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五节壮医对毒药和解毒药的使用及对中毒防治的特色(2)
4.解蛊毒
(1)吉利草
晋代稽含《南方草木状》云:"吉利草,其茎如金钗股,形类石剧,根类苟药,交广俚俗多畜蛊毒,唯此草能解之极验,吴黄武中,江夏李侯以罪徒合浦,始入境,遇毒,其奴吉利者,偶得是草,与侯服,遂解,吉利即循去,不知所之,侯因此济人,不知其数。"这是用吉利草解蛊毒的最早病例记载,实际上这正是广西合浦县土著民族治疗蛊毒的经验,而且是以壮族为主,因为《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有"合浦蛮俚皆应之"的记载,说明合浦曾是假人活动的地方。到了清代谢启昆的《广西通志》中尚有吉利草产于上林县的记载。但历代本草著作中没有吉利草的记载。《岭外代答》和《桂海虞衡志》也没有谈到吉利草。可见,从晋代到清代吉利草一直是在壮族民间使用,没有经文人之手而登上"大雅之堂"。可惜,目前实地调查仍未发现此药。
(2)菱香草
根据道光元年(1821年)谢云修《义宁县志》记载,当地出产的菱香草晒干后香气经年不散,"能辟蛊"。现在壮族民间仍有人用菱香草来预防蚊虫、蛙虫等,现又称为"灵香草"。
(3)囊荷
- 第七章第四节壮医使用毒药和解毒药的法则
- 第七章第五节壮医对毒药和解毒药的使用及对中毒防治的特色(1)
- 第七章第五节壮医对毒药和解毒药的使用及对中毒防治的特色(3)
- 第七章第一节壮医对毒药和解毒药的认识
- 第八章第一节壮医解剖学知识的意义
- 第八章壮医药对我国传统医学和民族保健的贡献
- 第七章第六节壮医使用毒药和解毒药的意义及展望
- 第七章第五节壮医对毒药和解毒药的使用及对中毒防治...
- 第七章第五节壮医对毒药和解毒药的使用及对中毒防治...
- 第七章第四节壮医使用毒药和解毒药的法则
- 第七章第三节壮医使用毒药和解毒药的一般规律
- 第七章第二节促使壮医善用毒药和解毒药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