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粱
膏粱,指精美的饮食,代指富贵生活,例如《红楼梦》第四回:“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于膏粱锦绣之中,意如槁木死灰一般。”膏粱、锦绣形容吃喝穿戴奢侈华贵。
具体来讲,“膏”是指油脂、肥肉。“粱”指的精米、精面,也就是精加工的细粮。细粮的粗纤维含量低,淀粉、蛋白质含量较高。经过精加工以后,脱去了皮壳,磨细过筛,进一步去粗取精,剩下的就更加甘甜,有粘性,不会粗砾难以下咽,口感、色泽都好。
五谷脱下的皮壳叫做糠,在大多数穷苦老百姓只能吃糠咽菜的年代,膏粱也就成了富裕的象征。孔子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叫做“食不厌精”,说的就是孔夫子爱吃精米精面,所以有人就讥讽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挤兑他没见过粗糙的没脱壳剥皮的粮食。
小时候我在山西农村生活过。那是70年代初期,村里一般人家吃的就是红色高粱米面做的糕,穷苦人家就是糠菜半年粮了。人们喝的小米粥也是掺着糠同时煮着桃仁是补肾补脑的,核桃里面的分心木就是化痰息风镇惊的,包裹核桃的薄皮也是苦涩的,与核桃补益的功能相反,老年人吃就应该剥去。
所以说,膏粱之家应该吃糠咽菜,把剩下的肥肉精米送给那些整天吃糠咽菜的穷苦人家。这样所有人的身体也就好了,天下也就和谐平衡了。城市里逐渐觉醒的人们开始摒弃大鱼大肉,有的开始吃素,有的开始吃粗粮,有的开始吃野菜,其实这就是自然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