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奇文和《名老中医之路》

  他们学习中医理论,记诵、勤思、博览、体悟,夜以继日;他们学习临床,尝药、侍诊、求师、省身,终生为之。其学术思想深邃丰厚,临证积累多真知灼见和独到之秘,成为中医药学的瑰宝。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百折不回、精诚专一的治学精神和高尚的医德医风,令人肃然起敬。

  著名中医儿科专家张奇文教授继编撰《名老中医之路》之后,又主编《名老中医之路续编》,还建立了“名老中医研究室”。在介绍、研究名老中医自学、家传、师承、学校学习的经验以及成长历程的同时,对引导新一代名医的成长,启迪当今的中医教育有重要作用。

  设立专栏 主编专著 合订再版

  《名老中医之路》成书历程

  《名老中医之路》是一部20世纪当代名医的“成才史”,是历史学的新分支,是一部世界独有的中医教育史,也是一本20世纪中医传奇文学。因此,这本巨著是21世纪青年中医和有志于发扬中医药学的人们的必读之书,是一部值得中医教育家和高等教育行政部门深入研究的重要著作。

  ——路志正

  不久前,在山东潍坊,“张奇文名老中医研究室”揭牌了。其实,身为名老中医,他对名医的成才体会更深,对研究名老中医成才路充满了热情和信心。特别是得知入选《名老中医之路续编》的老中医有的抱病卧床,有的入编却溘然长逝而未看到此书出版,他觉得内疚和遗憾,紧迫感也更加强烈。

  “路,在诸位中医老前辈的谆谆教导和嘱托中延伸,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张奇文告诉记者,掌握中医药这门学问,除了靠自己的辛勤努力外,还必须经过名师的指教、传道、授业、解惑。

  多年以前,他担任山东中医学院党委书记时,抓了“一老一小”。“老”是编撰《名老中医之路》,“小”是开办中医少年班。中医从娃娃抓起,这在新中国成立后还是第一次。

  做过医生、做过教授、当过厅长的张奇文体会,“发展中医要推陈出新,不是弃陈出新,更不是灭陈出新。”因此,年过古稀、载誉一生的他,本该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但他对当前中医乏人乏术的状况忧心忡忡,感到培养新一代名医责无旁贷,任重道远。于是,他从省城回到家乡,继续从事中医医疗、教育、研究事业。

  为加快“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张奇文在编辑《名老中医之路续编》的同时,开始编辑《中国当代名医验方新编》,希望入编而健在的名老中医和尚未入编的后起之秀,提供“简便验廉”的中医方剂和方法,使中医药早日扎根在民众心中。

  张奇文说,本着“术业有专攻”和“转益多师为吾师”的前贤垂训,把中医的命运和前途与个人紧密连在一起,当一个对得起病人的称职医生,是自己一生的追求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