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苦 嗳气 反酸是胃动力差吗

  食欲降低、口苦、嗳气、稍稍进食就感到上腹饱胀、反酸烧心等,这些胃动力障碍引发的症状困扰着很多人。所幸的是,我们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一状况。其中,饮食扮演着重要角色。应注意的是,先要去医院消化科作系统检查,发现或排除各类胃肠疾病或全身疾病。如果确诊胃肠疾病或其他疾病,应给予积极治疗。只有在有效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之 上,才谈得上饮食调控。

  胃动力缺乏,机体难以正常“运转”

  人从呱呱落地开始,就具有吃的本能。在消化酶参与下,食物通过口腔咀嚼(吮吸)、胃的糜化、小肠吸收、营养成分进入血液,成为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同时,肠道的糟粕则通过大肠排出体外,保持机体的通畅和清洁,这就是人赖以生存的消化吸收过程。正是基于这一生生不息的循环,人体才能维持数十年的生机。然而,并不是人人都知道在消化系统功能中,胃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消化吸收功能的好坏。

  有些人经常有上腹饱胀、餐后不适、胃肠胀气、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继而又出现身体乏力、无精打采。去医院检查,没有发现溃疡、肿瘤、结石等病变,有的病人还做了胃镜检查,结果也只是轻度胃炎甚至完全正常。这其实就是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前医生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酸分泌多少有关,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是胃肠道的“乏力”———缺乏胃动力所致。

  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胃动力缺乏

  湖北省中医院消化内科邓兰琼主任说,胃就好像一个搅拌机一样,各种食物在其中被分解成细小的颗粒,并在胃的蠕动下,与消化酶充分混合,被送入小肠。食物颗粒在小肠不断蠕动的同时,其营养成分在小肠液的作用下,被肠壁吸收,残渣进入大肠,最终排出体外。一旦胃缺乏蠕动的动力,食物在其中“呆”的过久,就会产生上述消化不良的症状。若是得不到及时治疗,还会引起全身不适。

  胃动力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一些不良的精神因素和生活习惯却会使它“磨洋工”,胃就变得“无力”。例如焦虑、烦躁、愤怒、紧张等,都会通过神经系统的反馈影响胃动力。同时,暴饮暴食会增加胃的负担,吸烟过度会使幽门括约肌松弛,造成胆汁反流,饮酒使胃黏膜受损,也会引起动力障碍。

  治疗胃动力,中西医各有千秋

  邓兰琼说,目前西医治疗胃动力缺乏主要就是用吗丁啉,这种药通过外周神经产生作用,维持胃的正常蠕动,让“无力”的胃恢复活力。不过,吗丁啉主要作用在胃窦,短期内比较有效,如果长期使用,效果就不是很明显了。同时,吗丁啉属于非处方药物,在自我治疗时还应该注意:由于许多消化道的疾病初始都有类似的症状,如上腹饱胀、恶心、呕吐等,因此在明确诊断之前,不宜擅自服用,以免贻误如溃疡、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而中医上对于胃动力缺乏,则认为是寒热错杂所致,因此在治疗上主要采取辛开苦降的方法。就是用中药配制而成的一种名为“泻心汤”的药物,从胃的“底部”进行调节。据介绍,这种方法是根据我国古代名医张仲景的治疗方法改进而来的。他早在其著名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中,就对此病的理法和方药进行了颇为详细的论述,当时对此病称之为“痞满”。他在书中这样说道:“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心下痞,按之濡”,提出了痞的基本概念;并指出该病病机是正虚邪陷,升降失调,并拟定了寒热并用,辛开苦降的治疗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