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性养生史

  从现存的文献资料看,最早提出房室养生学理论的人,当推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五十五章写道:“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峻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意思是:婴儿无知无欲,无畏无惧,他所含元精最充足,所以生命力极强,不知道毒虫会咬他,猛兽会抓好,鸷鸟会搏他。婴儿虽然骨骼脆弱,筋肉柔嫩,可小拳头却握得很紧;他不知道性交的事情,而小生殖器却常常勃起,这是由于他精气充足的缘故。婴儿终日号哭而音不嘶哑,此因他极度地平和无欲,从而精气不耗。能做到平和无欲,就是懂得了生命常存的法则;懂得了生命常存的法则,就叫做智慧精明,贪图性欲就叫做自招灾殃,性欲耗费精气,就叫做硬性消精亡阳。人成长到壮大,就会因耗精而衰老,这就叫做不合平和无欲,保持柔弱的养生之道。

  老子在这里精辟地提出了节欲保精的房室养生的根本观点,这一观点揭示了人体生命的实质,遂成为几千年来中国房室养生学的理论源泉,后世养生学虽有种种理论、观点和方法,但在惜精受气这一点上,都以其为宗旨,不管是医家、道家、还是儒家都不敢违背。

  《吕氏春秋》中有“情欲”专论,阐述了情欲当节制,过之伤人的道理,主张对精要“知早涩”,认为“知早涩”则“精不竭”而精可固。在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论述了许多有关房室养生的问题,如指出“若入房过度则伤肾”,若性欲不加节制,则会伤精折寿,故《素问 "上古天真论》说:“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也”。此外,还精辟地阐述了一些有关性中医养生学和性医学也日益受到重视,深信中医性医学必定能以自身的特色和理论为人类的养性、优生等作出贡献。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