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二节壮医药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近况(2)
2.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采用经过药物炮制的芒麻线,点燃后直接灼灸患者体表的特定穴位或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凡属于畏寒发热、肿胀、屡痹、疼痛、麻木、瘙痒等疾病,均可单独或配合应用本法治疗。据统计,论述了用本法治疗的42篇文章中,治疗30种疾病,计3273例,其中有效3021例,总有效率92.3%。对血管性头痛、眩晕症、面瘫、带状疱疹、慢性湿疹、疱疮、乳痈、痛经、流行性腮腺炎等病症疗效理想。不断出现有关本法治疗的大宗病例报道,如邓秋妹用本法治疗各型痹症334例,黄振兴用本法治疗各型痹症、漏肩风等疾患引起的痛症595例,崔丽萍治疗慢性咳喘症103例,陈丽珍治疗痛经103例.黄瑾明治疗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125例,董明姣治疗小儿厌食症157例,邓秋妹治疗呃逆37例,陈焕梅治疗乳腺小叶增生142例。另外还有壮医药线点灸治疗麦粒肿、小儿哮喘、小儿腱鞘积液、坐骨神经、小儿疳积等的报道,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伤科、五官科等临床各科,并且均获得较为明显的疗效。本法疗效确切,灸时无痛苦,灸后无瘢痕。截至1994年底不完全统计,直接参加本疗法学习的学员达8000多人,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以及12个国家和地区,全国已有300多家医疗单位推广应用本疗法。
3.壮药涂敷
壮医常用鲜药外敷或制成药膏、药粉外用治病,对跌打、痔疮、皮肤病、风湿痛等有显著效果。如梁安贤治疗沙眼15例,先用乌贼骨去壳轻轻磨擦睑内肥大的乳头和滤泡,然后涂紫皮蒜汁,总有效率为95%。另用鲜鸭跖草茎一段夹成45°角,燃烧上段,将流出的液体滴于睑内麦粒肿上和周围,治疗麦粒肿10例,治愈8例,好转2例。覃必志应用祖传单方目瞄菜子油瓶口方法治疗麦粒肿203例,每天2次,每次瞄30~40分钟。结果:施治1次治愈的95例,施治2次治愈78例,施治3次全部获愈。何最武等采用壮族民间验方,自拟"无花消痔散"(无花果、桑枝点火,隔桔、榕、槐、樟、羊蹄甲叶点灼。结果治愈率82%,总有效率为95%。
8.水火吹灸疗法
该疗法治疗疖肿是将清水喷淋于疖肿面上,然后用艾条对着疖肿熏灸,一边灸一边用嘴对着肿面吹风,待肿面水干后再喷再灸,反复数次的一种治疗疖肿的外治法。如杨永俊用水火吹灸合狐胆涂抹治愈疖肿34例。其法用冷开水喷淋于疖肿面上,取艾条在肿面上施灸,徐徐吹风,重复施灸,每天2次,每次15分钟,吹灸术后用狐狸胆汁涂抹。对照组28例用青霉素肌注。结果:治愈时间对照组平均3.178天,吹灸狐胆组平均2.715天,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9.壮医熨浴疗法
壮医熨浴疗法是将药物装入布袋包好,放入水加热煎煮后,将药布袋趁热(以不烫起泡为度)反复熨烫患处或特定部位,然后用药水浸洗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本法具有祛风湿、活血舒筋、散寒止痛、祛淤消肿的作用,是治疗痹症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如吕琳等用壮医熨浴疗法治疗痹病10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0例,风湿性关节炎46例,风湿寒性关节炎53例),获总有效率91.47%的满意疗效。具体方法:伸筋草20克,丢了棒30克,山霸王30克,十八症30克,棵独实30克,红鱼眼30克,枫荷30克等粉碎,药粉装入布袋包好,先浸入1500~2000毫升水中,20分钟后加热煎煮,沸后15分钟,将药袋趁热(以不烫起泡能适应为度)反复熨烫患处及相应关节,15分钟后再用药水浸浴患部及相应关节。每天1~2次,10天为1个疗程,治疗2~6个疗程。经实验室检查,治疗后ESR及ASO有所下降。
- 第九届药典委员会新增委员遴选会议召开【中医大全】
- 第九届药典委员遴选采用新模式【中医大全】
- 第六章 第二节 生理病理观--脏腑气血骨肉、谷道水道气道、龙路火路【中医大全】
- 第六章 第六节 治疗方法--独特丰富,简便易行(3)【中医大全】
- 第九章第三节壮医药现状和发展前景(2)
- 第九章第三节壮医药现状和发展前景(1)
- 第九章第二节壮医药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近况(4)
- 第九章第二节壮医药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近况(3)
- 第九章第二节壮医药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近况(1)
- 第二章第二节巫文化与壮医药的关系(1)
- 第二章第二节巫文化与壮医药的关系(2)
- 第一章第三节壮族社会历史概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