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人要练童子功——探索名老中医读书之路(一)
□ 刘更生 颜纯淳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
“遥想专栏初辟当年,莘莘学子,奔走相告,《学报》一到,先睹为快,笔录手抄,不分昼夜。”这是江西名中医朱炳琳在《到处逢人说凤梧》一文中,对“名老中医之路”专栏的回忆。国医大师路志正:“先是低吟,即自念自听,吟读数十遍或百遍之数,有若流水行云,出口成诵,形成自然记忆。低吟之后,要逐渐放慢速度,边读边体会文中涵义,所谓‘涵味吟诵’,务求弄懂原文。”
谢海洲:“经典著作是中医理论的源泉,有了熟读乃至重点篇章能够背诵的硬功,博览各家各派,才能抓住重点。老一辈所以能引经据典,脱口而出,如数家珍,就是因年轻时下过一番苦功。经典读熟了,以后才有豁然贯通之妙。尤其在青少年时,奠基更为重要。我四岁时,随祖父课徒的学生念些歌赋,虽不理解,念得多了,也就记住了。背,不单纯是记忆的问题,还有加深理解的作用。学习方歌、药物更是如此,不背不成。熟背才能得心应手,口到笔到,熟能生巧……这种背诵的‘童子功’,对学中医的人是必备的。”
总之,老一代名医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学好中医必须背诵,而且背诵宜早,必须坚持不懈。
- 李时珍曾在太医院任职
- 印第安人与治疟良药
- 人称“万家生佛”的萧龙友
- 桔梗 中药诗赏析
- 6方面疾患针灸有优势
- 针灸有禁忌 临床须注意
- 针灸调治多囊卵巢综合征
- 辨证施针,针贵在精,不在于多——探究岭南陈氏飞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