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中药资源种类简述(五)

  49.木瓜

  木瓜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 Nakai]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商品习称“皱皮木瓜”。具有平肝舒筋、和胃化湿的功能。

  木瓜喜温暖湿润,适应性强。分布于湖北、安徽、浙江、湖南、四川、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江苏、广西、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省近200个县。皱皮木瓜生产于安徽宣州、宁国等地,称“宣木瓜”;湖北长阳、五峰等地称“资丘木瓜”;四川綦江、江津等地,称“川木瓜”;浙江淳安等地,称“淳安木瓜”。以上各种木瓜均为佳品,销全国并出口。光皮木瓜主产于四川万县、云阳、开县、涪陵、沐川,湖北郧阳以及贵州、云南、陕西等省部分地区,以四川产量最大。一般认为质量次于皱皮木瓜。

  1950年安徽宣木瓜收购量仅1.6吨,1982年达到44吨,25年增长了26倍;湖北资丘木瓜发展亦快,1979年收购量逾370吨,占全国的24.2%。进入80年代,收购量保持在300-400吨,居全国第二位;1983年四川光皮木瓜年收购量达600余吨,占全国第一位。70年代以来,木瓜的市场供应全面好转,并有余量。

  木瓜的开发与保护,应以优质地道产区为主,建立生产基地,实行按需生产,淘汰劣质品种。木瓜生产潜力很大,应在其药用、食品等领域中进行应用性研究。以保持木瓜生产稳定发展。50.五味子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或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习称“北五味子”或“辽五味子”,后者习称“南五味子”或“西五味子”。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能。

  五味子喜湿润,耐荫,耐寒,忌积水。野生于山地针阔叶混交林中、林绿缘溪旁灌丛间,常缠绕在其它植物上生长。适宜腐殖质土或疏松肥沃的壤土。五味子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内蒙古、河北等地;华中五味子主要分布于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甘肃等省、市、区近300个县(市、区、旗)。

  建国前,五味子年收购量仅有几十吨,主销上海、汉口、香港等地。建国后至60年代初,年收购量约300吨,其中北五味子约占70%。自60年代中期起,五味子收购量大幅度上升,1970年达990吨,其中南五味子约占一半左右。70年代后期,收购量继续上升,1978年达340O多吨,其中南五味子约占SO%;销售近200O吨,供求平衡。北五味子由于资源所限,收购量基本稳定。

  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资源较为丰富,加上辽宁、陕西、四川、湖北等省已有部分栽培,扩大了资源。今后开发利用应抓好以下工作:一是适时采收,保证质量。近些年,南、北五味子都存在抢育采收问题,果实未及成熟即采收加工,商品色黑形瘦,质量较差,应适时采收加工。二是拓宽使用范围。现代药理及临床研究证明:五味子具有兴奋强壮作用,能改善智力,提高工作效能。因此,除传统用药外,在现有五味子系列产品基础上,应进行新药及保健产品以及其它用途的研究利用,使五味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三是发展家种五味子,搞好基地建设,稳定药源。

  50.砂仁的进口数量。

  57.槟榔

  槟榔别名榔玉、大腹子等。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杀虫、消积、降气、行水、截疟的功能。其果皮(大腹皮)亦供药用,具有下气宽中,行水消肿的功能。

  槟榔属于热带雨林植物,喜温湿的气候环境。栽培或野生于阳光充足的山谷、沟边、路旁等潮湿处。分布于海南岛、广东、台湾、云南、广西、福建等省、区。以海南省琼海、万宁、屯昌、陵水、琼中、保亭、三亚等县、市产量大,销全国,少量出口。

  槟榔原产菲律宾、印度、泰国、斯里兰卡、印尼及中非等国,我国海南省已引种栽培1500多年。本世纪20-30年代,槟榔与椰子已成为该岛两大经济作物。据有关资料记载,1932年广东经广州市集散出口槟榔500多吨。建国后,50-60年代生产比较稳定,海南省年收购量一直保持100-200吨之间,其中1959年和1962年分别高达319吨和416吨,为历史最高水平。70年代中期,大批槟榔树被砍,改种橡胶。1971-1975年槟榔年平均收购45.6吨。同时,海南受强台风和特大寒潮袭击,成片槟榔树翻蔸或冻死,资源受到严重破坏,收购量跃入低谷。1976-1980年平均每年收购8吨。近十多年,在国家扶持下,海南省大规模恢复槟榔资源,在地面积已达5.3万亩.由于加强了槟椰树管理,年收购高达515吨。估计1990年前后,年收购量可达1000吨左右,基本实现国内自给。

  我国为世界槟榔边缘产地,产量不及东南亚国家的1%,质量、价格都不能攀比。国内应以海南省为基地,立足自给。要加强现有槟椰树管理,有计划地更新,提高单产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