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慢性病为何呈现低龄化趋势

  近期发布的《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提出警示:我国儿童少年膳食结构不合理问题依然突出——   近期发布的《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表明,我国学龄儿童营养状况明显改善,营养不良和贫血患病率下降。同时,该报告也提出警示——我国儿童少年膳食结构不合理问题依然突出,过去意义上的成人慢性病呈现低龄化趋势。  这份调查报告是由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联合发布的。报告数据来源于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在全国进行的“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结果,对其中6岁至17岁学龄儿童少年的营养与健康状况进行专门分析,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学龄儿童营养状况明显改善  报告显示,近十年来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有了较大改善,但由于膳食结构、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导致了疾病谱的改变。目前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与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等成年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正显示出低龄化的趋势。  在对近十年我国6~17岁学龄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的各项数据进行对照、分析以后,有关专家就我国城乡儿童少年的膳食营养摄入、营养与健康状况的改善情况进行了归纳:首先,从膳食营养摄入来看,我国学龄儿童少年膳食质量明显提高。城乡儿童少年膳食中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稳步上升。6~11岁和12~17岁农村儿童的动物性食物消费,从1992年的每天38克,分别增加到现在每天89克和每天102克,膳食结构趋向合理。   第二,学龄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有所提高,各年龄组身高均有明显增长。与1992年相比,6~17岁各年龄组男生、女生的身高均有所增长,且男生身高增长大于女生。总体来看,农村学龄儿童少年身高低于城市,但身高的增长大于城市学龄儿童,城市男、女生平均增长3.2厘米、2.9厘米,农村男、女生平均增长3.4厘米、3.3厘米。  第三,与1992年相比,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其中,城市学龄儿童贫血患病率由16.3%降至12.7%,农村学龄儿童由15.5%降至14.4%。营养摄入存在三方面问题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学龄儿童营养与健康呈现出新的问题。诸如成人慢性病低龄化、不良生活习惯引发的疾病日益增多等问题正日趋严重地危害到我国学龄儿童的营养与健康状况。  为此有关专家称,目前我国学龄儿童少年膳食营养摄入仍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城乡学龄儿童蔬菜食物摄入量均明显下降,奶及奶制品摄入量依然很低,这在农村学龄儿童少年中更为突出;二是膳食结构不尽合理。城市学龄儿童少年谷类食物供能比降低,明显低于55%~65%的合理范围;城市学龄儿童少年脂肪摄入的比例为35.7%,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上限。三是钙、铁、锌和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学龄儿童少年普遍存在的问题。维生素A缺乏率较高,为44.1%,特别是农村学龄儿童少年,比城市学龄儿童少年高出19.4个百分点。  专家因此建议,奶及奶制品中富含优质蛋白质和人体易于吸收的钙,是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所以应提倡儿童少年大力消费奶及奶制品;同时,为提高农村儿童少年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防止城市儿童少年脂肪供能比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建议大力提倡豆类、特别是大豆及其制品的生产和消费;另外,儿童少年处于在校学习的阶段,推广学校营养餐是预防微量营养素缺乏的有效措施之一。除此之外,食物强化也可改善儿童少年的营养状况,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开展相关食物强化计划。重视儿童超重肥胖大幅上升趋势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胡小琪说,近年来,体力活动不足、不吃早餐、饮酒、吸烟等危害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对人们健康的影响日益突出,这些都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超重与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等成年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低龄化不无关系。尤其要重视学龄儿童少年中超重肥胖大幅度上升的趋势,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将成为影响国民素质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对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马冠生建议,建立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监测系统,定期对儿童少年进行营养与健康状况的监测和评价,使其制度化、规范化。积极推广“健康促进学校”,普及和开展“学生营养与健康示范学校”活动。结合我国儿童少年膳食、营养及健康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通过媒体普及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及慢性病预防的科学知识,培养儿童少年从小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专家为此特别指出,儿童少年时期的营养问题,不仅影响儿童少年的体格和智力发育,还会影响成年后的劳动力和人口素质。及时了解并监测我国儿童少年营养和健康状况,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政策与措施、改善和提高儿童少年的营养水平与健康素质,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