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头痛的病因分析

  偏头痛 又称血管神经性头痛,这是一种具有特殊表现的头痛,90%发于女性,剧烈头痛呈周期性或反复发作。通常初起于一侧的前额部或太阳穴附近,渐渐扩展到整个一侧头部,也可累及两侧。发作前眼前会闪现星星样或火花样的图象,一般持续15—20分钟左右消失,旋即头痛发作。其头痛的程度有轻有重,多为胀痛或搏动样跳痛,严重者似刀割样、撕裂样,疼痛难忍,日轻夜重。并在持续中加重,伴有恶心、呕吐、意识不清,甚至抽搐昏迷,这种情况多为脑肿瘤或脑膜炎引起,病情危重。有些女性患者头痛发作与月经有关,称为经期头痛,但也有在绝经期发作的。这种互相矛盾的表现还见于多数女性孕后痛减,分娩后头痛又作,但也有些女性偏偏在怀孕期发作增多。其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

  偏头痛是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引起脑部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失调所致,还与遗传有关。可能由于患者的血管收缩和扩张功能极不稳定,每当过于疲劳或情绪紧张,或气候骤变,或暴饮暴食等,引起血管过于收缩或扩张,从而产生偏头痛。

  有一种严重的侧头痛有别于偏头痛,发作前常无任何先兆,多在夜半三更时突然痛作,表现为烧灼样、刀割样、跳动样的头痛,且持续不停,部位主要在一侧的眼眶、颞部,也可扩展到面颊部、下颏部,甚至到颈部,双侧痛罕见。常伴有病侧眼球充血发红、眼睑下垂、瞳孔缩小、面部充血、青筋暴露等。数十分钟后突然痛止,但马上又发作。这种头痛顽固而剧烈,发作频繁而有规律,当患者直立时疼痛减轻,称为丛集性头痛。本病绝大多数见于中年以上的男性,与遗传无关,可能与五官部位的炎症有关,也有人认为与颈内动脉血管壁的水肿有关。临床上发现许多患者有溃疡病和心脏病。这种头痛治疗起来比较困难。

  前额痛 急性鼻窦炎很容易引起头痛。其头痛的部位与鼻旁窦的位置有关。如患额窦炎,头痛多在前额部、眼眶内角或为全头痛,呈周期性发作,晨起2—3小时后开始出现,中午时痛得最厉害,晚间消失,第二天再发作。而息上颌窦炎时。头痛往往在面颊部,有时上下磨牙发胀或麻木,也可反射性引起额部头痛,一般上午较轻,午后加重。筛窦炎患者的胀痛常在眼内毗及鼻根深部,如果以手指压迫眼球,可以感到球后疼痛,并可反射至颞部或头顶部。鼻渊性头痛一般都有鼻病症状,多在鼻急性炎症发生时加重,疼痛多在较深处,程度中等,呈钝痛和隐痛,无搏动性,摇头或低头时加重,头痛白天发作较急,一般在卧床或休息时逐渐减轻。

  眼疾引起的头痛多在近眼眶部,如青光眼头痛一般位于眼眶上部,或在眼球周围,程度剧烈,多伴有呕吐和虹视。儿童每在阅读时感觉眼球后双眉间头痛,休息后自然缓解,多因屈光不正而引起。

  中医认为,前额部连眉棱骨痛属阳明经头痛,多因风火痰热上熏于阳明胃经而致。

  颜面痛 头痛一般是指从前额向上、向后至枕部的疼痛,但临床上一般也将颜面部痛统称为头痛。颜面部疼痛最常见于五官科疾病中,疼痛多在病灶的相应部位。还有一种颜面部痛,表现为一侧面部阵发性闪电样剧烈疼痛,并伴有面肌抽搐、流泪等,称为三叉神经痛。其疼痛仅持续数秒钟即消失,间隙期无症状,可每日复发数次,若再次发作,疼痛较前更为剧烈,一般数周或数月可自行缓解。

  中医认为,如果头痛连及牙齿,则为少阴经头痛,多因肾阴亏虚,虚火上扰所致。

  巅顶痛 如果头顶中央疼痛,部位较深,伴有鼻塞流涕等,很可能患有蝶窦炎。硬膜下血肿也可出现颠顶疼痛,其痛剧烈,多伴有恶心,头痛可连及前额和颞部。

  中医认为,巅顶疼痛为厥阴经头痛,是因肝火循经上窜巅顶而成。

  枕后痛 枕后部疼痛多见于高血压患者,疼痛多呈搏动性,程度中等,清醒时加重。如果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发生剧烈头痛,特别是伴有呕吐,可能为脑出血的先兆。枕部疼痛长期持续发作,并进行性加重,可能是由于颅后窝肿瘤引起,这种头痛可放射至额部,应引起重视。此外,颅脑外伤也可见后枕部疼痛。

  中医认为,脑后连项痛为太阳经头痛,多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以致太阳经气不利所致。

  全头痛 全头弥漫性疼痛,可见于颅内或全身性的急性感染。颅内感染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炎、脑膜脑炎、脑炎、脑脓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其头痛较为剧烈,与发热同时出现,头痛随感染的好转而缓解。其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多伴有颈部疼痛、颈项强直。全身感染性疾病如流感、伤寒、疟疾、败血症等,也会出现全头疼痛。由急性感染引起的头痛也呈搏动性。

  神经官能症头痛的部位不很确定,但常表现为全头痛,其痛性质不一,程度可轻可重,常因精神紧张、情绪抑郁、过度疲劳或失眠等诱发或加重。

  此外,脑部占位性病变引起的头痛多呈弥漫性、搏动性,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可能为轻度或中度,如果进行性加重,则提示病情恶化,症情凶险。

  眩晕 眩为目花,晕为头晕,眩晕是指感觉自身或外界物体发生运动。患者睁眼即见到景物旋转或倾斜,闭上眼睛则感到自身摇晃不停,可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周身出汗、昏晕欲仆等症状。正常人从极高处快速向下降落时会产生这种感觉,此为正常生理现象。病理性眩晕的病因比较复杂,主要由全身性疾病和局部性疾病而引起。

  全身性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贫血、血管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低血糖以及妇女经期、妊娠、绝经期等,都可出现眩晕。其机理主要是病变累及内耳,引起平衡器官缺血、缺氧。如果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并伴有神志不清,一天可发作数次,可能是中风的先兆,应予以重视。

  局部性疾病最多见的是内耳及前庭神经病变,如梅尼埃综合征、运动病、前庭药物中毒、听神经瘤、前庭神经炎等。梅尼埃综合征是由于膜迷路积水引起,其特点是突然发作的旋转性眩晕,常在睡眠中发作,闭目时觉得自身在旋转,睁眼时感觉周围物体绕自身旋转着,且有一定的方向性,静卧或处于某种体位时可稍减轻,可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恶心呕吐、持续性高音调耳鸣(多为一侧性)或耳聋等症状。此病可反复发作,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或数日,甚至数周。运动病就是平时所说的“晕车”或“晕船”,这是由于车、船颠簸震动,刺激了内耳迷路,引起迷路功能一时性失调而发生。初次乘车乘船者,或饮食过饱,或在饥饿、低血糖等情况下,或患有内耳、小脑疾病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者易发生运动病。前庭药物中毒也可导致眩晕发生,最常见的是耳毒性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乙醇、一氧化碳中毒等也可导致眩晕发生。听神经瘤引起的眩晕多较轻,往往是持续性,伴有耳鸣和进行性感音性耳聋,患者有角膜反射消失和面部感觉异常。前庭神经元炎引起的突发性眩晕,多在上呼吸道病毒等感染后发生,可伴有恶心、呕吐、自发性眼震等。耳源性眩晕又称真性眩晕,其特点是眩晕多突然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仅在眩晕高潮时肉眼可见自发性眼震。

  颅内疾病引起眩晕,常见有颅脑肿瘤、脓肿、癫痫等。因肿瘤引起的多为慢性眩晕,持续发作而无缓解的时候,多伴有剧烈头痛、耳鸣、耳聋等。一些癫痫病人在儿童期表现为眩晕,经服抗癫痫药物,有些人日后可无癫痫发作,所以儿童眩晕应重视治疗。

  由于颈部疾病而引起的眩晕,最常见为颈椎病,其特点为当头突然转动或处于一定头位时即出现短暂的眩晕,常为旋转型,数秒钟或数分钟缓解,是由于动脉供血不足,使内耳缺血所致。

  某些眼部疾患也可引起眩晕,如屈光不正、眼肌不平衡、单纯性青光眼等,其眩晕程度可轻可重,并可见眼部的症状。

  上述均为引发眩晕的一些全身性疾病和局部性疾病,同时应注意晕眩与晕厥的区别。晕厥表现为突然感到眼前发黑,接着昏倒,不省人事,过了一会儿又醒过来;而眩晕发作时神志清楚,无意识丧失。

  中医认为,眩晕多因肝火上炎,或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或气血亏虚所致。

  面部感觉诊病 这里所说的面部感觉是指因机体生理病理变化而产生的各种异样感觉,最常见的是疼痛和麻木。面部的异样感觉往往是病变的最先出现的症状,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信号。

  面部疼痛 多由三叉神经疼痛引起,常常因吃饭、刷牙、漱口、洗脸、张口,甚至风吹、走路震动等触发,表现为阵发性面部剧痛,如电击或刀割样,多一侧发病,伴有病侧面肌反射性抽搐、发作时间短者数秒钟,长者可达数分钟,疼痛剧烈令人痛不欲生。此外,牙齿、鼻和鼻窦疾病也可引起面部疼痛,但疼痛的程度较前者轻。

  面部麻木 清晨起床后,突然发现脸的一侧有麻木感,多为面神经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