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乡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症患病率调查

  材料与方法

  (1)调查对象均为60岁以上、在当地居住1年以上的居民,按随机、整群分层抽样的原则,在城、乡各选取2个社区进行调查,失访率<1O%。调查对象全部经直肠指诊前列腺,按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进行问卷调查。检查及问卷均由指定医师专人负责,以减少人为误差。

  (2)前列腺大小判断方法:根据前列腺的横径与纵径、饱满程度与中央沟的状况来判断。正常前列腺:横径小于3cm,纵径小于3.5cm,中央沟清楚;Ⅰ度增生:横径大于3cm,腺体稍饱满,中央沟稍浅;Ⅱ度增生:横径大于4cm,腺体饱满,中央沟变浅;Ⅲ度增生:横径大于4.5cm,腺体显著饱满或突入直肠,上缘不能触及,中央沟消失或隆起。

  (3)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标准:根据下列7种症状的存在情况来评定:尿不尽感;排尿间隔小于2h;间断性排尿;憋尿困难;尿线变细;用力排尿;夜尿次数。如无此症状定为O分;偶尔出现的症状定为1分;少于半数的定为2分;约占半数的定为3分;多余半数的定为4分;几乎每次出现的定为5分。

  (4)统计分析:按SPSS统计软件包分析各年龄段和城、乡BPH患病率,并进行显著性检验(x2检验)和I-PSS积分分析。

  结 果

  1.BPH患病率城乡分布

  城市BPH患病率为61.4%(196/319),农村为65.7%(159/242),城乡之间BPH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是已诊断为BPH的患者城市明显高于农村,分别是24.5%(78/319)和2.9%(7/242)(P<0.01)。

  2.BPH与年龄的关系

  由表1可见,各年龄组BPH总体患病率和Ⅰ、Ⅲ度增生的BPH患者差异无显著性,但仅在Ⅱ度增生中,3个年龄组间发现差异有显著性(P<0.01)。

  3.I-PSS人均积分在城乡及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别

  I-PSS人均积分城乡之间无明显差别,农村(8.16)略高于城市(7.44)。在各年龄组之间呈随年龄增加而递增的趋势,60~岁、70~岁、80~岁组I-PSS人均积分分别为6.35;8.86、12.16。

  讨 论

  按严格流行病学方法对城乡普通居民(≥60岁)进行BPH患病率调查,调查表明老年人中BPH总体患病率高达63.3%,是目前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且城乡间无差别,但呈随年龄增加而递增的趋势。

  BPH的发生发展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研究认为BPH与人们的生活饮食密切相关。在我国BPH早年的研究报道较少,1936年北京协和医院张先林、谢元甫等首次报道,认为我国BPH发病率仅为欧美人的14%。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营养状况的改善,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均寿命延长,人口年龄结构日趋老化,目前BPH已是我国老年男性最常见非传染性疾病之一。1989年有资料报道,某医院BPH住院人数仅次于尿路结石,位居第二。我国BPH发病率迅速增长,与欧美等发病率较高的国家相比,差距逐渐缩小。BPH有一个缓慢发病过程,症状轻微时对患者生活影响不大,常不易引起患者的注意,同时与就医条件亦有重要关系。本次调查发现,BPH总体患病率(63.3%)较杨建全等报道偏高。BPH增生程度及总体患病率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这可能是发达地区农村城市化的特点,在京郊顺义近年来农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城乡生活水平差距已明显缩小。按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统计,农村居民人均积分略高于城市居民,与顾方六报道有一定差距。城市群体中已诊断为BPH的患者78例(24.5%),农村仅为7例(2.9%),差别显著,可能与经济条件或就医条件有关。实际上BPH在城乡老年人中均为较普遍的疾患。值得注意的是80岁以上老年人,I-PSS人均积分高达12.16,表明BPH严重影响高龄人群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