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医的“特色”

  #e#   江苏省中医院 (210029)

  原载于《江苏中医》1998年第19卷第1期

  首先弄清“特色”二字的涵义。特色也者,乃事物所表现的色彩、风格为同类事物所没有的。反过来说,这种色彩、风格你也有他也有,那已经不是特色了。

  有人说,中医的特色是:戴瓜皮帽、穿长衫、指甲留得长长的,看舌头、候脉息、写毛笔字。事实上非也。这是舞台上塑造人物的浪漫与夸张手法。

  有人说,中医的特色与道教混为一体。也不对。中医在初期形成之际,的确是在道教影响下产生的,且看《内经》就可以证实这一点。道教巨著5486卷的《道藏》,就是把《黄帝内经》和《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搜录在内。可是现在中医临床及近期的著作,早就嗅不到一些道家气息了。

  有人说,中医理论的主轴是阴阳五行。但现在还有哪一位中医用它作为理论依据来治病。年轻中医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们不用。老中医们记忆犹新,在建国之初章次公先生发表了对五行怀疑的话,一夜之间不少中医即群起而攻之,使章老“一时性”的声名狼藉,有谁来甘作第二个章次公。矛盾得很,还有少数中医在使用,而且也真能获得良好的收获,但他们也不肯坦率承认是中医之宝,缘于玄妙迷信的包装就已使人鄙弃。笔者还是取用的,但并非经常地取用,因为的的确确对一般常见病、普通病一无用处。唯对疑难杂症在黔驴技尽之际,搬出这套冷门手法来应付,如伐离(火)济坎(水)、培土生金、抑木扶土、壮水制木、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等等等等,自有其意想不到的神奇微妙。至于“阴阳”二字,也不过聊作参考而已。

  天人合一学说,也是中医特色之一。它发源于道教,之后被三家(医、儒、道)所接收继承。为了适应各家的需要,在东汉时代即分道扬镳而各自为政,到现在这三家的天人合一学说已完全[1]  有两个:半个是五行学说,但你用不来它,仅仅使你思路狭窄;半个是天人合一学说,但不久的将来,可能特不起来了。一个是辨证论治,它与中医形影相随,少了它即不能成为中医。即使你可以对病发药,那已沦为用中药的医生,而不是真正的中医。  [3]  有两个:半个是五行学说,但你用不来它,仅仅使你思路狭窄;半个是天人合一学说,但不久的将来,可能特不起来了。一个是辨证论治,它与中医形影相随,少了它即不能成为中医。即使你可以对病发药,那已沦为用中药的医生,而不是真正的中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