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苑诗坛话车前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进学解》中说:“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在这段话中,他以中药大家族中两种极普通的药物牛溲和马勃为例,说明看来似乎不起眼的东西,却各有各的妙用,表述了这位大文学家所倡导的知人善用、量才为择的人才观。
牛溲即车前,又称车轮菜、牛舌草、车轱轳菜等,是车前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它多生于田边路旁、坡上沟畔,有长柄,叶片呈广卵圆形。车前子的花呈穗状,上稠下稀,种子细小,颜色为棕黑色。
早在3000多年前,古代劳动人民就认识了车前草和种子的食用价值。先人们将车前的叶当作时令蔬菜来吃,在菜园药圃中种植车前草,还把籽当作粮食来食用。到了汉代,《本草纲目》中载:车前子能“导小肠热,止暑泻痢。”书中有一则医案说:“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患腹泻,御医们择方用药仍不奏效。他的妻子从卖药的民间医生的手中买回一包药末,用米汤送服后即愈。后来得知,该方是用车前子研末而成。一剂普普通通的小单方,竟治愈了御医们束手无策的疾病,令欧阳修欣喜异常,发出“国医不如草泽医”的感叹!宋代的《寿亲养老新书》中载有“车前子粥方”,用车前子三两,粳米四两,熬粥服食,用于治疗老年人的小便不利、排尿涩痛等症。近代的研究表明:车前子煎剂有显著的利尿作用,能增加尿素、尿酸及氯化钠的排出量;车前子对眼外炎症所致的视力减退有消炎及提高视力的作用。车前草煎剂有止咳化痰的作用,可使被实验者的体重和血色素都有增高。看来,古人所说的车前子有“补五脏益虚损”的作用,的确有科学依据。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文/ 原所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