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在线阅读

《伤寒杂病论》在线阅读

《伤寒杂病论》在线阅读
作者:张仲景 来源:中医宝典

  《伤寒杂病论》由张仲景著于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在纸张尚未大量使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的年代,这本书很可能写在竹简上。

  中文名称:伤寒杂病论
  英文名称:Shanghan Zabing Lun;Treatise on Cold Pathogenic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
  定义:中医临床著作,东汉张仲景撰。已佚。后世根据该书佚文,分别整理成《伤寒论》、《金匮要略》。
  所属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
       医史文献(二级学科);
       医书(三级学科) 。

  1、《伤寒杂病论》作者简介(张仲景)
  2、《伤寒杂病论》后世影响
  3、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4、《伤寒杂病论》著作简史
  5、《伤寒杂病论》学术特色
  6、《伤寒杂病论》养生思想
  7、《伤寒杂病论》对偶统一
  8、《伤寒杂病论》药物运用
  9、《伤寒杂病论》流传情况
  10、《伤寒杂病论》条文注疏
  11、《伤寒杂病论》日本版本
  12、《伤寒杂病论》清版
  13、《伤寒杂病论》明版
  14、《伤寒杂病论》宋金版本
  15、《伤寒杂病论》唐本

  《伤寒杂病论》又名《伤寒卒病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理法方药皆备、理论联系实际的中医临床著作。此书被认为是汉医学之内科学经典,殿定了中医学的基础。

  因为历史因素,本书原貌不复可见,后世分成《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分别流通。

  《伤寒杂病论》,作者张仲景,东汉,医学书,《伤寒杂病论》是一部论述传染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典籍,约撰成于公元2世纪末3世纪初。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论述传染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典籍,东汉张仲景约撰成于公元2世纪末3世纪初。该书编成后不久,晋王叔和析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二书,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刊,历代刻印数10次而流传至今,对中医学治疗急慢性传染病、流行病以及内科杂病等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曾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几千来中医学发展过程中,《伤寒杂病论》一直指导着医家的临床实践,受到了极高的崇奉。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简介

《伤寒杂病论》序
  1、《伤寒杂病论》张机序
  2、《伤寒杂病论》桂林左德序

《伤寒杂病论》原文
  1、平脉法第一
  2、平脉法第二
  3、六气主客
  4、伤寒例
  5、杂病例
  6、温病脉证并治
  7、伤暑脉证并治
  8、热病脉证并治
  9、湿病脉证并治
  10、伤燥病脉证并治
  11、伤风病脉证并治
  12、寒病脉证并治
  1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14、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15、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16、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17、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18、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19、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20、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21、辨霍乱吐利病脉证并治
  22、辨痉阴阳易差后病脉证并治
  23、辨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
  24、辨疟病脉证并治
  25、辨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26、辨咳嗽水饮黄汗历节病脉证并治
  27、辨瘀血吐衄下血疮痈病脉证并治
  28、辨胸痹病脉证并治
  29、辨妇人各病脉证并治
  30、历代衡量与市秤对照表

《伤寒杂病论》内容介绍

  《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16卷,后经晋代王叔和整理,将其中有关伤寒证治等原文重予编纂,北宋治平二年(1065)复经校正医书局孙奇、林亿等加以校订,成为当时《伤寒杂病论》之通行本。其内容大致包括辨伤寒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脉证并治,以及“平脉法”、“辨脉法”、“伤寒例”(此三篇多数学者认为系王叔和编写,非仲景手撰)、辨痉湿暍、辨霍乱病、辨阴阳易差后劳复脉证并治等;还介绍了汗、吐、下等治法的应用范围及其禁忌。全书以辨六经病脉证和治疗为主体内容。作为临床医学典籍,《伤寒杂病论》记述了113方(其中禹余粮丸单有六名,故实缺一方)。内容以六经辨证为纲,方剂辨证为法。其代表性的治疗方剂则有桂枝汤、麻黄汤、白虎汤、承气汤、柴胡汤、四逆汤、真武汤、理中丸、乌梅丸等方,并列述了各方的方药组成、用法及主治病证。

  从《伤寒杂病论》序言中可知,作者张仲景因其宗族中大半死于伤寒,遂“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在诊断上融会了四诊(望、闻、问、切)、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对伤寒各证型、各阶段的辨脉、审证大法和用药规律以条文的形式作了较全面的阐析。《伤寒杂病论》运用精细的辨证思路和方法,并据较规范化的诊疗原则确立治法,这就是后世所说的辨证论治。这一先进的诊疗思想,成为后学者在诊疗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诊治原则,体现了中医学具有独特而完整的医疗体系。

  在治法上,此书以内服方法为主。从方药治疗的药性分析,已概括了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或单用、或数法结合应用、或分阶段论治,方治灵活而法度谨严。张仲景所博采或个人拟制的方剂精于选药、讲究配伍、主治明确、效验卓著,后世尊之为“经方”,誉为“众方之祖”。这些方剂经过千百年临床验证,为中医方剂治疗提供了发展的基础。

《伤寒杂病论》名称释义

  根据《新唐书》记载,本书最早名为《伤寒卒病论》。宋代校正医书局认为,认为卒为杂之误,更名为《伤寒杂病论》,传统上皆取宋代的看法。据此,本书之作,将病症区分为外感伤寒,与内伤杂病两种[1]。

  其中最主要的部份,被称为《伤寒论》,创设六经辨证,并列方治,用以治疗外感伤寒。

  于内伤杂病上,于霍乱病、百合病、阴阳毒、疟病、虚劳、瘀血病、胸痹病、水饮病、咳嗽病、妇女杂病等皆有涉入,依病名分类,列方处置,称为《金匮要略》,独立成书。

  另一个传统看法,认为伤寒伤人,卒不急防,故张仲景将此书命名为《伤寒卒病论》。

  近代日本学者大冢敬节发现康平本《伤寒论》,书名原题为《伤寒卒病论》。他认为卒是统领的意思,因此本书之作,是以六经辨证统治伤寒与杂病,故名为《伤寒卒病论》。

《伤寒杂病论》历史与版本

  东汉末年张仲景[2],见动乱频繁,疫病流行,引发他发愤学习医学的决心,“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他所撰写的《伤寒杂病论》援引《汤液经法》药方,与《内经》理论合一,完成了这部被称誉为“后世方书”之祖的中医学巨著。但此书写成后,因三国时期战乱频繁,而且各医家皆视为秘本,不肯外传,以致原书散佚不全。它的原始面貌,虽经后世考据,仍然无法完全了解。后世所知的《伤寒论》是经西晋太医令王叔和搜集整理,编纂所成。

  经王叔和整理过后的版本,被称为《张仲景伤寒》、《张仲景方》或《王叔和张仲景方》,在东晋、南北朝时期,流传于民间。在这段期间,抄本流传的状况并不清楚,在同时期的医书,如《肘后方》、《针灸甲乙经》、《小品方》、《辅行诀》中皆有抄录部份的伤寒论经文。在隋代太医巢元方编著《诸病源候论》时也收录了许多伤寒论的内容。

《伤寒杂病论》思想及贡献

  此书总结《汤液经法》、《黄帝内经》、《难经》之思维体系,实践于内科辨证论治上,于外感伤寒创设“六经辨证”——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并列方治。并于杂病上,于霍乱病、百合病、阴阳毒、疟病、虚劳、瘀血病、胸痹病、水饮病、咳嗽病、妇女杂病等皆有涉入,列方处置,堪称汉医学之内科学经典,相对于《内》、《难》的生理学经典角色。

  《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业医者必修的经典着作,历代医家对之推崇备至,赞誉有加,至今仍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仍是中医学习的源泉。在这部着作中,张仲景创造了三个世界第一:首次记载了人工呼吸、药物灌肠和胆道蛔虫治疗方法。

  《伤寒杂病论》成书近2000年的时间里,一直拥有很强的生命力,它被公认为中国医学方书的鼻祖,并被学术界誉为讲究辩证论治而又自成一家的最有影响的临床经典着作。书中所列药方,大都配伍精当,有不少已经现代科学证实,后世医家按法施用,每能取得很好疗效。历史上曾有四五百位学者对其理论方药进行探索,留下了近千种专着、专论,从而形成了中医学术史上甚为辉煌独特的伤寒学派。据统计,截至2002年,光是为研究《伤寒杂病论》而出版的书就近2000种。

  《伤寒杂病论》不仅成为中国历代医家必读之书,而且还广泛流传到海外,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等国。特别在日本,历史上曾有专宗张仲景的古方派,直到今天,日本中医界还喜欢用张仲景方,在日本一些著名的中药制药工厂中,伤寒方一般占到60%以上。日本一些著名中药制药工厂如小太郎、内田、盛剂堂等制药公司出品的中成药(浸出剂)中,伤寒方一般也占60%以上(其中有些很明显是伤寒方的演化方)。可见《伤寒杂病论》在整个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伤寒杂病论》近代新发现

  于清末民初,中国流传出来其他版本,号称古本,分别有《桂林古本》,(据说成书于公元200年至210年)、《长沙古本》(《湘古本》)、《涪陵古本》(《涪古本》、《四川古本》)。《桂林古本》较为普及;《长沙古本》较不普遍,但仍出现于近期文献;《涪陵古本》则极为罕见。

  这些版本的真实性目前仍有争议,有学者认为这些所谓的古本皆是以唐宋本为底本,再加上部份后人补写的条文而成。

《伤寒杂病论》证类新编

  金朝成无已《伤寒明理论》是最早以证候重新分类《伤寒论》条文,整理而成。

  清朝徐灵胎《伤寒类方》。

  下载《伤寒杂病论》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中医伤寒 相关文章:
  1.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简介
  2. 张仲景简介
  3. 《伤寒论》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