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探因

  贫血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含量降低。一般说,正常血红蛋白在男性为140克/升血;妇女为120克/升血。红细胞的正常范围在大致在4.0—5.5×10/升。贫血是许多疾病的信号,早在50年代就有人指出,无根的贫血是不存在的。事实说明,几乎所有的贫血患者,都可以找到病因。

  引起贫血的原因颇为复杂,目前已知各种常见的原因有营养、感染、肿瘤、药物、免疫性疾病、肾脏病、胃肠病以及内分泌遗传性等疾病。

  感染引起的贫血是常见的一种。据统计,约有40%的严重感染性疾病可合并贫血,其中包括病毒性肝炎 肝炎、结核病、肺部化浓性疾病、骨髓炎、盆腔炎、脑膜炎等。近些年来,由于肝炎的流行,肝炎后引起贫血的例子已屡见不鲜。

  另一类病因,乃是与恶性肿瘤有关联的贫血。肿瘤常通过出血、继发感染、阻碍营养吸收、破环造血器官等途径铸成贫血。

  肠胃病也是产生贫血的主要原因。据分析,近1/3的胃切除病人会发生贫血,这是由于铁和维生素B12的吸收受到严重影响的结果。

  人们还较早地认识到肾脏病与贫血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患肾肿瘤、肾积水、慢性肾炎等疾病时,常会发生贫血。许多内分泌疾病与结缔组织病常合并有贫血,如慢性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甲状腺机能减退、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此外,还有在某些正常生理情况下,也隐匿着贫血的危险,比如妇女每次月经中所损失的血液平均约为90毫升左右,其中含有制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不可缺少的原料──铁,而且量竟达30毫克之多,因此妇女从月经初潮至绝经期丢失的血液和铁量是相当可观的,一旦补充不足。贫血将是难免的。再有,妇女在妊娠期,需供给胎儿近300—500毫克的铁,加上分娩中流血,哺乳期间消耗增多,都是造成妇女产生贫血的主要原因。同样婴幼儿和儿童由于生长迅速,饮食单调,如营养和铁补充供不应求时,也会引起贫血。

  发现贫血并非难事,俗话说:“脸面的色泽是判断有无贫血的镜子。”患贫血的人,不但面色苍白,无光泽,而且眼睑或指甲也苍白无光。此外,还因贫血程度和发生时间的不同,相应引起无力、易疲倦、头晕、耳鸣、失眠、心慌、健忘、食欲减退、浮肿、毛发干枯,甚至患贫血性心脏病。当然,贫血的最后诊断需要医生的检查和必要的化验才能确定,治疗才能有的放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