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按照中藥理論,推進中藥產業
#e#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梁榮能博士
中國中醫藥學會[香港浸會大學訪問學者] 李致重教授
隨著人類醫學的發展,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對我們的中醫和中藥,都表現出很大的熱情和高度的關注。在“世界需要中醫藥,中醫藥要走向世界”的形勢推動下,香港政府也於1998年提出,要把香港建成“國際中醫藥中心”的目標。幾年來,在推進中藥產業發展方面,我們已經做了不少工作。下面談幾點看法,与大家共同討論。
一、中藥和西藥的區別
“在中醫經絡藏象、病因病機、診法治則理論指導下,按照四氣五味,升降浮沉、功效、歸經等原則和指標,在中藥材基礎上生產的、供中醫辨證論治臨床使用的飲片或成藥”,屬於中藥。
關於中藥的這一解釋(或定義),這里要強調三點:
第一,中藥的理論和中醫的基礎理論是一脈相承的。它是在中醫經絡藏象學說、病因病機學說、診法治則學說基礎上衍生出來的,而不是在解剖和生物物理學、生物化學基礎上形成的。也就是說,中藥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為中醫辨証論治所使用的藥物。
第二,中藥的寒、熱、溫、涼四氣,酸、苦、甘、辛、咸五味以及歸經理論,是按照“以偏治偏”的“對抗性調節”原理,對藥物功效進行評定的一種標準。它顯然與西藥的物理、化學標準不同,而是中醫由實踐到理性的升華的,與中醫基礎理相匹配專業學科標準。
第三,中藥的臨床劑型主要有兩類,即飲片和成藥。飲片是依据臨床需要,為配制湯劑或其它劑型,由中藥材加工、炮制而成的中間製劑;成藥則是由飲片進一步加工制成的,供臨床直接使用的丸[1] 。這條路,是過去西藥發展曾經走過的路。
內地改革開放後,西方的西醫在缺少特異性藥物的情況下,驟然看到中國有上萬種用於防病治病的中藥材,有30多萬張用於臨床治療的方劑,為此十分興奮。但是,如果他們手中掌握的仍然用化學提取的方法,那么,不管從中發現多少新藥,都全部是新的西藥而非中藥。這一條路,固然對西醫有好處,對人類有好處,但是,并非中藥現代化的路。這是今天的中醫、藥開發研究者必須明白的科學問題。
三、中藥現代化的戰略重心問題
在中藥現代化進程中,從戰略而言,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形成中國特色的,以中醫、中藥為代表的具有醫學權威地位和中國品牌特征的知識經濟產業。為此,我們認為應當采取三個方面的戰略步驟。這就是調整戰略、基礎戰略和超越戰略。調整是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3] 。這條路,是過去西藥發展曾經走過的路。
內地改革開放後,西方的西醫在缺少特異性藥物的情況下,驟然看到中國有上萬種用於防病治病的中藥材,有30多萬張用於臨床治療的方劑,為此十分興奮。但是,如果他們手中掌握的仍然用化學提取的方法,那么,不管從中發現多少新藥,都全部是新的西藥而非中藥。這一條路,固然對西醫有好處,對人類有好處,但是,并非中藥現代化的路。這是今天的中醫、藥開發研究者必須明白的科學問題。
三、中藥現代化的戰略重心問題
在中藥現代化進程中,從戰略而言,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形成中國特色的,以中醫、中藥為代表的具有醫學權威地位和中國品牌特征的知識經濟產業。為此,我們認為應當采取三個方面的戰略步驟。這就是調整戰略、基礎戰略和超越戰略。調整是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3]
- 揭开中国民族医药史的新篇章
- 一次难忘的座谈会
- 凝重的绝笔殷切的期望
- 甲亢患者的福音--记甲亢名医高玉池
- 中医带徒是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的重要途径
- 我们要在中医事业上有所作为
- 张从正的“心理疗法”
- 在中国中医药学会建会20周年学术年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