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端午节的药俗

  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五月在传说中为“恶月”,现代对此解释为这时天气暑热、毒瘴滋生,因此人最容易生病。为了应付“恶月”,民间便在端午这一天以药草净身或服食药物以求祛病健身。

  兰汤沐浴 这是极古的习俗,后来便和端午节结合起来。屈原“浴兰汤兮沐芳华”就是这种习俗的写照。唐代以端午为中心,把五月称为“浴兰之月”,可见当时煎兰汤沐浴的习俗很盛行。古代认为浴兰可以除病驱瘟,从现代的眼光看,以香汤洗洁身体,的确有卫生保健的功效。

  采艾挂户 端午节这天,人们踏露采艾蒿挂在门户上;制作艾人、艾虎为饰物;用艾叶、菖蒲、大蒜烧水洗澡并喷洒房前屋后;用艾浸制成药酒饮用。民间以艾来驱邪避毒是有一定医学根据的。民间对艾的应用极广,内服可治肚痛、头痛、内出血(如功能性子宫出血),外敷可治蜂蝎咬、疮毒、皮炎等。

  悬挂菖蒲 菖蒲同艾一样被民间当作端午节避邪神物。除了在门户上悬挂及用作身上的佩饰外,菖蒲也用来浸制药酒。民间制菖蒲酒的方法与艾酒一样,常在端午节制作及饮用,以避邪气。菖蒲酒又叫蒲酒、菖华酒。菖蒲属天南星科水生草本植物,又分石菖蒲与水菖蒲两种。石菖蒲以根茎入药,性温,味苦辛,有开窍、祛痰的功效。更有趣的是,在宁波民间,菖蒲还是一种由娘传给女儿的房中秘药。端午这天,妇女们把用蟾酥(一种白色浆液),制成中药,可内用外用,有拔毒、清热、消肿的作用,对疔毒恶疽有极好的治疗效果。(辽宁抚顺 刘桂云)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