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简介

《内经知要》在线阅读

  李中梓简介-《内经知要》作者

  李中梓(1588年-1655年),字士材,号念莪,又号尽凡居士,江苏云间南汇人(一说明末华亭(上海松江)人),曾为明朝御医。

  中文名:李中梓
  别名:字士材,号念莪
  籍贯:今江苏松江)人
  性别:男
  国籍:中国
  出生年月:1588年
  去世年月:1655年
  所处时代:明朝末年
  职业:医生古代名医
  代表作品:《内经知要》、《医宗必读》、《本草通玄》、《伤寒括要》、《删补颐生微论》、《诊家正眼》、《病机沙篆》

  曾祖李府,字一乐,为抗寇名将。父李尚兖,字补之,进士出身,曾任职兵部和吏部。李中梓多病,转而习医。常与名医施沛、秦昌遇、喻嘉言、王肯堂相互切磋,其医学理论侧重于脾肾,以为“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气血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阳在滋阴之上”。编撰有《内经知要》、《雷公炮制药性解》、《颐生微论》等。《诊家正眼》、《本草通玄》、《病机沙豪》三书,署名《士材三书》。有弟子沈朗仲、尤乘、马俶、华藻等。

  李中梓伯父尚雅字伯安,号鹤汇,负异才,供弟尚兖读书。父尚兖,字补之,号震瀛,1589年中进士,曾任职兵部和吏部。兄中立,字士强,又字正宇,号念山,曾任浙江按察,四川主考,大理寺卿右评事。兄中植,号念曾,系著名学者,兼通医药。侄延,原名彦贞,字我生,后改辰山。又字期叔,亦曰寒村,号漫庵。师事中梓,着有《补撰药品化议》(一作《辨药指南》)14卷、《医学口诀》、《脉诀汇辨》10卷、《痘疹全书》。

  李中梓(1588~1655)字士材,号念莪,明末华亭(今江苏松江)人。为明末一大医家,—生对中医理论研究十分重视,兼取众家之长。其论述医理,颇能深入浅出。所著诸书,多能通俗易懂,在中医学的普及方面作出较大贡献。著有《内经知要》、《医宗必读》、《本草通玄》、《伤寒括要》、《删补颐生微论》、《诊家正眼》、《病机沙篆》、《补撰药品化议》(一作《辨药指南》)14卷、《医学口诀》、《脉诀汇辨》10卷、《痘疹全书》等。

  李中梓的生平

  李氏少年博览群书,青年时曾应科举,后因痛感两亲子被庸医药误致死及自己早岁多病,转而习医。—生对中医理论研究十分重视,兼取众家之长。其论述医理,颇能深入浅出。所著诸书,多能通俗易懂,最为初学、登堂入室之捷径,这在当时可称是一套最完整的中医教材。因而在吴中医界广为传诵,成为明清间江南一大医家与宗师,在中医学的普及方面作出较大贡献。

  李氏门人以吴中医家为大多数,其中以沈朗仲、马元仪、蒋示吉尤卓越。至于马元仪门人又有叶天士、尤在径,一则创立温热论治有功,一则阐发仲景经旨得力,更使吴中医学得以进一步的发展盛行。

  李中梓的医学著作

  著有《内经知要》、《药性解》6卷、《医宗必读》10卷、《伤寒括要》2卷、《本草通玄》2卷、《病机沙篆》2卷、《诊家正眼》2卷、《删补颐生微论》4卷、《李中梓医案》等。《诊家正眼》、《本草通玄》、《病机沙豪》三书,1667年汇刊在一起,署曰《士材三书》。《李中梓医案》本书共收医案50多则,不分门类,不立标题,大多为内科杂病疑难治案。书中体现出李氏长于脉诊和辨证,处方灵活,案语明晰。初未刊行,后收入李延昰《脉诀汇辨》中。

  李中梓的医学思想

  李氏治学,博采众长而不偏执一家。他十分重视阴阳水火的相互关系。认为阴阳水火是万物之本,而于人身之中即是气血。水火宜交不宜分,水火的升降出入,运动不巳,推动了万物的生长和发展。在水火阴阳的关系中,阴虽根于阳,阳虽根于阴,然阴阳二者,阳于生命活动尤为重要。既然阳于人体如此重要,因此,气血阴阳俱虚者,补气补阳当在其先,提出“气血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阳在滋阴之上”的论调。李氏重阳气的思想,与张介宾之说颇为—致。不过,张氏重阳气主张温补肾命,而李氏强调补气补阳药的运用而已。正因为李氏重视先后二天,因此其临床多从脾肾入手,重视先后二天的调理。其治疗内伤杂病,诸如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附子理中汤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均为习用之剂。

  李中梓在脏腑辨证方面特别重视脾和肾,他在《医宗必读》中专以“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的命题展开讨论,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李中梓认为,治病求本,即要掌握生命之本。而生命之本,不外乎先天之本与后天之本两个方面。先天之本在肾,肾为脏腑之本,十二脉之根,呼吸之本,三焦之源,内寄元精元气,五脏六腑之精均藏于肾。肾精充盛,则脏腑之精充足。而元气又是诸气之本。无论脏腑之气,经脉之气,均以元气为根。故尔,要保全生命,必须保护先天肾中精气。与此同时,后天脾胃也是十分重要的。他说:“饷道一绝,万众立散。胃气—败,百药难施。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气入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者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其基本思想,与李东垣脾胃为元气之本的认识相一致。既人在生长过程中,需时刻依赖水谷之气的不断资养,五脏六腑由于水谷之气的不断资养才得以发挥其功能作用。而水谷之气的化生有赖于脾胃,故脾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至关重要。

  既然脾肾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至关重要,故李氏在诊断、治疗诸方面,十分重视先后二天亏损的调治。认为脉法需强调胃、神、根。胃气与肾气之盛衰,确是人体生命之根本。故诊脉需重视脉中胃气与肾气之盛衰,确是诊法中最关键之处。至于治疗,李中梓则接受李东垣、赵献可、薛已诸家之说,从脾肾先后二天入手。故其在《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中说:“治先天根本,则有水火之分,水不足者,用六味丸壮火之主,以制阳光;火不足者,用八味丸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治后天根本,则有饮食劳倦之分,饮食伤者,枳术丸主之。劳倦伤者,补中益气汤主之。”六味、八味二方,本为赵献可善用补肾命水火之剂,而枳术丸、补中益气汤又是李东垣补脾胃之神剂。薛氏宗二家之说,先后天并重,李氏对此十分赞尝,故说“每见立斋治症,多用前方,不知者妄议其偏,惟明于求本之说,而后可以窥立斋之微耳。”因此,其治病宗薛氏之法,取方于六味、八味、枳术、补中益气诸方之间,效果显著。

  李中梓治病脾肾并重,可谓在虚损病证的治疗中,求得其本,集前人诸家理论与经验之大成者。其学一传沈朗仲,二传马元仪,三传尤在泾,均为明清时期较有影响的大医家,与李氏之学的影响不无关系。

  下载《内经知要》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