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男科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医男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中医临床学科,其基本体系的构建和诞生,以王琦等主编的《中医男科学》出版(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为标志。近年来,该学科在理论、临床、实验研究诸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向广度、深度发展。但因学科建立时间较短,故学科的命名、研究范畴等方面尚待进一步明确界定。
(1)中医男性医学的命名
中医男性医学的命名,目前有“中医男性学”、“中医男性病学”、“中医男性泌尿生殖病学”、“中医男科”,以及“中医男科学”等。
“中医男科学”这一命名有四个特点,一是符合中医临床学科的命名习惯,如中医女性医学命名为“甘草等。
4、治疗
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呈现整体与局部,辨病与辨证,中西医药及内服与外治相结合的状况。杨吉相以前康宁冲剂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精浊,湿热瘀阻证)100例显效率68%,总有效率89%。贾玉森等以前列腺炎栓治疗非特异性前列腺炎(湿热夹瘀证)104例经肛门直肠给药,结果表明:其近期治愈率为23.1%,总有效率84.6%。
前列腺增生(BPH)
1、理论研究
肾虚气化不利和瘀血内阻是BPH发生的两个最重要因素,气虚血瘀是发生的主要病理机制,本虚标实是病机特点。治疗上采取攻补兼施方法,即补肾治疗同时,对活血化瘀,消癓散结也重视。
2、药效学及机理研究
贾金铭等通过动物实验对消癃通闭治疗BPH的机理做了深入研究:以放射配体实验研究发现,该中药对犬大脑皮层a1受体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通过3H—TDR进行了中药消癃通闭对小鼠前列腺上皮细胞DNA合成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该药对小鼠前列腺的生长、DNA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运用流式细胞技术研究发现,消癃通闭可延长大鼠前列腺上皮细胞DNA合成期G2+ M期, 即抑制了前列腺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从而抑制了前列腺上皮细胞的生长;用免疫组化染色对大鼠前列腺组织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研究发现;该药能明显抑制前列腺组织bFGF的表达;进而抑制了前列腺上皮及间质细胞的生长。
3、临床研究
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递增。临床观察发现中药不仅在功能上调整与恢复排尿功能,缓解膀胱刺激症状,使前列腺缩小,从而解除尿路梗阻,上述现象提示中药组方对逼尿肌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即恢复失代偿期逼尿肌的收缩功能增加收缩力及降低代偿期逼尿肌顺应性。选择中药组方进行长期观察前列腺体积减小和逼尿肌恢复情况可做为今后的研究方向。
4、治疗
贾金铭等以消癃通闭胶囊治疗120例前列腺增生症总有效率达80%,综合疗效(I-P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残尿量,前列腺体积)明显优于对照药舍尼通及保列治。
(四)男性更年期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在我国约有1000~2000万患者。目前把男性更年期的症状命名为“中老年雄激素部分缺乏”。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药物治疗主要采用补充睾酮的疗法。实践证明,睾酮治疗可以改善总的健康状态和情绪,能提高性欲,增强肌力和骨质密度。目前较为理想的药物是口服十一酸睾酮(安雄)。但同时,补充睾酮可能加重潜伏的前列腺疾病,如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中医认为其病因为肝郁肾虚,阴阳气血失调。以补肾精,理冲任,调阴阳为治法,可取得满意疗效。
四、展望
回顾中医男科的发展历程,就是坚定不移走创新之路。在新的世纪里中医男科仍应将创新视为生命力,从理论体系、方法学体系、临床体系等方面拓展新的空间。
1、理论与方法学体系
理论研究是学科建设的最高层次,它来源于社会实践并对其起着指导作用。随着实践的积累,认识的延伸,理论也不断获得新的补充和完善。
一门学科的理论研究水平,规定并影响着整个学科领域的发展。21世纪中医男科要生存和发展,理论创新是关键。它应该与21世纪的时代与社会特征紧密相连,探索和研究当今社会环境下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通过继承、移植、创新三者结合实现对传统的超越。从阳痿从“肾”论治,到从“肝”论治,再到“调和气血,充润宗筋”就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开放性。
当前应尽快将循证医学引入中医男科研究中,循证医学是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通过系统收集各领域开展的临床研究结果,进行全面定量的综合分析评价(如随机对照实验和荟萃分析),为医疗实践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其特色为科学的分析手段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方法是中医男科的薄弱环节,将循证医学引入中医男科的研究中具有强烈现实意义。
循证医学对中医男科的作用为:1)文献科学系统的整理:当今医学名家对中医男科疾病的诊治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但仍偏重于个人经验的临床认识,采用荟萃分析方法对这些文献进行科学系统的整理,可使其上升为带有指导意义的规律性理性认识。2)临床诊断标准化与疗效评定的规范化:当前在中医男科的临床研究中,突出的问题是临床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不统一,如目前在阳痿的诊断上存在着4个权威标准,即中药新药研究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教材标准,各个标准内容不尽相同,很难对各种治疗手段的疗效进行客观的评价,当务之急应用循征医学方法建立统一客观的诊疗标准。3)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目前在中医男科的临床研究中,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很少,缺少了科学的方法支持,使得临床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大打折扣,同时也妨碍了中医男科与现代医学的交流与对话。
2、基础研究
中医男科的基础研究包括通过实验动物模型进行复方制剂的作用机理及药效学研究,单味药物的药理研究,主要疾病的病理生理、组织形态学变化研究等。基础研究的普及,使得中医男科的研究逐步进入到定性定量阶段,同时使视角从宏观走向微观,从整体进入到器官,细胞、分子水平,为中医与西医沟通与对话架起了一座桥梁。
3、临床研究
理论研究的突破及基础研究的深入,全面带动了中医男科临床诊治水平的提高,在现代医学新技术、新药物不断涌现的今天,中医男科凭借其可靠的临床疗效赢得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当前中医男科的临床研究呈现以下趋势。1)在诊疗模式上,形成了病为纲,病证相结合的诊疗体系,借助于现代医学的诊断技术,在临床中更多的采用西医男科诊断及分类方法。拓宽及深化了对疾病的认识。如男性不育中将其分为免疫性不育、感染性不育等。2)辨证模式方面,辨证模式已不仅是一病几型,即有传统的脏腑辨证分类,病因分类、寒热虚实属性分类或上述兼顾分类等并按疾病自身特色进行灵活变化。3)治疗思路方面,在许多病种的治疗上跳出了旧有的框架,思路及方法更加丰富。如射精过快的治疗由原来的“补肾固精”变为“安神定志”,并结合性行为指导。但同时也存在以下不足:1)临床研究方法学,大多未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法;2)诊断和疗效标准不统一;如阳痿定义及诊断中医有4个权威标准,即中药新药研究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教材标准,疗效标准也不统一,新药标准定为四级:近期治愈、显效、有效、无效,行业标准定为三级:即治愈、好转、无效。3)辨证分型不统一,阳痿常见证候分类,新药标准列6型,行业标准列3型,教材标准列5型,不但证候分类不一,而且所列相同证候类型的辨证标准也不完全一致。
今天的中医男科通过临床流行病调研和移植现代医学思维对不少病证的病因病机提出了新的观念,并带动了相关疾病治则、治法及临床疗效的提高。整体观、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治疗手段多样性是中医男科的特色和优势。在改进方法学的基础上,选准切入点,中医男科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医男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充满着蓬勃的生机。在新的世纪里,在继承中医药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深刻理解其科学内涵的基础上,选准切入点,以可靠的临床疗效去赢得发展空间。同时吸收和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克服研究中思路方法狭隘的问题,使整个中医男科的理论与实践水平获得新的提升。
- 论脊髓和脊神经的环状卡压
-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 2004年中药材市场展望与行情预测
-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治体会
- 97首届世界中医药科技大会优秀论文精选
- 2003年中药材市场走势分析
- 云南省4种伊蚊的乙型脑炎病毒分离物的研究
- HFRS患者特异性IgA、IgE抗体及其免疫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