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临证——探索名老中医读书之路(六)

  □ 刘更生 颜纯淳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

  蒲辅周先生临终前曾告诫其子:“我一生行医十分谨慎小心,真所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学医首先要认真读书,读书后要认真实践,二者缺一不可。光读书不实践仅知理论,不懂临床;盲目临床,不好好读书是草菅人命。你要牢牢谨记!我的一生就是在读书与实践中度过的”。的确,读书与实践(临证),二者不可偏废,是学习中医必须终生坚守的原则。

  学医之初,通常是先读书、背书,打下基础,然后临证,这是大多数医家走过的共同道路。张珍玉先生说:“背诵原著,学习理论是重要的,是基础。但理论必须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才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也才能变成有用的活的理论。”

  接触临床后,仍不能忽略甚至放弃读书,而是应养成边临证、边读书的习惯,这也是大多数医家成功的共同经验。袁鹤侪先生“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昼以医人,夜以读书,锲而不舍”。曹炳章先生“清晨看书是起床后第一要事。中年以后,凡诊务稍闲,便手不离卷,直至晚年,毫不松懈”。彭静山先生回忆自己行医之路时说:“做为一个医生,必每天治病,每天读书。治病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治病,两者联系起来,学以致用,这是我的经验。”张锡纯等所著的书及皇汉医学等,颇有新的启发。”

  张泽生先生“取精于宏”的方法很值得大家学习,他说:“当业医一段时间后就要有定见。治病要有定法,读书要有选择,有批评,合我者用之,不合者弃之,要去芜存菁,活用前人的经验。我主张经典著作要熟读精读,其他可以泛读博览,最后要重点反复研读一本实用书籍,从此书到临床,从临床到此书,反复数次,定型以后,可参看一些名家医案医话,杂志文章,广搜博取,丰富自己的临床。这样实践功夫才能纯熟。这就叫做‘取精于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