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病因病机分析

  本病多由外受时邪疫毒,内伤饮食,损伤肠腑而形成。外感风寒、暑湿、暑疫等时邪疫毒,均可致痢。饮食不节,如好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或误食不洁之物,夹湿热疫毒,酿生湿热,湿滞热郁,蕴阻于肠问;若恣食生冷瓜果,损伤脾阳,可致寒湿内阻。感染外邪与内伤饮食,两者互相影响,往往内外交感而发病。

  痢疾的病变脏腑,主要在肠腑。无论是暑湿、疫毒时邪,还是风寒之邪,其病机的关键所在,都是邪毒积滞于肠腑、凝滞津液、蒸腐气血所致。邪毒积滞肠腑,气机壅阻,凝滞津液,蒸腐气血,则发为痢下赤白。邪毒熏蒸,故见发热;气机壅滞,故见腹痛;气血津液受损,肠络受伤,邪毒搏血,故见大便脓血;邪毒内郁,气机壅滞,下痢里急而后重。如果疫毒、湿热之气上攻于胃,则胃不纳食。治疗不彻底,痢疾迁延,邪恋虚,脾虚不健,则久痢不愈,或时止时作。脾气下陷,则滑痢脱肛。日久可由脾及肾,导致肾气虚惫。暴痢久痢,一则伤气耗血;二则损伤阴阳,而致伤阴伤阳之证。

  . 痢疾的不同证候,可由不同的病因产生,且受到身体素质、发展过程等因素的影响,究其病机属性,则可分为虚实两大类。痢疾总为肠胃积滞有余之证,小儿罹患,湿热之证尤多,而且易于化火,内陷厥阴。但由于夹杂感邪的不同,体质强弱的差异,病程久暂的不同,在临床上见证不一。体质壮实者,病多属实;素体怯弱,或脾胃不和,病多属虚。病初多实,且多夹表;:;久病多虚,又常虚中夹实。虚寒多见面白肢冷,懒于言语;湿重多见腹满胀闷不舒,体困肢重;实热则面赤气粗,壮热烦渴。

  若疫毒炽盛,正气不支,火郁湿蒸,内陷厥阴,出现热毒内闭和阳气外脱之证,病情重笃,形成疫毒痢,即中毒型菌痢,是急性菌痢的危重变证。临床以起病急骤,突发高热,病性严重,迅速恶化并出现惊厥、’昏迷休克为特征。本证多见于2-7岁儿童,病死率高,必须积极抢救。若病起急暴,神昏惊厥,多为热毒蕴结在里,内陷厥阴的毒邪内闭证。若突变面{色苍白,肢厥汗冷,气弱脉微,则为正不胜邪,正气内亏,阳虚于外的内闭外脱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