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医学的概念和应用
一、时间医学的概况。
时间医学是目前研究非常热门的学科,特别是在国外对这方面特别重视。时间医学映射出来时间与生理、时间与药物、时间与病理等等的一套学说。
首先从字的形态方面,讲一下。上次讲过中医腧穴,每个腧穴的名字都有来历。孙思邈说过,凡是孔穴,名字都有深意。每个穴位的名字都有一个意思的。时间的“時”字,半个是个“日”字,就是“宇”,就是太阳、白天;另半个,上边是个“土”,就是土地,下边是个“寸”字,代表规度、尺寸,意思就是“天地之间有一个法理、规度,这就是时间”。时间的形成,人类,千百年来一直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中,随时随地都受着时间、气候的影响,天热就减衣服,天凉加衣服,以适应这个环境,体内的生物钟也适应了这个环境。若违背它就会生病。
最近的地震就与时间有关系,从易经来说,六、七、八、九,带这四个数字的,我们向前看多多少少都会发生一些自然灾害。有个名人说过,“人们对大自然利用之时,也是大自然对人类报复之时”。人体适应了自然环境,人类不能违背它,一旦违背就会发生疾病。传统中医提到“立时、补气”。由于时间问题,人类气血的改变完全受着时间环境的影响,气血的关系就是人体阴阳的改变问题,气是阳,血是阴,就是阴阳对立统一的问题。《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有一句说得很精辟的话:“谨候其时,气可与期,失时反候,五治不分,邪僻内生”。传统医学实际上就是一门时间医学,我们人体生病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我们人体有病加重时看怎么去应付它,减轻时怎么保护人体的正气,发挥正气的抗病作用,历代医学家在这方面非常重视。
时间就是节气,我们常说四时八节、二十四节气,就是时间医学。时间的改变,随着天体的改变,历史博物馆有一个规盘,来决定、度量时间,时间就是一个规度,时间就是“理”。什么是“理”,《说文解字》里说就是“治于也”,就是法度,不能违背它。
在人体上说,《内经》说“肺主治节”,“肺”除了有一个调节作用以外,还有一个节度、管理问题。好些人治疗风湿病没有考虑肺,这是不对的。风湿病治疗过程中,没有调节肺,关节疼痛是治疗不好的。人体肺气很重要。
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人体左右有十二个肋骨共二十四个,对应二十四节气。人体四肢有十二个大关节,每个关节有两个关节面,这二十四个关节面与二十四节气是对应的。所以关节与气候有关系,气候变化有的风湿病人关节就疼痛。敏感的病人关节的疼痛比天气预报还要准。所以在中医里离不开人与天地相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所以春天要养生,夏天要养长,要与天地同步,这就是天人合一。这就是道,就是真理。《道德经》提到大道是简,真理是最简单的,这就是理。
与天地同步,天人合一,在《易经》上就是说,“推天道以明人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易类》“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也”。)根据这个道理,人们生活、生产活动当中都要根据这个给予安排,就提出来了在天人合一的道理下“一个观点、两个规律”。就是一个整体观,人本身就是一个宇宙的缩影,中国传统的模式就是在整体观指导下的宇宙、社会医学,就是辨证施治。上一次在莲湖区看一个肺癌的病人,我说你在脾经的循行线上可以摸到一个空泡一样结节。肺癌,就应首先在脾经上找。这个模式是多层次、多路径的调节系统。这就是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
在身体远端找一个穴位,同样可以治疗一个很远部位的疾病。你的眉棱骨痛时,在脚后跟找“昆仑穴”,使劲按压,就不痛了。
尾骨尖痛时,不要用止痛药,起作用不大,在肺经上找“鱼际穴”,压痛,尾骨尖就不痛了。所以要把人看成是整体的。
治疗早期肺癌的病人,没有转移的,用核桃树枝10公分两节,砸碎,同两个鸡蛋一起煮五分钟后,剥去鸡蛋皮再煮,每天一次,将鸡蛋和水全部喝掉。西北大学的老师化验分析证明,核桃树枝有抗癌作用。
中医在这一整体观中,人是宇宙的缩影,而人的每一个部分,也就是人体的缩影。手,就是人体的一个缩影。耳诊、眼诊、鼻诊、头诊,都是通过缩影,治疗全身。
“两个规律”,就是中国医学的“天人相应观”、“天人共通律”。
天人相应,就是自然界和人体互相感应,息息相关。《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中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就是人依赖这天地之气而生存,要适应四时作法度,才能很好的生存,才能很好的健康。才能达到《四书五经》上的“五福”。五福中最后一个“寿”,就是“寿寝而终”。“老中命”就是生活质量,无大的痛苦,无疾而终,就是“福”。“寿”就是长寿,但有些人是长寿,但生活质量不高。
天人共通,就是说宇宙是一个大天地,人体就是一个小天地。人体也随着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四时八节的升、降、浮、沉,随时随地对人体有着影响,人体随着自然界的升降浮沉而在变动。我们中医常说:“阳入于阴则寐,阴出于阳则寤”(李时珍《地黄丸)较好,安神药下午四时后服用效果好,上午服用等于没服。人体要顺应自然,来诱导向正常的气血转化,而不是干扰和阻止它。
3、有关衰老问题。
注意,人的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延缓衰老,增加寿命是可以的,人体潜在能量是巨大的,人从生到死大脑细胞只用了20%,还有80%没有动用。过去是以呼吸、心脏跳动作为判断死亡的标准,现在则是按脑电波判断。传统中医是将脑、心联系在一起的。对于生命活动来说,抗衰老重在心、脑,脑不衰,心脏功能很好,身体的其他器官都有希望。人的生物钟的总钟就在大脑中。生命在于运动,就要适当用脑。要注意肾,肾主骨生水,“天一生水”,水为生命之母,生命之源,这个水就是津液,包括脑髓。
健脑这方面,日本人非常重视三个穴位,一是命门穴,预防大脑早衰。二是神阙穴(肚脐),是人体元气始发之地,生命孕育最后关闭的地方,在母体内就靠此供应全身的营养,要注意保养它,不能受凉。第三要养后天之本,常按摩足三里穴。
4、老年人夜尿过多。
手法:足太阴脾经阴陵泉向下1.5寸的一个点,若夜尿过多,按压时最敏感。治疗肾气虚。
5、治疗颈椎病。
手法:虎口内缘向下1寸,经常按摩。
6、头晕(动脉硬化引起供血不好)。
手法:足少阳胆经风市穴向上3寸(四指),两侧各有一个,经常按摩可以治疗头晕。
7、冠心病急性发作。
心脏不好,冠心病急性发作会死人的。有的人发作不是心绞痛,而是胃部非常痛,以为是胃有问题,就服用胃药,会贻误抢救而丢生命的。
抢救方法有多种,重力度咬中指指尖,可缓解心脏。
8、饮食保健方面。
豆豉。在日本奈良的高寿区,百岁老人比较多。人们每天都吃豆豉,成为习惯,这里面有科学道理的。中医认为,大豆的形状就像肾脏,就是肾脏的缩影。大豆含有非常丰富的卵磷脂,对改善心脑功能,增加记忆力有非常好的效果。豆豉可促进脑内内酚酞的激活,治疗痴呆症。吃大豆没有吃豆豉好。《内经》提到“肾为谷、为豆,其臭为腐”。豆子发酵后腐烂、质化,才能产生效果。
治疗烂疮,要注意,绝对不能吃盐,否则就治不好。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谿;其味咸,其类水,其畜豕,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最后送给大家几句话:
大道至简,大医至爱,适者有寿,仁者无敌。
(真理的东西是最简单的;一个好的医生要把接触的病人当作亲人,把爱心赋予它;适应自然,顺应自然,才能长寿,不要违背自然;把爱心给与别人,就不会有敌人,别人就不会反对你的。“大道至简,大医至爱,适者有寿,仁者无敌”自老子·《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