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中医有招
盛夏气候炎热,湿度大,是一年中人体代谢最旺盛的季节,出汗多,消耗大,伤津耗气,气随津脱则使人气虚,气虚之人常感到倦怠无力,语言低微,懒言少动,动则气短或气喘,呼吸少气,饮食不香,消化不良,多汗自汗,脉搏虚弱无力。中医认为,暑湿之气是夏季的主气,暑气导致热病,使人体伤津耗气;暑与湿邪又多合在一起共同引发疾病,使病邪不易祛除,影响健康。传统中医认为“暑伤气”,所以常感到烦躁,疲乏无力,食欲减退,甚至头晕、胸闷、恶心等,民间则说是“苦夏”。如何摆脱“苦夏”的烦恼?中医有什么好招法?
招法一 清心降火
中医认为《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心者……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夏天为火季,心为火藏,心火应于夏热,故火气通心。人的心神易受扰动,从而出现心神不宁,引起心烦。
夏天应适当吃些苦味食品,能清心除烦、醒脑提神,现代营养学认为苦味食品中所含有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如:苦瓜、苦菜、百合莲子羹、小米红枣粥、藕粉或桂圆肉水……因为人睡觉后,心脏仍在辛苦地工作,在五脏中,心脏最辛苦,所以适当地补益心阴将有助于健康。(江苏省中医院 冯瑶 章茂森)
- 止痛良药元胡
- 秋季进补八忌
- 中医食养“五字诀”——五谷为养
- 对《论语》食养思想的现代诠释之五食药原则——未达...
- 如何预防小儿冬季感冒
- 影响和改善睡眠的食物
- 文学艺术中的中医现象(上)
- 秋日养生以“和”为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