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疼痛莫大意

  □章秀

  疼痛是机体对刺激的一种具有防卫作用的反应,是多种疾病的早期症状或惟一症状,长期疼痛可致免疫力下降,持续疼痛还可导致抑郁。然而,对于在何种情况下疼痛是身体发出的警讯,什么情况下可自行服用止痛药,什么时候该看医生,很多人并不清楚。

  “慢痛”要及时就医

  疼痛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类症状。有一项针对1197位中年人健康状况的调查表明,有62%的人经常腰酸背痛,仅次于患失眠的人数。疼痛可分为“快痛”和“慢痛”。当手被针扎了一下,被扎者马上把手缩回来,疼痛很快消失,这就是“快痛”。它是一种尖锐而定位清楚的痛,刺激时发生,撤除刺激后很快消失。手被刀划伤了,当时感到痛,把手缩回来后疼痛并不消失,且疼痛更强烈甚至整个手臂都感到疼痛,这后一段时间的痛就是“慢痛”。它是一种定位不很明确,刺激过后才被感觉到,并且要持续一段时间的疼痛,可伴有情绪反应以及心血管和呼吸等方面的变化。对于“快痛”往往不需要处理,而“慢痛”则需要给予适当的处理,必要时应接受药物治疗。

  不同的人对疼痛的感觉是有差别的。一般情况下,儿童和体弱者对疼痛刺激较敏感,老年人对疼痛的反应比较迟钝。所以,对于疼痛刺激敏感者应给予更多的呵护,避免疼痛刺激对其造成严重的伤害;对于身边的老年人,则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如果同一部位持续疼痛超过几个小时,即使感觉不是很剧烈,也应该及时就医,避免小病发展成大病。

  持续疼痛不可掉以轻心

  疼痛虽然常见,但其危害不可小视。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长期疼痛也可致身体免疫力下降,甚至诱发一些疾病。比如中老年人的关节痛,疼痛初发时很可能仅仅是局部的轻度充血水肿,但若不及时处理,反复发作会造成局部纤维化,造成关节僵硬,即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形成骨关节病。持续的疼痛还会引发精神上的抑郁。有专家指出,疼痛可致心理压力增加,引起荷尔蒙皮质醇水平升高,继而影响身体的免疫系统,影响精神系统,引发情绪低落等抑郁症状。

  需要提醒的是,疼痛还是多种疾病的早期症状或惟一的症状。比如脐周疼痛有时是阑尾炎最早期的症状,头痛有可能是鼻窦炎、近视眼、脑部肿瘤的早期症状,切不可掉以轻心。

  止痛药不能盲目吃

  出现疼痛,应在明确病因或诊断的情况下,根据疼痛的性质,有针对性地使用止痛剂,盲目服用止痛药存在许多隐患。

  第一,滥用止痛药可致胃出血和“止痛剂性肾病”。常用的止痛药有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以及一些复合制剂如APC、去痛片等,这些药物对头痛、颈痛、肩臂痛、关节痛等有较好的疗效,但如果长期使用则会产生耐药性,用药剂量越来越大,不用即感到疼痛不适。更为严重的是,长期大量使用上述药物会导致胃出血,特别有胃、十二指肠溃疡者更甚。

  近年来由于盲目滥用止痛药引起的“止痛剂性肾病”发病率有所上升。据统计,止痛药引起的肾功能不全已占药物引起的肾功能不全的37%。复方制剂比单一制剂对肾脏的损害严重,服用小剂量复方止痛剂1年以上就可能发生肾功能衰竭。特别是含有咖啡因的复方制剂,其危险性会增加50%以上。

  第二,掩盖原发病。许多人认为头疼脑热不算病,吃点止痛药对付了事,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头痛的种类很多,原因各不相同,头痛后面往往潜藏着许多疾病,如患散光、近视、远视、青光眼等症的病人,用眼时间过长会引起头痛,患副鼻窦炎、急性中耳炎也会头痛,各种急性传染病、中毒、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也可引起头痛。

  第三,一些并不严重的疼痛,如果滥用一些中枢性镇痛药,如吗啡、杜冷丁、二氢埃托啡、曲马多等,会导致成瘾,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