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患务须辨证,施治贵在变通

  临患务须辨证,施治贵在变通

  宋  兰

  我从事中医临床26年,先后在儿科、妇科门诊、内科门诊及病房工作,所接触的患者大多应用中医的理法方药为其诊治,疗效普遍反应良好。我深深地体会到中国医药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它蕴藏着无限的宝藏,而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理论的指导思想,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理论的精髓。如果说到自身临床的感悟,那就是“临患务须辨证,施治贵在变通”。

  一、临患认真辨证的必要性

  我们都知道,辨证施治是中医有别于西医的特点之一,而临床如何辨证?怎样把辨证和施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确是当今中医专业人士值得再探讨的问题。

  近年来药品市场竞争激烈。药品包括各种剂型的中成药、西药的品种繁多,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不应有的也鱼目混珠;中成药包括中药针剂的使用说明书也是中西混杂化,具有强大的蛊惑力。另外,媒体大量的商品化、戏剧化的药品宣传,如“某某药为纯中药制剂,治疗某某病一服就灵,一滴就通”之类不胜枚举。所有这些或许从某一个角度看是对广大患者有利,但却使许多中医专业人士忘乎中医药之所以,渐渐抛弃了中医临证时认真辨证后方可遣方用药的习惯。

  临床上有这样的医生,只要见到脑血栓患者,一律用活血化淤药。以为血栓就等于血淤,只要有血淤管它寒热虚实还是有无兼挟症,就随机选一种或两种诸如大黄等药做为对症治疗的常用药,那患者可就惨了。

  总之,我认为中医、西医各有所长,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在理法方药诸方面都无法相互替代。不能用西医的辩病来取代中医的辨证,中医的立法、遣方用药只有以中医辨证为依据,方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所用中药对人体的负面影响。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