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中药专利时代

  近两年中国企业从行政保护成功获得类似专利的中药约有60多种,上市10年后获得的更少。暨南大学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教授叶文才表示,“申请专利必有创新性,往往是国内企业软肋,完全走上专利之路还很漫长”。

  广药集团中一药业昨日宣布,全国销量最大的国产降糖药消渴丸在经历12年国家中药保护后,正式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家认为,此事意味着,我国的中药保护从行政命令时代向国际化专利时代迈进。

  据了解,“中一牌”消渴丸是上世纪80年代初完全自主创新的药物,已销售5亿瓶,累计使用人数超2000万人,目前年销售额达6亿元,是我国最大的国产糖尿病药物,仅次于德国拜耳公司的拜唐苹。

  消渴丸专利险遭抢报

  据中一药业总经理吴长海介绍,为保护消渴丸知识产权,十几年前根据中成药保护法规,先后申请了广东省中药保密品种及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但近年来,随着药品注册政策的调整,药品的组分与工艺已向大众公开(但配伍比例不曾公开),该药行政保护也将于明年到期。因此,一些仿制药厂家蠢蠢欲动,有些甚至恶意抢报类似消渴丸的处方和工艺专利。“目前已经有56个仿制品等着上市,”吴长海透露,“其中也去申请专利的就有8家。”一旦被人抢得,“不但对中一是沉重打击,也将引发价格战,将优秀品种‘做死’”。

  中药企业专利意识淡薄

  我国97%化学药是没有知识产权的仿制药,作为“国粹”的中药状况同样不佳,拥有1万多种中药资源和4000多种中药制剂,然而中药专利申报数量还不及日韩。

  有专家介绍,1993年以前主要依靠行政立法保护药品知识产权,此后新专利法开始进行专利保护,但多数中药企业还是愿意背靠行政保护“大树”。当然,中药因很多组方是公开的,专利申请难也是事实。而自加入WTO开始转变,目前基本已不再新批行政保护,自主知识产权越来越被重视。

  国际市场也给了中国企业压力。国外企业纯熟运用知识产权保护这一国际通用规则,一方面利用合作、收购、兼并等方式来获得中药专利,另一方面为了抢滩中国市场,在中国抢先申请的中草药专利已超过1000件,其中不乏“牛黄清心丸”、银杏等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