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诊断学》在线阅读

《放射诊断学》在线阅读

《放射诊断学》在线阅读
来源:【中医宝典】

  《放射诊断学》是放射学领域在20世纪以来发展的一门新学科,《放射诊断学》使放射诊断与组织活检及临床治疗相结合,亦应用现代X线诊断手段,同时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和取得组织学、细菌学、和生理、生化等资料的一种学科。《放射诊断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X线诊断,《放射诊断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更多请参见:《放射诊断学》简介

《放射诊断学》在线阅读

第一章:绪论
  1、X线检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X线诊断原则
  3、介入放射学
  4、X线防护

第二章:骨及关节系统X线诊断
  1、检查方法
  2、正常X线表现
  3、基本病变X线表现
  4、骨与关节外伤
  5、常见疾病X线诊断
  6、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7、副鼻窦炎及乳突炎

第三章:呼吸系统X线诊断
  1、检查方法
  2、正常X线表现
  3、肺部异常表现
  4、支气管常见疾患
  5、肺部常见病
  6、纵隔病变
  7、胸膜病变
  8、胸部创伤
  9、肺内常肿块影的鉴别

第四章:循环系统的X线诊断
  1、检查方法
  2、正常心脏及大血管
  3、基本病变X线表现
  4、心脏瓣膜病
  5、其它常见后天性心脏病
  6、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7、几种先心病鉴别诊断表

第五章:消化系统X线
  1、胃肠道检查方法
  2、胃肠道正常X表现
  3、胃肠道基本病变X线表现
  4、急腹症
  5、胆系
  6、肝脏(供参考)
  7、胰腺

第六章:泌尿生殖系统X线诊断
  1、检查方法
  2、正常X线表现
  3、常见疾病
  4、肾上腺疾患的X线表现
  5、妇科X线诊断
  6、产科X线诊断

第七章:计算断层摄影(CT)诊断
  1、CT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CT检查法概论
  3、颅脑CT诊断
  4、五官CT诊断
  5、胸部CT诊断
  6、腹部CT诊断
  7、脊柱和脊髓CT诊断

第八章:放射治疗基本知识
  1、放射源及其设备
  2、放射治疗的剂量单位
  3、放射治疗的种类
  4、正常组织和器官以及肿瘤组织的放射效应
  5、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
  6、放射反应与放射损伤

  《放射诊断学》著作《放射诊断学》是放射学领域在20世纪以来发展的一门新学科,《放射诊断学》使放射诊断与组织活检及临床治疗相结合,亦应用现代X线诊断手段,同时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和取得组织学、细菌学、和生理、生化等资料的一种学科。《放射诊断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X线诊断,《放射诊断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放射诊断学》原理图谱自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线以来,《放射诊断学》的发展已有100余年的历史,30年来《放射诊断学》发展相当迅速,CT、MR、超声、PET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其在临床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大,在疾病的诊治和研究中的作用已越来越大,已成为医学领域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放射诊断学》课程建设及有关放射科的人材培养问题已日益受到重视。

  放射科包括了常规放射、CT、MR、超声、核医学、放射治疗、介入治疗等,其应用范围广,已完全不同于数十年前放射科主要以常规放射诊断为主的情况。特别是当前影像学设备和技术发展相当迅速,如多层螺旋CT,在1998年推出后,当时是4层螺旋CT,至2000年和2001年已分别有8层的螺旋CT和16层的多层螺旋CT开始进入临床使用,其扫描速度已可达0.4s-0.5s,所切层厚可达0.5mm,重建速度已可在0.5s以下,其分辨率已相当高,后处理的软件日益增多,CT的仿真内镜、CT血管成像等均已相当普及。在MR方面,3.0T的MR已应用于临床,其图像信噪比,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均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除了MR血管成像、水成像等已经相当成熟外,在功能性成像方面,进展相当迅速,特别是脑功能成像。新的电子束CTEspeed在心脏和其它活动脏器的动态检测和功能检测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今后的CT发展可能会向电子束CT和多层CT技术相结合的方面发展。在数字化成像,如DR、CR及PACS等方面进展也相当快,随着PACS建设的逐步普及,和HIS、RIS的整合,已使放射科和医院的工作流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PACS建成后可逐步做到无片化和无纸化,使《放射诊断学》信息非常方便地在网上传输、并进行诊断、会诊和各种病例讨论,除可做到医院内各科室间的交流、并可进行医院和医院间及地域间的连接,使医疗信息资源得到充分的共享,使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更加便捷、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品质。

  《放射诊断学》顺应影像医学的发展,主要研究有关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MRI)诊断和介入放射学等内容,并介绍发展的信息放射学。研究的重点是医学影像学新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研究内容以三基即总论、各系统的正常X线、CT、MRI表现和基本病变X线、CT、MIRI表现为主,并适当编入了部分疾病的X线、CT、MRI诊断,以《放射诊断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掌握CT、MRI诊断学应用原理和概况,熟悉常用CT、MRI检查方法及其在在临床工作中的正确使用,了解CT、MRI诊断的方法、原则、价值、限度和地位,了解数字化X线成像、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信息放射学的基本原理与临床应用。

  《放射诊断学》相关医学文献《放射诊断学》包括常规放射学(X线片和常规血管造影)、断层影像技术(含计算机断层,磁共振成像及超声检查)和放射学对比剂(有含碘造影剂、MRI血管内对比剂、胃肠道造影剂和超声血管内对比剂)的基本原理。神经放射学,包括概述、头面部创伤、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白质和神经脱髓鞘病变、儿科神经影像学、头颈部成像、脊柱非退行性病变、腰椎间盘病变和椎管狭窄。肺部放射学,包括胸部影像学检查方法、正常解剖和影像学表现,纵隔和肺门病变、肺血管病、肺部肿瘤、肺部感染、弥漫性疾病、气道疾病以及胸膜、胸壁、膈病变和其他胸部病变。心脏影像学,包括心脏解剖生理和影像学方法,获得性心脏疾患的影像学和心脏MRI。

  血管和介入放射学,包括胸主动脉、肺动脉和外周血管病变,腹部动脉、静脉系统和非血管介入治疗。胃肠道疾病,先是腹部和盆腔概述,然后介绍的病变部位包括肝、胆道树和胆囊、胰腺和脾脏、咽部和食道食管、胃和十二指肠、小肠系膜、结肠和阑尾。生殖泌尿系统,包括肾上腺和肾、肾盂肾盏系统、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病变,生殖道放射学和磁共振成像。超声诊断,包括腹部超声、生殖道和膀胱超声、产科超声、胸部、甲状腺、甲状旁腺和新生儿颅脑超声以及血管超声。骨骼肌肉系统放射学包括良性囊性骨疾病、恶性骨软组织肿瘤、骨骼创伤、关节炎、代谢性骨疾患、依据影像学表现能诊断的骨骼病变、其它骨骼病变以及膝关节、肩关节和脚踝MRI。儿科影像学,包括小儿胸片、小儿腹部和盆腔。核放射学,包括核放射学总论、核放射学基础(放射学物理的相关方面、放射安全、放射性药物和核放射学成像系统和放射检测器介绍)、全身各个部位的闪烁成像,包括骨骼系统、肺、心血管系统、内分泌腺体、胃肠道、肝/脾和肝胆管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此外还包括炎性和感染性病变的闪烁成像诊断、肿瘤分子影像学、中枢神经系统闪烁成像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放射诊断学》教材及课程,多以传统内容为主,有些内容陈旧,与医学影像设备(如CT、MR、DSA)的迅猛发展、《放射诊断学》知识的不断更新不相符合,随着新设备、新技术的进入和发展,工作流程的不断改进和优化,对放射科专科医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使用这些新设备、新技术,充分发挥这些设备的功能和作用,为医、教、研服务,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越来越受到关注。拓展医学生、研究生、进修生和青年医师的知识面,了解当今影像医学的发展及应用价值,课程建设目标是通过《放射诊断学》进展这一课程的讲授,让学生了解当今的影像学进展和临床各科的关系及结合点,认识现有医学影像设备的作用、更好地为保障人民的医疗和健康服务。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和师资队伍,系统化讲授当前影像医学的发展,将对提高影像学和临床医学的教学质量具有很大的帮助和意义,规范化地培养影像医学的专门人材,对发展《放射诊断学》专业和医、教、研工作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

  《放射诊断学》X线放射仪器穿透性

  X线能穿透一般可见光所不能透过的物质,包括人体在内。其穿透能力的强X线的波长以及被穿透物质的密度与厚度有关。X线波长愈短,穿透力就愈大;特质密度愈低,厚度愈薄,则X线愈易穿透。在实际工作中,常以通过球管的电压伏值的大小代表X线的穿透性(即X线的质),而以单位时间内通过X线的电流与时间的乘积代表X线的量。

  荧光作用

  X线波长很短,肉眼看不见,但照射在某些化合物(如钨酸钙,硫氧化钆等)被其吸收后,就可发生波长较长且肉眼可见的荧光,荧光的强弱和所接受的X线量多少成正比,与被穿透物体的密度及厚度成反比。根据X线的荧光作用,利用以上化合物制成透视荧光屏或照相暗匣里的增感纸,供透视或照片用。

  感光作用

  X线和日光一样,对摄影胶片有感光作用。感光强弱和胱片接受的X线量成正比。胶片涂有溴化银乳剂,感光后放出银离子(Ag),经暗室显影定影处理后,胶片感光部分因银离子沉着而显黑色,其余未感光部分的溴化银被清除而显出胶出本色,亦即白色。由于身体各部位组织密度不同,胶片出现黑—灰—白不同层次的图像,这就是X线照相的原理。

  电离作用及生物效应

  X线或其它射线(例如γ线)通过物质被吸收时,可使组成物质的分子分解成为正负离子,称为电离作用,离子的多少和物质吸收的X线量成正比。通过空气或其它物质产生电离作用,利用仪表测量电离的程度就可以计算X线的量。同样,X线通过人体被吸收,也产生电离作用,并引起体液和细胞内一系列生物化学作用,使组织细胞的机能形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作用称为生物效应。X线对人体的生物效应是应用X线作放射治疗的基础。另外,在实施X线检查时,对检查者与被检查者进行防护措施亦基于此理。

  下载《放射诊断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中医诊治 相关文章:
  1. 绪论《放射诊断学》
  2. 《急诊医学》在线阅读
  3. 《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在线阅读
  4. 《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