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括要》简介

《伤寒括要》在线阅读

  《伤寒括要》伤寒著作。二卷。明·李中梓撰,刊于1649年(创作年代:明朝公元1368-1644年)。李氏曾撰《伤寒授珠》十卷(后毁于兵火),自嫌其烦,“遂以授珠(指《伤寒授珠》)删繁去复,简邃选玄,仅得十之二。……颜曰‘括要’,谓括义详而征词简也”(见自序)。本书首列总论,继则以证为纲,以方为目,言简而义明。是一部研究伤寒的参考读物。现有顺治六年等四种清刻本,《珍本医书集成》本等。

  《伤寒括要》作者

  李中梓(1588~1655)字士材,号念莪,明末华亭(今江苏松江)人。为明末一大医家,—生对中医理论研究十分重视,兼取众家之长。其论述医理,颇能深入浅出。所著诸书,多能通俗易懂,在中医学的普及方面作出较大贡献。著有《内经知要》、《医宗必读》、《本草通玄》、《伤寒括要》、《删补颐生微论》、《诊家正眼》、《病机沙篆》等。

  《伤寒括要》书籍简介

  李中梓认为,治病求本,即要掌握生命之本。而生命之本,不外乎先天之本与后天之本两个方面。先天之本在肾,肾为脏腑之本,十二脉之根,呼吸之本,三焦之源,内寄元精元气,五脏六腑之精均藏于肾。肾精充盛,则脏腑之精充足。而元气又是诸气之本。无论脏腑之气,经脉之气,均以元气为根。故尔,要保全生命,必须保护先天肾中精气。与此同时,后天脾胃也是十分重要的。他说:“饷道一绝,万众立散。胃气—败,百药难施。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气入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者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其基本思想,与李东垣脾胃为元气之本的认识相一致。既人在生长过程中,需时刻依赖水谷之气的不断资养,五脏六腑由于水谷之气的不断资养才得以发挥其功能作用。而水谷之气的化生有赖于脾胃,故脾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至关重要。

  既然脾肾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至关重要,故李氏在诊断、治疗诸方面,十分重视先后二天亏损的调治。认为脉法需强调胃、神、根。胃气与肾气之盛衰,确是人体生命之根本。故诊脉需重视脉中胃气与肾气之盛衰,确是诊法中最关键之处。至于治疗,李中梓则接受李东垣、赵献可、薛已诸家之说,从脾肾先后二天入手。故其在《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中说:“治先天根本,则有水火之分,水不足者,用六味丸壮火之主,以制阳光;火不足者,用八味丸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治后天根本,则有饮食劳倦之分,饮食伤者,枳术丸主之。劳倦伤者,补中益气汤主之。”六味、八味二方,本为赵献可善用补肾命水火之剂,而枳术丸补中益气汤又是李东垣补脾胃之神剂。薛氏宗二家之说,先后天并重,李氏对此十分赞尝,故说“每见立斋治症,多用前方,不知者妄议其偏,惟明于求本之说,而后可以窥立斋之微耳。”因此,其治病宗薛氏之法,取方于六味、八味、枳术、补中益气诸方之间,效果显著。

  李中梓治病脾肾并重,可谓在虚损病证的治疗中,求得其本,集前人诸家理论与经验之大成者。其学一传沈朗仲,二传马元仪,三传尤在泾,均为明清时期较有影响的大医家,与李氏之学的影响不无关系。

  《李中梓医案》:医案著作。明·李中梓撰。本书共收医案50多则,不分门类,不立标题,大多为内科杂病疑难治案。书中体现出李氏长于脉诊和辨证,处方灵活,案语明晰。初未刊行,后收入李延昰《脉诀汇辨》中。

  下载《伤寒括要》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