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树和 寒冬养生专家支招

  潘树和,1951年出生,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河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病、脾胃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及疑难杂症。

  北方天寒地冻,风雪漫天,南方连绵低温,冰冷迫骨,一年中最为寒冷的时节已经来临。此时代谢相对缓慢,体温调节能力与耐寒能力均下降,人体易受寒发病,尤其是老年人与体质虚弱者。

  然而在中医专家眼里,冬季是保健养生的最佳时节。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潘树和主任对记者解释说,古人说:“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此时,万物生机收藏,阳气潜伏,草木凋零,昆虫蛰伏,大地冰封,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处于休眠状态,养精蓄锐,以待来年春天生机勃发。人与四时相应,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体必须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规律变化。冬季人体新陈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状态,是谓“阳气内潜”,这有益于精气的充养和积聚。

  冬季养生,首推固肾养阳气

  潘树和说,冬季养生应根据“万物藏,肾气水旺”的特点,养藏固精,敛阴护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道:“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忧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泻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用现在的话说,冬季三个月是禁闭坚藏、生机潜伏的季节,人们应早睡晚起,待日光照耀时起床才好,不要轻易地扰动阳气,妄事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安静自诺,要避寒就暖,不使皮肤开泄而令阳气损失。这是适应冬季特点而保养人体藏机的方法。

  谨慎起居,避寒求温顺自然

  冬三月起居调摄应顺乎自然,做到“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潘树和指出,人体生理活动有自身节律,要适应自然变化规律。冬季宜早睡晚起,早睡以养人体的阳气,保持身体温热,迟起以养阴气,待日出而作,可躲避严寒,求其温暖,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特别是阳气不足的人,当风起骤寒之时,尤宜早卧晚起。故他每天22点去睡觉,5点半醒来,醒后不立即起床,在床上做30分钟的腰背肌锻炼。

  他强调,养生应重在生活化,主动将自己日常行为和精神情志活动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如晨起洗脸时,按摩头部的睛明穴、四白穴、太阳穴等,预防老花眼。吃完饭,清水漱口后,用舌尖抵上腭数次,使唾液分泌,促进消化。工作劳累或用电脑久坐后,应站起活动身体,做做颈椎自我按摩,会很快消除疲劳。情绪紧张心情不愉快时,唱唱歌,拉拉二胡,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恬淡虚无”,调摄精神畅情志

  严冬腊月,草木枯萎,万物凋零,常会使人触景生情,情绪低落,尤其是老弱多病、心理素质差的人,情志变化更为明显。因此,精神调摄尤为重要。要保持心态平和清净,排除杂念,入静意守,心不外驰,充实元气,不要使情志过激,以免骚扰潜伏的阳气。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即是指适应冬季精神调摄的“养藏之道”,做到心态平和,对任何事要想得开,放得下。

  潘树和说,他现在最大的追求就是给病人看好病,身体好、心情愉快。将名利、金钱看得淡了就没有那些烦恼。由于滑冰、游泳、唱歌结识了很多朋友,在一块谈笑风生,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加了生活乐趣。达到了《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的“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适宜运动,增强活力保健康

  在冬季严寒的恶劣环境下,人体机能易发生紊乱,尤其是年老体弱者,当不能适应外界环境时,机体免疫机能降低,一旦遭到细菌病毒的侵袭,会引起感冒、慢支和肺炎。冬季由于寒冷刺激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等物质分泌增加,引起周围小血管阻力加大,血压升高,血液流变发生变化,更加重原有心、脑血管粥样硬化的病理损害,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或加重。

  潘树和提出,人们应该通过适当运动来适应环境。运动不仅能促进人体气血流通,体质增强,还能改善人体神经功能,使大脑放松,精神愉快,工作效率提高。他说,冬季运动也应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原则,做到“和于术数”,正确掌握各种运动方式,如步行、慢跑、跳绳、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滑冰等,形式、强度可因人而异。

  潘树和长期坚持夏天游泳,冬天滑冰,既增强了体质,又提高了多系统功能及耐寒能力。每次滑冰结束,他心情就特别好。另外,一年四季他每天坚持到避暑山庄晨练。清晨,避暑山庄“四面云山”景区空气格外新鲜,就像是天然“大氧吧”,在那儿散步做操常令人心旷神怡,心情开朗,浑身轻松。

  几十年来,潘树和遵循《内经》养生原则,注意个人保健,虽年已花甲,仍身体强健,工作学习精力充沛,生活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