愿同他们接触,却也不像从前那么害怕:他们已经不再绕道走。

  2006年8月,由河池学院、广西师大等高校大学生组成的公益性组织“家”一行20余人来到甲坪村,在村里开设工作营,与村里人一同吃饭喝酒,帮助村民修建厕所,清理排水沟,给村里的孩子们上课,帮助村民消除偏见和歧视。

  这无疑在当地又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人们都在议论大学生和麻风病村人吃饭的事。

  韦家明说,大学生公益性组织“家”来到甲坪村与村民一起生活,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很多人知道大学生们的事迹后,心里的顾虑打消了。

  从邻镇来甲坪村看守建房工地的黄大伯,看见大学生竟然敢和村民一起喝酒吃饭,也消除了心中的疑虑。现在,黄大伯和甲坪村村民已经成了很好的朋友。

  随着附近村民对麻风病康复者看法的转变,如今,韦家明已经可以亲自到镇上去买菜,也不再有人向村口吐唾沫。村里人空闲时,会出去打短工,帮别人扛木头、伐树等,不会再被拒之门外。

  不仅如此,村里的孩子到学校读书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照顾。读四年级的兰咪咪由于家境贫困,学校为其免去了大部分费用,在学校里许多邻村的孩子也对他很好。兰咪咪说,他饿的时候,别的孩子会把东西分给他吃。而据村里人说,在过去,甲坪村的孩子是不允许进入学校的。

  随着环境慢慢改善,部分村民的经济收入也比从前稍微好了一些。养了三四年蚕的韦家明今年养了2张蚕,他估计收入会有1万元左右。此外,全村还有6户在养蚕。韦家明说,养蚕挣钱比较快。

  为志愿者为麻风病康复者进行护理。温 闻 摄

  期待平等的眼光

  河池学院中文系大四的学生陈戈已经3次到过甲坪村。在陈戈看来,尽管有一些人还“戴着有色眼光”看待这些麻风病康复者,但情况已是越来越好的。

  近年来,当地政府出资帮助甲坪村建造一批新房。但近一个多月来,却一直没有任何进展,主要是因为承包商招不到人。看守工地的黄大伯说,许多人一听说要来这里做工,立刻就拒绝了,他们说宁愿少赚一些钱,也不愿意来这里。

  对此,韦家明无奈地说,虽然这两年情况好了很多,但那种“有色眼光”仍然存在,过去所遇到的尴尬,有时会重新出现。他希望“人们真的能正常地看待我们。”

  相关链接:

  河池尚有4个麻风病人村

  10月11日,河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科透露权威信息,我市目前尚有4个麻风病人村。截至2006年底,全市累计发现麻风病人1769人,已经治愈1293人。

  据介绍,南丹县麻风病人最多,达到了750人,占全市麻风病例的42.4%,系广西麻风病的第三高发地区,仅次于大新县和合浦县。2004至2006年间,我市平均每年新增17个麻风病例。1996年,我市以县市为单位,麻风病基本上达到消灭水平,当年发现有8例现症患者。2006年,我市有3个县出现超标现象,发现麻风病患者47例,疫情又有所回升。

  从1956年起,我市在南丹县发现和收治第一例麻风病人。当时,南丹、环江、宜州、凤山、东兰、巴马、都安7个县市都设置了相应的皮防院站,用来专门收治麻风病人。1986年以后,这些机构对麻风病人采取了对患者进行联合化疗,再在病人所在当地做药物隔离治疗方法,进行防疫治疗工作。到2006年底,开始实行把所有的皮防院站合并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使麻风病治疗走向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在防疫方面进行规范合理治疗,在患者来往交通、食宿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麻风病防疫控制进展顺利。

  目前,我市共设置东兰、都安、南丹、宜州4个麻风病人村,生活有44名麻风病人,均已到了残老暮年。其中,还有4名现症病人,另外的40名患者,经过科学治疗已经全部康复。

中医大全

中医名词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