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合理使用中藥

  歷史上,中藥曾為中華民族的健康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而隨著現代開發和使用範圍的擴大,中藥的不良反應漸漸引起國內外的重視。

  以腎損害為例,1990~1992年比利時一家減肥中心誤將廣升麻少用清熱解毒,多用升陽舉陷;麥芽小劑量消食化積、疏肝解郁而催乳,大劑量單用消散力強,耗散氣血而回乳。這些中藥的使用應該根據需要的活性,選擇用量。

  4.勿長期用藥,避免慢性蓄積  中藥活性成分含量低,作用緩和而持久,但慢性病人長期服用,往往隨之產生不良反應。大黃作為瀉藥(用量1~5克)不能長期服用,小劑量(0.05~0.3克)表現為收斂活性,產生便秘。德國藥品管理機構——聯邦藥物和醫療用品研究所1996年規定:含大黃屬(大黃根)等植物藥的生藥、生藥配製品及提取物,只能短期用於便秘,而不能用來助消化、淨血、減輕體重等,連續服用不得超過1~2周。再如美國學者對133例服用人參的慢性虛弱者進行分析,病人平均每天服人參3克,連續一個月,全部出現中樞神經興奮和刺激症狀,尚有26人咽部刺激、9人性慾亢進、6人抑鬱、14人浮腫、7人食慾降低、5人血壓下降、4人閉經,其中4例因用量過大,導致人格解體和精神混亂。腎病病人長期小劑量使用含馬兜鈴酸制劑可導致慢性腎功能衰竭。長期使用黃花夾竹桃(含強心?,會發生洋地黃樣蓄積中毒。胖大海作為保健飲料長期泡服,易致大便溏瀉、飲食減少、脘腹痞悶不適而消瘦。長期服用天王補心丹、硃砂安神丸、安宮牛黃丸、紫雪丹、至寶丹等,會因蓄積而出現慢性汞中毒等等。

  故慢性病人長期服用中藥需注意調節藥物品種,避免不良反應及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