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蛋白血症

  【概述】

  高脂蛋白血症,系指人体血浆脂质中一种或多种成分含量超过正常值的病症。其中以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值的增高最有临床意义。关于高脂血症的标准,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规定,上海医科大学主编之《实用内科学》定为胆固醇超过220毫克/毫升,甘油三脂超过160毫克/毫升(年龄>40岁)以上。高脂血症与防治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代谢病、肝脏病,尤其是老年病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类,前者为针灸治疗主要对象,其发病机制迄今未完全搞清。后者多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及肾病综合征有关。现代西方医学虽有某些降脂治疗药物,但长期服用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针灸治疗本病症,古籍中未见。现代报道始于50年代,但散见于针灸治疗高血压及冠心病的文献中[1]。当时,还开始观察针刺对动物(主要是犬、兔)血脂的影响的实验研究[2]。至70年代,随着针刺治疗冠心病效果得到国内和国际医务界的重视,针灸降脂也引起人们的关注,不仅国内报刊时有临床文章出现,美国针灸杂志也接连发表了台湾和国外学者针刺治疗本病症的文章。进入80年代,对高脂蛋白血症治疗的选穴、穴位刺激法、疗效以及治疗机理等,都作了一系列较深入的探讨。在取穴上,从原来的涉及9条经脉20余个穴位,通过反复筛选和观察,逐步由博返约,已简化为数个穴位;穴位刺激方法,除已用的针刺和电针[3]外,增加了灸法、穴位埋线[4]及激光照射[5]等;在疗效方面,关于针灸对哪一种血脂效果较好,70年代尚有争论,现在已基本肯定针灸可以确切地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β-脂蛋白和磷脂在血液中的含量。

  关于针灸降脂的机理,动物实验表明,它可能与针灸加强胃肠蠕动、使饮食在体内分解排泄加快,减少其在胃肠道停留时间,从而减少肠道对脂类物质的吸收以及提高脂蛋白酶(LPL)的活性等因素有关[6]。

  近年,有人通有100例病人的观察,发现耳垂皱褶与高脂血症有一定关系。血脂高者,特别是甘油三酯高者,耳褶阳性率也高。这为高脂血症的诊断和探索耳与高脂血症间的关系提供了一条途径和线索[7]。

  【治疗】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内关、足三里、丰隆。

  配穴:三阴交、太冲、太白;高血压配曲池、太冲;脑血管意外配颞三针、阳陵泉、曲池;冠心病配心俞;糖尿病配脾俞、太溪。

  颞三针位置:耳尖直上入发际2寸及左右旁开各1寸处。

  (二)治法

  一般仅取主穴,疗效欠佳时配1~2个配穴,或根据伴发病症加用配穴。内关穴,宜激发气至病所,方法为:令病人取卧位,以30号毫针(长1~1.5寸),速刺入穴,针芒略向肩部方向,得气后,反复探寻激发,使针感向上传导,并施以捻转加小提插之法,捻转速度每分钟120~150次,提插幅度1~2毫米左右,运针2分钟。手法宜轻捷,以针感到达心前区或侧胸为佳。足三里穴,可按子午流注纳子法择时开穴,一般在上午7~9时之间,针法同上。丰隆穴直刺进针1~1.5寸,得气后施徐而重的手法,使针感传至2、3趾部。余穴,直刺,得气后,用上述手法运针2分钟。留针20分钟。在留针期间内,隔5~10分钟运针1次,法同上。配穴亦可通以电针,疏密波,强度以病人感舒适为宜,通电20分钟。取针后,足三里穴用艾条作回旋灸15分钟,可教给病人自己操作,至局部穴区潮红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10~1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三)疗效评价

  疗效评判标准:临床痊愈:胆固醇、甘油三酯、β-脂蛋白3项值均降至正常值;显效:针灸二疗程,3项值都有不同程度下降,或有1~2项值恢复正常;有效:3项值中,有1~2项值显著下降;无效:3项值下降不显著,或反有升高。

  共观察572例,按上述标准,有效率在51.2~92.1%之间,其中痊愈率最高者达89%。而针刺前后的统计学检验表明,多数病例的血脂各项检查指标,都明显降低(P<0.05~0.01)。对61例作为期一年的随访,经统计学处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值回复到针前水平,而β脂蛋白值则仍明显低于针刺治疗前[8~12,14,17]。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内关。

  (二)治法

  用氦-氖激光纤维针灸仪,波长6328埃,输出功率2~3毫伏,光斑直径为1~1.5毫米。直接置于内关穴上,每次照射15分钟,两侧交替,每日1次。10~12次为一疗程,停针3~5天后,再行第二疗程。

  (三)疗效评价

  应用穴位激光照射治疗后,在观察的50例血胆固醇增高的患者中,有3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74%)。下降最多者为106毫克%,平均降低20.1毫克%。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5]。

  穴位埋植

  (一)取穴

  主穴:足三里。

  (二)治法

  以注线法埋植双侧足三里穴。取0~1号铬制消毒肠线,剪成2~3厘米长,插入12号带针芯之腰穿针内。穴区作常规严密消毒及局麻后,将腰穿针垂直刺入穴内,深约1.5寸,略作提插,使之得气,要求针感传至外踝、足背,然后将针芯边往深处推,针头边往外提,使肠线埋于穴位深处。针孔盖以消毒敷料。一般仅埋1次,如疗效不佳,可于10日后再埋植。

  (三)疗效评价

  共观察50例,其中48例血胆固醇超过正常值。埋植后,平均下降值为96.5~156毫克%。全部病例,除1例低胆固醇外,其余49例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4]。

  艾灸

  (一)取穴

  主穴:足三里、绝骨。

  (二)治法

  上穴每次取1穴,双侧均选。以米粒大艾炷作直接灸,每次3壮,致3度烧伤,起泡化脓,破皮者隔日换药,致结痂形成疤痕,2穴交替,每周1次。也可按子午流注纳子法,于每日辰时(上午7~9点)单取足三里,用艾条温和灸,每次治疗30分钟,上述二法均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观察92高血脂患者,治疗后甘油三酸和胆固醇均有明显下降(P<0.01和0.05)[15]。其中50例,经疗效评定,显效21例,好转18例,无效11例[16]。

  耳针

  (一)取穴

  主穴:肝、小肠、前列腺、胰。

  配穴:颞、内分泌。

  胰穴位置:位于胰胆区和屏间切迹下缘外侧。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酌加配穴,每次取3~4穴。开始可用耳针法,敏感点进针后,留针20分钟,5次后改用压丸法。用王不留行籽或磁珠(磁强为380高斯)贴敷上穴。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次,2~3日贴敷1次,15次为一疗程。疗程结束,查血脂,如疗效不显,停5~7日后,继续下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治疗10例,8例(80%)血脂值已恢复正常。本法较为简便,但观察例数尚少,有待进一步实践[13]。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冲。

  (二)治法

  每次取2穴,一般仅取单侧。以5ml注射器6号针头,抽取丹参注射液2ml垂直进针,上下轻轻提插数次,待局部有得气感,抽无回血,快速推注药物各1ml,每日1次,上述主穴交替注射。两组均以30天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40例,用上述方法加服用西药舒降之,另设对照组单服舒降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4%,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18]。

  【主要参考文献】

  [1]安徽医学院针灸教研组。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179例报告(摘要),《全国中医经络针灸学会)1987:27,北京。

  [11]赵和熙,等。针刺内关穴对高血脂的影响。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4;4(11):666。

  [12]管遵惠,等。子午流注纳子法治疗高血脂症38例观察。云南中医杂志  1989;(1):31。

  [13]尉迟静。耳针治疗高血脂症。吉林中医药  1987;(1):18。

  [14]王玉堂。针刺丰隆穴降血脂47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  1990;10(3):21。

  [15]蒋桂素。艾灸对血清三酸甘油酯及胆固醇的降脂作用观察。上海针灸杂志  1987;6(1):11。

  _  [16]管遵惠,等。子午流注灸法治疗高脂血症50例临床观察  中医杂志  1994;35(2):108。

  [17]杨一明,等。针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疗效观察。新中医  1993;25(11):33。

  [18]王  华。丹参穴位注射治疗高脂血症40例临床分析。中国针灸  1997;17(8):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