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乙型脑炎

  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日本脑炎,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猪以流产死胎睾丸炎为特征。

  1 病原学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为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成员。病毒在动物血液中繁殖,并引起病毒血症。病毒不耐脂溶剂;最稳定的pH为7-4,pH大于10.0或小于5.O都能使病毒迅速灭活。对热敏感,能耐低温和干燥。用冰冻干燥法在4℃可保存数年。

  常用的消毒药物均有良好的消毒效果,如2%的烧碱、3%的来苏水。

  2 流行病学

  传染源为带毒动物。其中猪和马是最重要的动物宿主和传染源。小马是病毒的天然宿主,猪是最主要的扩散宿主。由于猪的饲养数量大、分布广、更新快,每年都能生产出大批易感性高的仔猪,猪感染乙脑病毒后,产生病毒血症,血液中病毒量较多,通过蚊一猪一蚊循环,使乙脑病毒不断扩散。所以猪是乙脑病毒最主要的增殖宿主和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蚊虫(库蚊、伊蚊、按蚊等)叮咬传播,其中最主要的是三带喙库蚊。越冬蚊虫可以隔年传播病毒,病毒还可能经蚊虫卵传递至下一代。病毒的传播循环是在越冬动物及易感动物间通过蚊虫叮咬反复进行的。猪还可经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

  马属动物、猪、牛、羊、鸡和野鸟都可感染。马最易感,猪不分品种和性别均易感染。人亦易感。

  本病发生有明显季节性,多发生于7~9月份蚊虫孳生繁殖和猖狂活动季节。在热带地区,可长年发生。本病在猪群中的流行特征为感染率高,发病率低。绝大多数在病愈后不再复发,成为带毒猪。

  3 临床症状

  人工感染潜伏期一般为3~4天。

  体温升高至40~41℃,呈稽留热。精神沉郁,食欲减少,饮欲增加。结膜潮红,有的视力障碍。病猪后肢呈轻度麻痹,步行踉跄,关节肿大,最后后肢麻痹,倒地不起而死亡。

  妊娠母猪患病时,常突然发生流产,产死胎或木乃伊。流产多发生在妊娠后期,流产时乳房胀大,流出乳汁,常见胎衣停滞,自阴道流出红褐色或灰褐色黏液。流产胎儿有的已呈木乃伊化,有的死亡不久全身水肿。有的仔猪生后几天内发生痉挛症状而死亡。有的仔猪生长发育良好。

  公猪发病后表现为睾丸炎,高热后一侧或两侧睾丸肿胀、阴囊发热,指压睾丸有痛感。数日后睾丸肿胀消退,逐渐萎缩变硬。

  4 病理变化

  脑膜和脊髓膜充血,脑脊髓液增量。睾丸肿大,有许多小颗粒状坏死灶,有的睾丸萎缩硬化。肝、肾肿大,有坏死灶。后躯皮下水肿,全身肌肉退色。胸腔、心包积液,实质脏器浊肿,散在小出血点。出生后不久而死亡的仔猪,常有脑水肿或头盖骨异常肥厚、脑萎缩变化。组织学检查为非化脓性脑炎。

  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日本脑炎,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猪以流产、死胎和睾丸炎为特征。

  1 病原学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为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成员。病毒在动物血液中繁殖,并引起病毒血症。病毒不耐脂溶剂;最稳定的pH为7-4,pH大于10.0或小于5.O都能使病毒迅速灭活。对热敏感,能耐低温和干燥。用冰冻干燥法在4℃可保存数年。

  常用的消毒药物均有良好的消毒效果,如2%的烧碱、3%的来苏水。

  2 流行病学

  传染源为带毒动物。其中猪和马是最重要的动物宿主和传染源。小马是病毒的天然宿主,猪是最主要的扩散宿主。由于猪的饲养数量大、分布广、更新快,每年都能生产出大批易感性高的仔猪,猪感染乙脑病毒后,产生病毒血症,血液中病毒量较多,通过蚊一猪一蚊循环,使乙脑病毒不断扩散。所以猪是乙脑病毒最主要的增殖宿主和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蚊虫(库蚊、伊蚊、按蚊等)叮咬传播,其中最主要的是三带喙库蚊。越冬蚊虫可以隔年传播病毒,病毒还可能经蚊虫卵传递至下一代。病毒的传播循环是在越冬动物及易感动物间通过蚊虫叮咬反复进行的。猪还可经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

  马属动物、猪、牛、羊、鸡和野鸟都可感染。马最易感,猪不分品种和性别均易感染。人亦易感。

  本病发生有明显季节性,多发生于7~9月份蚊虫孳生繁殖和猖狂活动季节。在热带地区,可长年发生。本病在猪群中的流行特征为感染率高,发病率低。绝大多数在病愈后不再复发,成为带毒猪。

  3 临床症状

  人工感染潜伏期一般为3~4天。

  体温升高至40~41℃,呈稽留热。精神沉郁,食欲减少,饮欲增加。结膜潮红,有的视力障碍。病猪后肢呈轻度麻痹,步行踉跄,关节肿大,最后后肢麻痹,倒地不起而死亡。

  妊娠母猪患病时,常突然发生流产,产死胎或木乃伊。流产多发生在妊娠后期,流产时乳房胀大,流出乳汁,常见胎衣停滞,自阴道流出红褐色或灰褐色黏液。流产胎儿有的已呈木乃伊化,有的死亡不久全身水肿。有的仔猪生后几天内发生痉挛症状而死亡。有的仔猪生长发育良好。

  公猪发病后表现为睾丸炎,高热后一侧或两侧睾丸肿胀、阴囊发热,指压睾丸有痛感。数日后睾丸肿胀消退,逐渐萎缩变硬。

  4 病理变化

  脑膜和脊髓膜充血,脑脊髓液增量。睾丸肿大,有许多小颗粒状坏死灶,有的睾丸萎缩硬化。肝、肾肿大,有坏死灶。后躯皮下水肿,全身肌肉退色。胸腔、心包积液,实质脏器浊肿,散在小出血点。出生后不久而死亡的仔猪,常有脑水肿或头盖骨异常肥厚、脑萎缩变化。组织学检查为非化脓性脑炎。

  5 诊断

  5.l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5.2 实验室诊断

  病原分离与鉴定:采集病程不超过2~3天死亡或濒死迫杀病例的血液或脑脊髓液或脑组织,接种于鸡胚或敏感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分离的病毒可通过血清中和试验进行鉴定。

  血清学检查:反向血凝抑制试验、免疫黏附血凝试验、免疫酶组化染色试验,在早期还可进行Ig抗体检查。

  病料采集:采集在临床有脑炎症状的感染或死亡猪的脑组织材料、血液或脑脊髓液。

  6 防治

  控制传染源及传播媒介。做好灭蚊、防蚊工作,切断传播途径,减少疫病发生。在乙脑流行季节前1~2个月对猪群接种乙脑弱毒疫苗进行预防。

  发生乙脑疫病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有关规定,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防止疫病扩散。患病动物予以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死猪、流产胎儿、胎衣、羊水等,均须无害化处理。污染场所及用具应彻底消毒。

  猪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一、流行特点

  该病的流行季节与蚊虫的繁殖和活动有关,蚊虫是该病的重要传播途径,多发生在7、8、9月具有高度散发特点。

  二、 临床症状及病变

  病猪体温升高达40-41℃左右,稽留热,眼结膜潮红、粪便干燥。有的病猪后肢麻痹、共济失调、关节肿大、跛行、视力障碍。母猪突然发生流产,产出死胎、木乃伊胎和弱胎。公猪可发生一侧性睾丸炎,也有两侧性的,阴囊皱皮消失,发亮。有的睾丸变小变硬,失去繁殖力。剖检流产胎儿,脑水肿,皮下血样浸润,肝、脾、肾有坏死灶,公猪睾丸实质充血、出血或小坏死灶。

  三、 防制措施

  1、可用乙型脑炎弱毒疫苗,免疫4月龄至2岁的后备公母猪。

  2、发现本病,最好淘汰。圈舍、场地用好易洁消毒液严格消毒后方可再进猪饲养。

  3、做好流产胎儿的无害化处理及消毒工作。

  4、消灭蚊虫,减少传播媒介,是消灭乙型脑炎的有效办法。

  5、加强种猪的保健:每吨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300克,每月1次,每次连喂7天。

  6、本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只有根据病猪临床症状进行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