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医药的初步形成与发展(唐宋~民国)

  唐宋以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的变革,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明清时期中医与壮医的互相渗透,使壮医迅速发展,壮医理论开始萌芽,壮药使用的品种范围更加扩大,用药经验日趋丰富,诊疗技术进一步提高,大抵形成了草药内服、外洗、熏蒸、敷贴、佩药、骨刮、角疗、灸法、挑针、金针等十余种治疗方法,创造了大量的验方、秘方,发明了丰富多彩的诊疗技术,医学著作及名医随之产生,为壮医的初步形成打下了基础。

  第一节 壮医理论的萌芽31

  第二节 壮药学的发展32

  第三节 方剂学的萌芽34

  第四节 丰富多彩的壮医诊疗技法35

  第五节 医疗制度和医疗机构的建立35

  第六节 壮医分科的出现37

  第七节 壮医理论的初步形成及壮医著作的出现37

  第八节 壮医预防方法38

  第九节 壮乡药市的形成及作用39

  第十节 名医的涌现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