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心理疾患急需引导

  自认为由于自己的失误,导致女儿没有考上自己心中理想的大学,上海一位陷入忧郁的蔡女士经亲人劝解无效,于7月28日凌晨跳楼身亡。这件事发生以后,令不少人愕然,然而在吃惊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家长的心理健康问题急需引导。

  有关调查显示,近六成孩子对父母的教育不满意、不买账,八成问题少年与不当家庭教育有关。家长心理存在问题,导致家庭氛围不和谐,必将影响孩子心理、行为的不健康,严重的还会导致悲剧的发生。因此,家长的心理障碍确实不可小视。为此,记者采访了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系的有关老师。

  姜月老师说:“由于国家当今的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家长和学生想要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而一旦这个愿望无法实现,家长就会产生矛盾和压抑心理。要想很好的解决它,首先应该了解家长的心理障碍有哪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过度关注。姜老师谈道:“现在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长非常关注孩子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尤其是学习。这样教育出的孩子,很难形成健全的人格。母亲一手铺设的温柔的陷阱剥夺了他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从而也失去了长大成人的权利”。

  2、过于缺乏关注。与前面的过于关注孩子的吃穿用及学习相对应,家长对孩子的情绪情感、道德、心理又过于缺乏关注。这种状况使得家长过于偏执,当发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内心难以承受。

  3、过于攀比。家长总是愿意对孩子进行横向比较,拿其他孩子与自己孩子比,而很少进行自身的纵向比较。当自己的孩子不能够超越别人的孩子时,就会出现心理失衡。

  4、焦虑感。“由于过高期望、过于攀比,家长也就特别担心孩子在竞争中失败。又由于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就更担心孩子的未来,使得家长常处于惶惶不安之中。”姜老师举例说:“家长时刻督促孩子学习,恨不得所有时间都用来学习,剥夺了孩子们玩的时间,认为玩就是浪费时间,殊不知孩子的健全人格有时是在玩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

  专家提示:教育孩子,心态要平和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李元华老师说:“家长应该以一种达观的态度看待孩子的学业和前途,心态平和是最重要的。家长的期望一定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不能盲目跟随所谓的‘潮流’家长要摒弃急功近利、躁动不安的情绪,让孩子在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对于上述家长的心理障碍,李元华老师提出了几点建议:

  1、正确看待自己的孩子。由于受教育条件和资质的不同,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必然有所差异。这就要求家长正确、客观的看待自己的孩子。强求和苛刻的要求并不能“催化”孩子的学习潜能,只会引发和加大他们的悲观、厌学情绪。

  2、注重平时习惯的养成。孩子的学习习惯都是从平时的点滴积累起来的,优秀的成绩与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无关系。家长应注意到,学习成绩的提高是循序渐进,而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家长应该平心静气的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的原因,找到补救的方法,在解决学习问题的同时培养他们学习习惯的养成。

  3、尊重孩子的想法。家长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更多的遵重孩子的意愿和想法,多与他们沟通,关心他们在想什么,而不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包办一切。孩子毕竟不是家长的附庸,他们是有独立思想和情感的,不要将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硬要求孩子。尊重他们的想法,相信他们的感受,这样就会避免反感和对立情绪。

  首师大教科院康丽颖副院长认为:“解决家长心理障碍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有效的心理指导和建立社会情感支持系统。通过举办定期的家长心理咨询活动、开办家长学校、开通家庭教育热线等来有效的缓解家长的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