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感染

  地方性肺炎由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M-Hyo )引起。这种病在世界各地分布很广,多为地方性疾病。在猪舍条件良好、管理措施得当,且不伴发其它疾病的情况下,这种病对猪群的影响较小。然而如果并发其它疾病,尤其是放线胸膜肺炎(APP)、猪副嗜血病(格莱西氏病,Hps)、巴氏病、繁殖呼吸综合症(PRRS)或猪流感(SI),情况会变得复杂。这种情况下本病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EP总是侵害每片肺叶的下部,造成肺实质化。可通过一套评分系统来反映发病的严重程度:视肺叶感染情况,每片肺叶的实质化程度评分在5到10之间;这样如果病情严重,全部肺叶都遭感染,实质化程度评分可达55%以上。

  如果肺部15%以上的部分都发生了实质化,那就很可能存在EP感染。在没有肺炎支原体存在的猪群里,很少见到猪的肺部出现超过1%的实质化,即使有,比例也非常小。

  猪群当中如果没有EP存在,那么感染其它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会大大降低。因此,这种病是一种主要的诱因,它导致猪的肺部遭到损伤从而易感其它病源。

  地方性肺炎只有在完全易感的猪群首次接触病原时才会在哺乳母猪和仔猪中引起临床症状。疾病爆发后6~8周会减弱,此后进入产房的母猪仍会继续受到感染。

  有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母猪染病后会成为携带者,把疾病传给下一窝仔猪。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母猪发病后经过4~5个月到下一窝分娩时,其感染已经消除,并且可通过初乳为仔猪提供牢固的免疫。假设仔猪在3~4周龄断奶,那么此后的仔猪断奶前不大可能会发病。

  肺炎支原体(M.Pneumonia)是人类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支原体肺炎的病理改变以间质性肺炎为主,有时并发支气管肺炎,称为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主要经飞沫传染,潜伏期2~3周,发病率以青少年最高。临床症状较轻,甚至根本无症状,若有也只是头痛、咽痛、发热、咳嗽等一般的呼吸道症状,但也有个别死亡报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在秋冬时节。

  肺炎支原体的致病首先通过其顶端结构粘附在宿主细胞表面,并伸出微管插入胞内吸取营养、损伤细胞膜,继而释放出核酸酶、过氧化氢等代谢产生引起细胞的溶解、上皮细胞的肿胀与坏死。诱发机体产生的抗体也可能参与了上述病理损伤。呼吸道分泌的SlgA对再感染有一定防御作用,但不够牢固。

  肺炎支原体的诊断方法主要依靠分离培养和血清学试验。标本可采可疑病人的痰或咽试子,接种于含血清或酵母浸膏的琼脂培养基。5~10天后观察有无直径30~100um的圆形房顶样菌落。多次传代后可变为典型的“荷包蛋”样菌落,并能吸附多种动物红细胞和气管上皮细胞、HeLa细胞等,且此类吸附可被特异性抗体所抑制。分离的支原体经形态、溶血与生化反应作初步鉴定后需进一步用特异性抗血清作生长抑制试验和代谢抑制试验。用患者血清与支原体脂质抗原作补体结合试验,恢复期较急性期效价高4倍以上具有诊断价值。亦可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间接血凝ELISA检测标本。另外,有1/3~3/4患者的血清可与人O型红细胞在4℃时有非特异性凝集(称为“冷凝集试验”),37℃时消失,患病一周时达到高峰。此方法简便,有助于诊断。

  治疗可选用红霉素、四环素和氯霉素等。

  支原体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仍在试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