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古人食粥
民间传说有“防风粥”赐给文人学士,据说白居易有幸吃过,“食之口香七日”。关于帝王食粥也颇有逸趣:晋元康九年,惠帝司马衷时,“天下荒馑,百姓饿死,帝闻之,曰:‘何不食肉糜?’”糜者,粥也。老百姓米都没有,何能吃粥。吃惯了肉糜的惠帝却说老百姓没米粥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一言而贻笑天下。
而更多的古人食粥,是出于无奈,为了填饱肚子,延续生命,度饥荒以待丰年。
宋朝范仲淹,早年家贫,在外求学多年,每天就是两餐米粥充饥,“断机划粥”传为佳话。清朝龚自珍赞之曰:“家贫志不移,贪读如饥渴。划粥僧舍中,学问得渊博。”清人赵翼的《檐曝杂记》有两首《白粥诗》,其一曰:“天旱年来稻不收,至今煮粥未曾稠。人言箸插东西倒,我道匙挑两岸流。捧出堂前风起浪,交来庭下月沉钩。早间不用青铜照,眉目分明在里头。”其二曰:“煮饭何如煮粥强,好同儿女熟商量。一升可作两升用,两日堪为六日粮。有客只须添水火,无钱不必问羹汤。莫言淡泊少滋味,淡泊之中滋味长。”读来令人心酸。想那赵翼也曾在朝为官,后辞官治学,始能接近民众,由此能见其当时家境窘迫;而普通老百姓呢,简直就无法生活下去,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啼饥号寒,苦不堪言,粥恐怕也没得吃了!
古人以粥活命,曾把粥美称为“醴酪”。其实,粥既非醴又非酪。醴,甜酒。酪,是用牛、羊、马的乳汁做成的凝固的食品,如奶酪;或是以果子、果仁做成的糊状食品,如杏仁酪。但古人看重粥,就由此可想而知了。有一副对联:“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说的是耕织艰难。
如今,粥也并没有离我们远去。(安徽铜陵市 何竞)
- 痱子外治法
- 《本经》茯苓功效释义
- 创新才能进步——读《有毒抗癌与无毒抗癌-我的医学..
- 锁阳 中药诗赏析
- 一瓯冰水和梅汤——袭人的酸梅汤宜忌之理
- 图说世园会 展示中医药(1)
- 莫让宝宝哭守“喂奶时间”
- 母乳喂养8大恶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